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銀行驚人秘密:沒一家銀行真正盈利!

作者:zhongkang 發表:2007-02-22 00:1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銀行的秘密系列]序言
  
銀行建的樓,在每個城市都很氣派,富麗堂皇的外表,顯示銀行的實力和信譽。

  老百姓把血汗錢存放在銀行,理應對銀行有更多的瞭解,然而銀行不太願意向公眾坦誠表露自己的秘密。所以大眾對銀行知之甚少。

  我們多少都會有些錢存在銀行裡,還要委託銀行理財,對銀行不瞭解會有錢財損失的風險,那我們就應該對銀行多一些瞭解。我先開個頭, 拋磚引玉,希望網友接著發表意見,把你們知道的銀行秘密找出來,以便讓更多的人瞭解銀行的事。



  通過共同的討論,也許我們會發現一些令人感興趣的新規律.這些都是經濟學教科書上找不到的.

[銀行的秘密系列]之一:沒有一家銀行真正盈利
  
  銀行把老百姓存的錢借出去,是為了獲得利息收入。銀行嚴格審查每筆貸款,並採取各種預防風險措施,保證貸款能夠安全收回。儘管如此,銀行回收貸款的能力還是有限的,大量銀行貸款實際上不可能收回來,從這個意義上講,銀行都不盈利。

  為什麼銀行不能收回貸款,而且不能收回的貸款遠遠大於銀行的利潤呢?

  大家都知道銀行有不良貸款,不良貸款收不回來當事銀行就損失了資金。形成不良貸款有各種原因,有的是銀行管理出了問題,把錢借給了不該借的人,導致資金不能順利回收。也有市場變化的因素,借款人不能適應市場變化,經營失敗,無法歸還銀行貸款,發放貸款銀行的資金也就損失了。

  銀行會定期對外公布不良貸款餘額數,但是真實的銀行不良貸款究竟有多少,這是銀行的秘密。也許銀行並不願調查清楚,或者銀行難以調查清楚究竟有多少不良貸款。

  因為不良貸款越清理就越多。

  不良貸款僅是銀行不能回收的貸款中的一小部分。更多不能收回的貸款是銀行貸款資金轉變為社會大眾的收入儲蓄,這個數量很大。

  簡單地講,銀行貸款與還款之間的差額,有一部分通過投資與消費的支出和再支出活動,轉變為社會公眾的收入儲蓄。社會公眾的儲蓄每年增加,其中很大部分由銀行貸款轉變而來。社會公眾把收入儲蓄存入銀行,銀行總資金沒有減少,但資金所有權發生了變化,銀行貸款轉變為社會公眾收入儲蓄,銀行的資產轉變為負債。

  隨著儲蓄規模的增加,銀行貸款與還款的缺口會越來越大。銀行只有把社會公眾的儲蓄存款再貸放出去,不斷擴大貸款規模,用新的資金來源,補充流失的貸款缺口。

  銀行沒有把流失的貸款金額計入核算體系,因而不良貸款控制較好的銀行還有賬面淨利潤。但是,如果把收入儲蓄因素計入銀行的核算賬戶,所有銀行都會有巨額虧損。
  
  上榜理由:貸出去的錢,猶如潑出去的水,難以收回。

[銀行的秘密系列]之二:不良貸款哪裡去了?
  
  企業投資失敗以後,巨額的銀行貸款不能歸還,當事銀行損失最大。這些不良貸款流向哪兒去了呢?

  其實,銀行不能回收的貸款並沒有消失,又流回了銀行體系。

  舉例來說,近期新聞媒體報導了中國銀監會清查內蒙古電力集團200億元貸款之事。據說有59億元貸款投向了7個違規項目,項目停建後各家銀行所貸的59億元大多收不回來。銀行的不良貸款增加了。

  但是,在銀行不良貸款記錄背後,卻隱藏著另一個秘密。這59億元貸款,以其他企業的還款和存款,或者以社會公眾的收入儲蓄的形式又回到了銀行。

  7個項目的建設單位花掉了59億元,卻不能建成項目投產。7個建設單位就背上了沈重債務負擔,而且可能會破產。但是支出的59億元,轉變為其他相關企業和職工的收入。貸幣收入的再支出週轉,還能夠多倍地創造社會新產值。59億元的貸款資金在支出與再支出的週轉過程中,最終流回了銀行。
  
