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心情

作者:白浪 發表:2007-01-25 10:4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古人在許多地方遠比我們想像的要高明,所以他們才那麼自在、那麼灑脫。

最讓我們感到不可企及的,是他們的生活態度,而非思維方法。「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雖說已是兩千多年的陳貨,卻絲毫不顯得古奧。即便像「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樣貨真價實的老古董也還談不上佶屈聱牙,今天的曠男怨女一點即通。

古人對待友誼的態度常常令我們慚愧。每當我讀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都不禁為之汗顏。

那汪倫是何許人也?一個不見經傳的「鄉巴佬」而已,想不到他是如此幸運,竟因一首小詩而名垂青史。是什麼吸引了李白這個性情中人呢?他千里迢迢地跑到那個山窩裡去,難道是沒有飯吃沒有酒喝嗎?當名滿天下的大詩人端坐在舟中,船夫悠然打槳,忽然遠遠地傳來依依惜別的驪歌,詩人不用說也是戀戀不捨頻頻回首,直至友人的身影漸漸地從視線中消逝……這一幕頗為感人,猜想李、汪二人談不上深交,不過是萍水相逢。然而這正是古人的友情,相形之下,我們就差得太遠了。試問:今天有幾人願意翻山越嶺專程去看望一個落泊的朋友?

男女間的交往也很能說明古人確有今人不及之處。《列仙傳》裡說有個名叫鄭交甫的年輕人(自然是位風流倜儻的角兒),路遇兩位仙女,居然一見鍾情,又異想天開,索贈佩玉。那個姓鄭的沒話找話:「二女勞矣?」兩位仙女倒也大方,回禮道:「客子有勞,妾何勞之有?」雙方旗鼓相當,於是詩興大發,彼此唱和。分手之際,兩位仙女爽快地解下佩玉相贈,鄭交甫受寵若驚,不想走出數十步,佩玉不翼而飛,回頭再看仙女,也不見蹤影。換了今天的年輕人,受此愚弄,一定惱羞成怒。想那鄭交甫絕不是個俗人,充其量不過是一笑置之罷了。

文中僅是感慨道:「漢有游女,不可求思」,這是古人豁達、輕鬆的一面。而在更多的時候,古人卻認真到痴迷的地步。

讀書人稍通文墨鮮有不知下面這首詩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春遊口渴,向一少女求飲,來年春天,忽然憶及,情不自禁故地重遊,不巧少女外出,惆悵之餘在門上留下了那首詩。過了幾天,崔護偶然路過此地,聽到屋內有哭聲,遂敲門詢問,一老漢應聲出來張口便說:「你就是那個崔護吧,你害死了我的女兒!」原來那天少女歸來看到題詩,就不思飲食,數日而死。崔護大慟不已,哭著說:「某在斯,某在斯(我在這兒,我在這兒)。」誰知那少女聽著聽著,就睜開眼睛,死而復活了。「某在斯」三個字,從崔護嘴裡說出來不只是儒雅,還有一種特殊的韻味,乍聽似乎言不及義,細想之下才覺得言簡意賅,勝過喋喋不休的山盟海誓。

今人開口閉口,不是「志向」就是「事業」,也常常令人如坐針氈。談志向必虛張聲勢,天花亂墜;談事業必談效益,以銀子為計量單位。想當年秦始皇出遊,項羽跟項梁一道去看熱鬧,見秦始皇前呼後擁的派頭,憤憤不平地對叔叔說:「彼可取而代之也」,嚇得項梁趕緊摀住侄兒的嘴巴。那句石破天驚的話出自未來的西楚霸王之口,我們聽起來非但不覺肉麻,反倒十分受用,以為這才是鴻鵠之志。

在今人眼中,所謂事業不過是名譽、地位、金錢和權勢的代名詞,想那陶淵明放著彭澤縣令不做,好端端地挂冠而去當他的村夫野老,莫非有什麼難言之隱?陶的理由很簡單:「田園將蕪胡不歸?」相信這是由衷之言,否則他在歸去的途中就不會感受到大自然無所不在的美:「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回到家中也不會怡然自得:「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凡事不忘性情,提得起,放得下。既能當仁不讓,又能耐得住寂寞——這大概就是古人令我們望塵莫及的地方。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