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為什麼原諒了趙承熙

發表:2007-04-30 23:4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剛剛發生的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槍擊案,至今令人悲嘆不已。在4月21日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操場的遇難者悼念儀式上,33塊紀念遇難者的悼念碑中卻一樣有凶手趙承熙的悼念石,旁邊同樣放著玫瑰、百合、康乃馨等鮮花和紫色蠟燭。在趙承熙的悼念碑上,和其他悼念碑一樣,在剪成「VT(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縮寫)」模樣的橘黃色彩紙上寫著「2007年4月16日,趙承熙」,並沒有其他別的修飾語。而悼念碑前的留言更是十分令人動容: 
   「你沒能得到必要的幫助,知道這個事實的時候,感到非常悲哀。希望你家人能盡快得到安慰並恢復平靜。上帝的恩寵……」(巴貝拉)「今後如果看到像你一樣的孩子,我會對他伸出雙手,給予他勇氣和力量,把他的人生變得更好。」(大衛)「希望你知道我並沒有太生你的氣,不憎恨你。你沒有得到任何幫助和安慰,對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愛都包含在這裡。」(勞拉)。。。。。。無論是網路、媒體還是新聞,也無論是平民還是精英,人們都是流淚禱告,很少對趙承熙的漫罵和指責,更多的是對其家人的安慰,對自己的社會和文化的缺失的悲哀、反思和自省。

    看了這則新聞,我們不禁要從內心裏佩服和讚賞美國人的氣度與寬恕的精神。於是進一步聯想:如果這件事發生在中國人身上,會怎麼樣呢?一個明顯的對比就是馬加爵被判死刑的時候,雲南大學學生說「大快人心」,甚至燃放鞭炮以示慶祝,正是在社會的巨大壓力下,馬加爵的家人至今不敢去領骨灰;9。11事件,我們當時也是有很多人因為炸的是美國人而拍手稱快;就是此次槍擊案,我也不止一次看到「怎麼不多殺幾個美國人」的帖子;再對比前幾天剛剛發生的盲目抵制日本盲人摸兵馬俑事件,我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是一個外國人殺了中國的學生,首先是對凶手,理所當然是食肉寢皮、除之後快,惡毒咒罵,不會原諒,自殺更是咎由自取。對其家屬,恐怕是指責多於安慰。誰要是還敢站出來對凶手錶示寬恕,不被冠於「漢奸,賣國賊」的罪名也絕對要在網上被國人痛罵得狗血淋頭,至少,很少有人流淚。 

    面對同樣的事情,為什麼我們的表現會和美國人有這麼大的差異呢?這就是社會和文化的價值取向問題,歸根到底也是人性與心靈的問題。

    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生存哲學,很大時候是一種鬥爭哲學。我這樣說,肯定會有人站出來反對,並搬出一套一套的孔孟之道,中庸哲學來說明。不錯,中國的傳統文化正是要從孔孟的「人之初,性本善」(我們稱之為「原善」)之類的寬恕仁慈,慈悲為懷說起。大家知道,孔孟理論一直有個前提,那就是先忠後愛,一切言行,都是被限制在「忠」和綱常倫理的範圍內的。孔子對寬恕的詮釋是「以直報怨,可也。」這裡的「直」是道理的意思,而這個理就是孔子的三綱無常、忠君愛國理。所以孔孟的寬恕是理性的回應,而非愛的關懷,是現實關懷而非終極關懷。因為以為自己「有理」,所以寬恕就有條件,即「黨同罰異」。寬恕可以寬恕者(忠於自己或者是我認為有理者),這是「黨同」,同時也絕對不寬恕不可寬恕者(無理或不忠之人),這是「罰異」。至於「施仁政」,則只是一種權宜之計,一種手腕,不但收放自如,而且並非出自「原諒」,而是出自恩賜。即便是「原諒」,也就是去寬恕不可寬恕者,也仍舊是存在前提的,那就是不可寬恕者必須首先「懺悔」,從而將「寬恕者」與「不可寬恕者」之間的關係改變為勝利者與失敗者之間的關係,結果,「寬恕」也就為「赦免」所僭代。因為人性本善,那麼變惡肯定就是後天人自身主觀的問題,是「為」惡,受罰是天經地義,是咎由自取,根本不值得「同情」,而只值得「千刀萬刮」。 所謂君子不計小人過、惻隱之心、辭讓之心,通通只不過是一種沒有愛的居高臨下的憐憫。在這種看似廣愛的人性本善理論支撐下,只要是沒犯大惡的人,就總認為理在自己手中,就有一種無與倫比的至高無上和自我優越感,很少會反思自己的行為。一旦出現問題,總是先進行外向歸咎:那一定又是壞人幹的!這都是社會造成的!總之與自己沒關係!這種意識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自私自利,自我中心,自我陶醉,沒有共同責任感和缺乏反思內省意識。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文革的罪惡本來與每一個中國人的靈魂同在,本來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靈魂中的麻木、愚蠢、冷漠、殘忍、懦弱、虛偽而懺悔,但是一場災難過後,除「四大惡人」之外,所有的中國人頃刻之間就令人遺憾地都成了受害者。至於現在,我們的國人更是把這種精神發揚光大,發揮得淋漓盡致。比如房子高漲怪建設部,看不起病怪衛生部,腐敗案件自然是怪政府,總之一切是外人或者外界的錯,有幾人反思自己或許也曾炒搶房屋,主動行賄或送紅包,在裡面推波助瀾?所以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除了「怨天尤人」,除了沒完沒了地彼此控訴,就是人人都在批判別人中開脫自己的罪責,並強化自己的道德優越感,但是卻從未意識到「罪惡」並不端坐於我們對面,而是獰笑於我們內心。善惡被絕對分開,善被留給自己,惡被推給他人,他人成為自身罪惡的「替罪羊」。結果是人性的本質越來越惡,社會的公德越來越差,反省意識越來越少。這,在我們現在年輕人的身上體現尤為明顯。 