  上榜理由:社會需要寬容對待投資失敗的人,因為社會在他們的損失之中謀了利。

[銀行的秘密系列]之三:隨機規律決定銀行的生死

社會公眾和企業單位把大量的錢存入銀行,銀行給一點點利息,再把大家存的錢借出去,收取更高的利息。銀行資金的存貸利息差,購成了銀行利潤的重要來源。因此,人們認為銀行以放貸為生。

  這只是一個表面現象,人們到銀行存款或取款的分散和隨機行為,才是銀行得以存在的根本基礎。

  每個人或單位,到銀行去存錢、取錢都有明確目的和計畫。但是,人們都是各自獨立分散行動。每天只有極少數人去銀行存錢或取錢。銀行每天發生的存取款金額是隨機變化的,較之龐大的儲蓄存款發生的流動金額相對很小,銀行只需準備少量現金就可以應付顧客取款提現的需要。銀行把大量閑置資金用於放貸,以獲得利息收入。

  銀行貸款或投資活動是有風險的。如果銀行管理不善,或者市場發生變化,許多貸款無法回收,呆、壞賬多了,銀行就會出現賬面虧損,甚至資不抵債的情況。但是只要社會穩定,人們的金融活動是分散和隨機進行,絕大多數經營不好的銀行都能生存下去。

  但是,由於某種原因,人們紛紛集中到銀行去取錢,形成擠兌風潮,銀行就無法應付,經營再好的銀行也會倒閉。

  分散隨機的金融業務,一定服從某種隨機規律,它是銀行生存的基礎,一旦這個基礎不存在了,銀行體系也就崩塌了。
  
  上榜理由:銀行倒閉與經營好壞沒有必然聯繫

[銀行的秘密系列]之四:規模、規模、還是規模
  
  小銀行比大銀行更容易倒閉關門。其原因不是小銀行經營管理不好。許多小銀行比大銀行更善於經營。只是金融風險往往出乎意料,小銀行化解風險能力比大銀行差。例如,20世紀20年代美國農產品的價格突然變化,導致數千家小銀行倒閉。而當加拿大面臨同樣的問題時,卻沒有發生銀行倒閉的事件。因為加拿大是綜合性大銀行,當農村地區的分行受到衝擊時,得到總行的資金支持,農村地區的分行就度過了難關。

  規模小的銀行,如果經營失敗而資不抵債,就會被大銀行兼併或者關門,很難繼續生存。英國巴林銀行雖然是1763年成立的最古老的商業銀行之一,但規模不大,因26歲的尼克李森違規欺詐而虧空億萬英鎊,在1995年被迫倒閉。

  大銀行經營不善,導致盈利降低時,往往會得到政府財政和中央銀行的支持。大銀行不會被迫破產。1997年東南亞國家發生金融危機,印尼銀行紛紛倒閉,印尼中央銀行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款的2/3資金,用於救助5家大銀行。可見大銀行在國家金融體系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中國農業銀行2005年公布的不良貨款有7400億元,而當年淨利潤只有10億元。蕭月在《新財經》上撰文質疑中國農業銀行數據的真實性。農行可能還有巨額虧損和數以千億計的不良貸款沒有公布。因為公布出來會影響農業銀行的信譽。

  農業銀行自成立50年來,沉澱了巨額的虧損和不良貸款,但是農業銀行自有求生存的法則,那就是不斷擴大貸款規模。從2002年初期至2005年9月,農行新增貸款規模居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首,農行機構網點是工行的1.46倍,中行的2.74倍,建行的2.13倍。(以上數據引自蕭月《不良資產:農行改制「如鯁在喉」》),所以農行是不可能倒閉的,政府會拿出更多的錢來幫助農行沖銷巨額虧損和不良貸款。

   當然,政府的錢也是納稅人上繳的。銀行的損失,最後還是由納稅人買單。從這個意義上講,老百姓即是銀行的客戶,也是國有銀行的股東。
  
上榜理由:規模經營是銀行求生之道。 

[銀行的秘密系列]之五: 我們是銀行的財神爺

   財神爺是趙公元帥,在銀行股東的心目中,這位財神爺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香港有些銀行門口,供奉著趙元帥。

   從經濟學的觀點看,銀行的財神爺應是到銀行存錢的人,這是受貨幣乘數理論的啟發而得出的結論。
   今天我要向大家說一下貨幣乘數理論問題,實際上銀行就是按照貨幣乘數原理而發展起來的。聽起來這個理論有點複雜,說明白了還是簡單易懂的。

   例如:某女士把1000元人民幣存入一家銀行,銀行為了應付人們的取款需要,留存其中的20%,即200元為準備金,其餘的800元被銀行放貸出去,銀行從存款利息和借款利息的差額中獲得利息收入。

