中國大學徒見「大門」不見「大師」

發表:2006-10-13 09:0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日前,網上一個關於大學豪華校門排行的帖子,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其中山東聊城大學校門被爆花了8000萬元。面對記者採訪,該大學宣傳部長劉樹山頗為氣憤,認為有人損害學校聲譽,並準備起訴。他說該校大門總共140多米長,兩層樓高,大門的28根柱子象徵著聊城大學28年的歷史,總造價才300萬元。

  這座校門究竟用了多少錢,8000萬元,還是300萬元,恐怕只有天知曉,探究也沒有價值。不過,即使如劉樹山部長所言,公眾難免也要心生疑竇:就一所地方性大學,花了300萬元修一座校門,值不值得?校門長達140米,有沒有必要?28根大柱子象徵聊城大學28年歷史,明年是不是要在大門旁再豎一根大柱子?

  從辦公樓建成五星級賓館、教工食堂裝觀光電梯到140米的豪華校門,如今的大學真是鮮衣怒馬,一副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模樣,但如果世界大學排名以校門之大、校舍之豪華論,中國的大學多半在哈佛之上,可惜……

  清華大學原校長梅貽琦對大學中的「大樓」與「大師」關係有過精闢的論述,被廣為引述。可如今許多大學,早就本末倒置了。

  國內大學焉何對「大門」趨之若鶩,卻對「大師」漠不關心?簡單,「大門」是面子工程,直觀而富有衝擊力,試想:140米的校門,何其壯觀,幾公里外都可以看見,「大師」是德政工程,看不見摸不著,除了行內人士,誰知道貴校有幾位大師級人物?修「大門」易,只要財力雄厚,羅馬可以一夜之間建成,養「大師」難,投資大而收益慢,心急吃不得熱豆腐;修「大門」有油水,養「大師」賠老本,因此,在「大門」與「大師」的博弈中,「大門」穩操勝券也就在情理之中。

  遙想近70年前的西南聯大,在抗戰的硝煙中,長途跋涉,流離失所,師生破衣蔽體,糙米果腹,以茅屋為校舍,以破廟為教室,躲警報,避轟炸,鑽山洞……但卻培養出了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78位中科院院士、12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一批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社會科學家和政治家。相形之下,如今的許多徒有「大門」不見「大師」的大學應該汗顏、懺悔。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