    在這種理論支撐下,中國的傳統文化成為一種二元立論即非此即彼的文化,不是愛就是恨。博愛、同情、憐憫、快樂、陶醉、欽羨、妒忌……等第三者情感都沒有了,至於「無緣無故的愛」(超越敵我、人種和民族的博愛)更是無從談起。愛的缺席必然就是恨的出場。仇恨的種子因而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伍員鞭屍、臥薪嘗膽、荊柯刺秦王,在「正義」背後,隱含的是仇恨;《白毛女》和《紅色娘子軍》,在「革命」背後,隱含的是仇恨;至於「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千年的仇要報,萬年的冤要伸」,「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斬草除根」,「殺人滅口」,「有仇報仇,有冤申冤」,隱含的更是仇恨。在此意義上,說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一部以仇恨立國的歷史,也並不過分。正是這種鬥爭的哲學使我們失掉了寬恕、自省和博愛的意識,有的,只是自大、等級、尊卑和恩惠。

    反觀西方的傳統文化和寬恕意識,則正好和我們相反。西方文化傳統中關於「寬恕」的看法,與西方文化傳統「原罪」的價值維度完全一致。作為一種人性假設,西方文化傳統認定:人之初,性本惡。在它看來,天生本性由於抽掉了自由意志而無法自然為善,較之天生本性,自由意志本身要更為根本,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也因此,人的第一個自由意志行動只能是打破天真狀態而犯罪(正如《聖經》所強調的,人是從"天真狀態"墮入原罪的),而且一旦犯罪就永遠不能無法洗刷。這是人的全部偉大所在,也是人的全部罪責所在。顯然,這一原罪正是人的高貴(高於動物)的標誌,也是他可以與上帝平起平坐的標誌。

    這種原罪的意識,首先就是人自身的絕對權利、絕對尊嚴和絕對責任的意識,他由此開始走向對於絕對尊嚴、絕對權利和絕對責任的自覺確認與自覺承擔。換言之,「原罪」使得「罪」被絕對化、先天化,因而人的尊嚴、權利、責任也被絕對化、先天化,而且,既然現實生活是人類「原罪」的後果,那麼人類就沒有理由不去勇敢地予以承當。這同樣是人類的絕對尊嚴、絕對權利和絕對責任。在此意義上,原罪無疑就是一個針對絕對責任的基本假設。這就使得西方的人權高於一切,但同時,共同責任意識也「與生俱來」。同時,既然強調了一切善惡都來自自由意志,對於善惡的探討也就必須容納性惡的作為本體的存在。既然「天生」有罪,你就必須時刻自我反省,通過它,每個人都意識到罪惡的彼此息息相關,意識到喪鐘為每一個人而鳴。而能夠拯救這一切的,正是愛,也惟有愛(它不再是「自性」的「同情」,而是「神性」的「悲情」)。 這就出現了「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什麼是不可以原諒的!這種愛超越時空,超越階級,超越種族,愛的種子因此而在西方文化傳統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它不但寬恕可以寬恕者,而且寬恕不可寬恕者,也無須以不可寬恕者的懺悔為前提,而是只要一味去愛就行(所謂「無緣無故的愛」)。這,就是耶穌說的:「愛你們的仇敵」,也就是保羅說的:「只要祝福,不可咒詛」!正是在這種觀點下,人們一旦遇到問題,也總是先行內向歸咎,找自己的責任,責任和內省的意識也「與生俱來」,在每個個體的心中神聖而又根深蒂固,不需外力強化,每個人都力爭自覺去體現一種真正的文明、大度和寬容胸懷。從文化的角度,這正是西方能走在世界前列的原因,也是一種世界胸懷和充分自信的表現。從而形成了現代的、高度的文明。

    綜觀中西方文化,我們不難發現二者的差異,也不難找到我們自己的民族劣根性。回歸面對槍殺案這一現實,逝者已矣,生者要面對的,是生者的責任,譴責趙承熙、將他從學校花名冊中刪除,無論做什麼復仇或懲罰,都已經沒有實質意義,我們為什麼就不能放下心頭的仇恨呢?繼續仇恨於事無益,而寬容與同情心,卻可以使趙承熙的家人以及與趙承熙熟識的人們獲得精神上的緩解,並因此認識到,他們生活的社會裏還有寬容與關愛,他們甚至會將這種愛心回饋到自己所在的社群之中,成為這種精神與價值的體現者。這,就是現實關懷與終極關懷產生的社會和文明效益的最大差別!如果,我們,也有這樣的胸懷,我想, 馬加爵那天真、善良、老實的農村父母,又何至於事隔這麼久都不敢去領自己親生兒子的骨灰!

    面對人為的災難,人類有很多方式去面對,有一種愛的方式,它基於寬容、理性與內省,它時刻意識到社會與個人未來的責任,通過追思過去、反思現實,來提升自己與社會的精神境界,來表明在絕望裡我們還有超越的希望。這就是信仰的力量,這才是真正的世界高度的文明!

    寬恕的結果,或許並沒有在現實中獲得回報,但是所有的人都會看到:它在人類的心靈中激起了巨大的迴響。正是這巨大的迴響,釀造著人類的過去、人類的現在,也必將釀造著人類的未來。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圖圖大主教說:「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國人的鬥爭哲學在封建強權和專制時代可能是一劑靈丹妙藥,但在世界多元、文化多元、文明發達的今天,可能有點行不通了。在美國人的寬恕、反思和自省中,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進行反思和自省,以得到超越的希望?以釀造我們自己的未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