   借款人一般不會把從銀行借來的錢放在家裡,而是將800元錢又存入另一家銀行。銀行不會問錢從哪兒來的,只要是別人的存款,銀行都會記入儲蓄賬戶。這樣兩家銀行的儲蓄總金額就由1000元,增加為1800元,同時又新增加了800元的貸款。

   第二家銀行不會讓800元錢在銀行睡大覺。銀行為了讓800元錢給銀行帶來利息收入,銀行可能會將其中的20%,即160元留做應付取款的準備金,再將80%的錢,即640元借出去,收取更高的利息。

   新的借款人會繼續把從銀行借來的錢,再次存入第三家銀行。銀行的儲蓄金額增加了640元,銀行貸款也新增加了640元,儲蓄總金額在1800元的基礎上,增加640元,計為2240元。貸款總金額也在800元的基礎上增加640元,計為1440元。

  以上存款和貸款的過程會繼續下去,直到銀行準備金達到1000元為止。如果銀行每次都按20%留存準備金的話,可以證明,20%的倒數為數值5。這個數值就是貨幣乘數。乘數的意思是,最初的儲蓄存款,能夠數倍地創造更多的存款,和相同倍數的貸款。乘數為5表示5倍,某女士最初的1000元存款,創造了 5000元的存款,其中1000元為銀行準備金,4000元為新增儲蓄存款,與4000元新增儲蓄存款相對應的是4000元的新增貸款。

   貨幣乘數原理告訴我們,正是因為老百姓到銀行去存錢,銀行才利用這些錢發展起來。實際上老百姓才是銀行的財神爺。

   但是,銀行並不像供奉趙公元帥那樣尊重我們。銀行向小額儲戶收取管理費是對神的不敬,太不應該了。
  
  
  上榜理由:水能載舟,水也能覆舟。善待顧客是銀行的百年大計。

[銀行的秘密糸列]之六:銀行的宿命
  
  萬物都是變化的。生與死、光明與黑暗、快樂與痛苦、增長與衰退、事物的變化往往走向其相互對立的另一面。

  財神爺趙公元帥的前身是勾人性命的冥神。現在坐在財神的位置上受人敬仰,但若某一天他又突然變回冥神,祈求發財的人就燒錯香火了。

  貨幣乘數能夠倍數地創造新貨幣。某女士1000元的儲蓄存款,經過商業銀行的貸款循環,派生出更多的存款和貸款。

  貨幣乘數也能夠倍數地減少貨幣量,這是貨幣乘數的另一方面反作用。某女士到商業銀行去取回1000元存款,商業銀行準備金就減少了1000元。商業銀行為補充1000元的準備金,就必須收回相應的貸款。借款人為了償還銀行貸款,就得把自己在其他商業銀行的存款取出來。第二家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又減少了一部分。第二家商業銀行為了補足準備金,也向其他借款人收錢。

  最終的結果是將原來創造的派生貨幣全部收回來了。

  我們可以設想,到商業銀行去存錢的不是某女士,而是中央銀行,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購買政府發行100億元國債,等於將100億元貨幣存入商業銀行。商業銀行通過貸款和再貸款,能夠派生出數百億元的儲蓄和新貸款。

  如果中央銀行收緊銀根,向商業銀行賣出100億元的國債,等於從商業銀行取回100億元的存款,整個商業銀行系統就應不斷地收回數百億元的商業貸款。

  如此這般週而復始地循環變化,一切都在預料之中,這個世界就簡單多了。

  然而,時間之箭是有方向的,時間之箭一去不復返。對於微觀個體或者獨立的事件,人們觀察到了簡單的重複循環變化。如個體的生與死、白天與黑夜的變化,還有財神爺的令人尷尬的一面,以及貨幣乘數的雙向作用,等等。

  但是,如果從宏觀上看事物變化,或者在歷史的長河中探索自然的奧秘,我們就會發現,事物反向變化越來越困難,在微觀世界週而復始的變化之中,細小差異會逐漸積累起來,事物的變化是不可逆的。
  再談談貨幣乘數這個例子吧!

  經濟學教科書告訴我們,貨幣乘數的雙向作用是一樣的。但是這個說法不準確。因為隨著貨幣量的增大,貨幣乘數倍數地減少貨幣量的作用就會弱化。某女士存入或取出1000元現金的乘數作用是相同的。中央銀行買入或賣出100億元國債的乘數作用也是相同的。但是中央銀行買入或賣出1000億元國債的乘數作用就可能不相同了。

  在實際金融活動之中,中央銀行為了支持經濟發展,需要增加貨幣供給。中央銀行可以選擇向商業銀行買入1000億元的國債。這就相當於向商業銀行投入了1000億元的基礎貨幣。商業銀行通過貸款和再貸款行為,可能創造5000億元的派生貨幣。

  而一旦經濟出現過熱時,中央銀行決定收緊銀根,收回1000億元的基礎貨幣。中央銀行可以賣出自己持有的1000億元的國債,並且根據貨幣乘數,預計能夠通過商業銀行的回收貸款業務,減少5000億元的貨幣量。

  結果中央銀行可能只賣出了800億元國債。因為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大幅度增加了,而且國債市場價格也不斷下降,中央銀行若繼續賣出另外200億元國債,會造成更多的金融資產的損失。

  看來貨幣創造與貨幣的收回並不是一個對等的過程。貨幣縮減乘數小於貨幣投放乘數。貨幣量越大,貨幣熵就越大,銀行就更難以收回貸款。
  
  上榜理由:貨幣熵原理,決定銀行有很大一部分貸款是收不回的,所以銀行不會有真正的盈利,這是銀行的宿命。

[銀行的秘密糸列]之七:令人困惑的悖論

按照常理,絕大多數銀行貸款都能預期收回,但是,如果從收入儲蓄形成原理和銀行資金總體運動規律來看,又確實存在著大量不能收回的銀行貸款。

這是個令人困惑的悖論。

我所說的悖論,是指銀行每筆貸款能夠預期收回和銀行大量貸款實際不可能收回這兩個相互矛盾的觀點。

收入儲蓄是指社會公眾(包括政府和企業)的貨幣收入沒用於支出而存入銀行的部分。社會大眾的貨幣收入是人們用勞動換來的,而貨幣來源於銀行,銀行資金不是直接發給公眾,而是通過投資與消費的再支出週轉到達公眾手中,最終形成了社會公眾的貨幣收入。

沒有一家銀行真正盈利,是指銀行的部分貸款轉變為社會的收入儲蓄了,銀行實際不可能收回這部分貸款.

  舉例:據報刊資料,我國居民儲蓄存款已達到16萬億元,加上企業和政府的收入存款,這個數量會更大.假如有20萬億元吧,其中絕大部分是由銀行貸款轉變而來的.如果按80%計算,就應有16萬億元收入儲蓄存款,不能做為銀行還款歸還銀行.

  我國銀行的資本金加上近期國有銀行在股票市場上的幾千億元融資,銀行的全部資產估計不會多於五萬億元.

通過這樣的估算大概知道,銀行不能收回的貸款至少超過銀行資本金的三倍.我們還能認為銀行有盈利嗎?

但是,無論從經濟理論上,還是從經驗常識上來看,銀行不會不盈利。銀行所有貸款都有抵押擔保,銀行還有利息收入和其它投資收入,銀行不做虧本生意。

例如銀行發放的住房貸款就是銀行的優良資產,不能收回的貸款所佔比例很低。某市民買房借了銀行50萬元,每月還本付息,20年後銀行收回了75萬元。絕大多數買房的人都按期還款,銀行怎會虧損呢?雖然銀行會有其他不良貸款,但是銀行不能收回的不良貸款,佔銀行全部貸款的比例較低,銀行在帳面上不會形成虧損。而社會收入儲蓄就不同了,收入儲蓄的金額如此之大,銀行不會承認收入儲蓄實質是銀行不能收回的貸款。

這個問題大家看起來有點難,實際上經濟學家們也沒有認識到銀行貸款資金形成收入儲蓄後,銀行大量貸款實際不可能收回這個事實。

  希望大家繼續討論下去,我們將從中發現經濟學理論的新觀點,新思想!

上榜理由:銀行悖論說挑戰現代經濟學理論,因為經濟學還不能解釋這個現象。

[銀行的秘密系列]之八:銀行的法寶

「自由不會自然而然地通向幸福和繁榮」,人們談到非洲經濟狀況時常有這種傷感。各國政府和國際金融組織向非洲貧窮國家提供貸款用於幫助當地發展經濟,但是成效不太明顯.到期的貸款難以歸還。為了收回到期貸款,國外銀行有時不得不繼續放貸,以便非洲國家能用新債歸還舊債,維持國家的金融信譽。

有經濟學家不懂這種方式還款的重要性,常藉此來批評非洲國家使用資金不當。其實用新債還舊債是世界各國維持資金的運動的普遍行為。

若我們把社會公眾設為A方,把銀行設為B方,B向A提供貸款以後,發現根本不可能全部收回貸款,因 為A只歸還了一部分貸款,另一部分成為收入儲蓄存款了。這部分資金已不屬於銀行資產了,變成了銀行的債務。

銀行只有選擇再貸款,把社會公眾的收入儲蓄借出去,用新增貸款來維持A與B之間的資金流動。這樣銀行絕大多數貸款都能預期收回與銀行實際不可能收回大量貸款的悖論有了協調的答案,這就是用新債還舊債,保持當期資金充沛,貸款者有資金來源,能歸還當期貸款。

用新貸款還舊貸款會在銀行貸款與社會公眾收入儲蓄之間形成一個正反饋循環。收入儲蓄派生銀行貸款,銀行貸款又增加了收入儲蓄,銀行貸款規模越來越大,債務也越積越多。

銀行與社會之間保持著不斷擴大的債務缺口,這是銀行回收貸款所付出的代價,銀行只要不把巨額債務金額計入財務報表,銀行就會做出盈利報告。

遵循這一原則,非洲貧窮國家的銀行應該也是盈利企業。

上榜理由:用新債還舊債是銀行維持金融秩序的法寶

[銀行的秘密糸列]之九:危險的金融遊戲

上證指數在一年之內就奪回了過去五年下跌的指數損失,創出了歷史新高。國有銀行注資上市,受到投資者的追捧,報紙上有文章高呼資本大膨脹時代來臨了。在這個樂觀的背景下,,國有銀行的領導通過媒體,頻頻發表關於銀行應該開展新的投資業務的講話。他們認為現在我國銀行的利潤主要靠利差收入,與國外銀行相比較,盈利方式比較單一,需要加快開展非利差收入的業務,發展中間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提高競爭力。

銀行積極開拓投資業務是為了適應金融自由化的趨勢。金融自由化使金融創新不斷發展,新的金融公司,如投資基金、養老基金的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新的金融衍生品種,如期權交易發展很快。

金融自由化會對銀行造成一定衝擊,部分儲蓄資金向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分流。社會公眾為了獲得更高利息收入,把收入儲蓄投入其他金融中介機構,或者直接投向資本市場,以圖獲取更多的收益。

金融自由化起源於美國,美國的金融自由化走在世界各國的前面。金融自由化和證卷市場迅速發展,改變了美國公眾的儲蓄習慣。過去人們把節余的錢放在銀行生利,現在只把部分餘錢存入銀行,更多的餘錢投入到養老基金和共同基金,導至美國家庭在銀行的儲蓄下降。

對於銀行來說,銀行存款下降,會影響銀行發放貸款,在經濟增長放緩時,銀行原來的貸款收不回來,銀行就會出現無錢可貸的困境。銀行不能用新增貸款去收回舊貸款,銀行的發展就受到限制,盈利能力下降了,經營風險也會增加。

為了應對金融自由化對銀行業的衝擊,銀行需要積極開展新業務,通過叁與高風險的金融活動,獲取更高的利潤和拓展生存空間。然而高風險的金融業務,也可能把銀行推向金融風險的深淵。

銀行參與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業多元化的發展,將使貨幣的非商品交易量大幅度地上升。法國經濟學家莫里斯.阿萊斯曾撰文指出:當今世界經濟交易中,每天只有不到2%的金融交易活動與物質商品交易有關,大量的虛擬金融資產在無抑制地增長。

金融衍生產品和純空頭資本交易的增長,快於社會總產品的增長,吸引了大批人才和資金,也面臨更大的金融風險。在20世紀90年代,與金融自由化的過程相伴隨的是一系列的國際金融危機。1994年墨西哥爆發危機,1997年東南亞爆發危機,1998年俄羅斯爆發危機。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危機和經濟衰退。

這些金融危機雖然各有原因,但其共同之處在於實行自由化改革後,資本市場過快膨脹脫離了實體經濟增長,投資收益下降。外資減少後,又無法維持穩定匯率,貨幣被迫大幅度貶值,實行經濟緊縮政策。大批企業和銀行深陷債務危機之中。

當然,金融自由化並不必然導致金融泡沫和經濟危機,至少還沒有充分的證據證實它們的內在聯繫,但確實存在著巨大的債務風險。金融自由化促使銀行和企業債務分流,銀行債務由銀行分流到了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企業債務通過出售債權轉移給了社會公眾。這樣債務風險就從銀行和企業擴散到全社會。一代發生金融危機後果會很嚴重,不僅是金融恐慌和資本市場的崩潰,還會使整個社會財富灰飛煙滅。

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經濟國家,在儲蓄資金多途徑轉移方面,運行比較成功。但是因為經濟環境的不同,以及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一系列金融危機,使各國對金融改革更加謹慎,遠遠達不到美國的水平。

如果把金融衍生品和純空頭資本交易比喻為金融遊戲,那麼金融遊戲的代價,就是更高的金融風險。當中國各銀行的領導們在尋求開拓新的金融業務時,新的金融風險是不可避的。中國經濟的制度建設如果跟不上的話,金融創新的風險會高過發展的機遇,進而可能危及社會經濟的穩定。

上榜理由:社會應有充分的準備,去應對最危險的金融遊戲。

[銀行的秘密系列]之十:經濟規律是不可抗拒的

經濟理論在討論和批評中進步。「銀行的秘密」系列短文是用新觀點討論金融問題的初步嘗試。文章發表以後,網友們比較關心,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見,對此我非常感謝。 

觀經濟學理論與公眾和國家利益有著緊密的聯繫。正確的理論、觀點和政策,引導國家經濟健康發展。而錯誤的理論和政策,會損害公眾和國家利益,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在主流經濟學理論體系之中,有些觀點是片面的;有些觀點完全脫離實際。例如,在金融理論中,銀行盈利的觀點肯定錯了。雖然銀行財務報表上每年都有利潤,但是那些數據並不反映真實的盈利情況。再如,經濟學教科書認為貨幣投放和貨幣回收具有相同的乘數,結果這個錯誤的理論誤導了各國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

在經濟穩步發展的光明前景之中,一些經濟規律潛在地發揮作用,光明的前景背後隱藏著危機。 

這裡說「潛在地發揮作用」,是指有些有經濟規律並沒有被人們所認識。如果有人問經濟學家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銀行存款利率從長期來看趨於下降?10個經濟學家可能出現11種說法,因為經濟學家沒有認 識到真理。  

儲蓄存款利率從長期看不斷趨於下降,是收入儲蓄增加的結果。收入儲蓄規模越大,銀行利率就會越低。feel free說(見天府時評《主流經濟學的錯誤理論損害公眾和國家利益》一文),1998年他在深圳設想利用銀行7%的高息獲利的事。現在看來再出現存款利息到達7%是很難的了。因為我國的儲蓄存款比1998年大大的增加了。另外,日本銀行實行過長達9年的零利率,其重要原因是日本儲蓄規模大,銀行債務十分沈重。

行存款利率不斷的下降,就必然減少了存款者的利息收入。而且,銀行存款還面臨著貨幣貶值的風險。通常把貨幣發行過多導致物價的普遍上漲定義為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世上頭號竊賊」,它奪去的貨幣價值遠遠超過自然災害、貪污、小偷給存錢的人造成的損失。

網友認為討論銀行不盈利的問題無意義。因為銀行貸款轉變為收入儲蓄,銀行再把收入儲蓄用於放貸,銀行仍然盈利。這種觀點是社會一種普遍的共識。銀行絕大數貸款能夠預期收回,銀行資金週而復始地運轉,一切自然而和諧。  

然 而,銀行放貸與回收貸款的過程不會簡單重複.我們不要錯把銀行的貸款機制看成可以不付出任何代價就能運轉的「永動機」.銀行貸款的代價就是收入儲蓄的增加。而且隨著收入儲蓄的增加,銀行債務也會增加。

銀行貸款規模還受到社會資金運動的熵規律的制約。貸款增長率會逐漸減緩。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我國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曾高達40%以上,而現今百分之十幾的增長率社會就難以承受,會導致所謂社會資金的流動性氾濫問題。可以預計到,在以後的十年中,隨著儲蓄存款的積累性增加,銀行貸款規模的增長率會進一步的放緩。其直接後果是國民收入增長率也趨於下降了。

國民收入的增長與銀行貸款的增長,有高度的相關性。銀行貸款增長率放慢以後,經濟增長率也會同步放慢。  

從統計分析的趨勢看,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間之窗將會關閉.經濟發展可能陷入長期低迷不振的狀態。  

這意味著,我國快速趕超世界先進國家的時間不多了,未來十年是個關鍵時期。我們要珍惜好這段時期,讓人民富裕起來,縮小貧富、城鄉差距,使國家強大。  

經濟規律是不可抗拒的,我們不能沒有憂患意識。  

来源:凱迪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