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中的貧富差距難題

發表:2007-07-09 00:5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經濟改革固然獲得極大的成就,但在此制度轉換的過程中,顯然出現一些改革的「副產品」,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收入分配急遽惡化。目前國際上在測度收入分配差距最常使用的指標工具為「基尼係數」,此係數介於0與1之間,數值愈大表示社會貧富差距愈大,根據跨國調查的經驗顯示,「基尼係數」在0.2以下為絕對平均,0.2至0.3之間為比較平均,0.3至0.4為合理區間,0.4至0.5為差距較大,超過0.5則代表貧富差距懸殊,而到達0.6則屬社會動亂隨時會發生的危險狀態。就中國看來,在改革初期此數值約為0.29左右,屬較為平均的範圍,而改革開放「讓一部分人與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戰略確立,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急遽擴大,到九0年代初期已超過0.4的警戒線,而根據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的估算,到2006年此一數值已逼近0.5大關,為 0.496。

任何的改革都是利益重新分配的過程,中國為了扭轉毛澤東時期過度強調「公平」而忽略「效率」的弊端,卻矯枉過正,卻使得此種分配嚴重失衡,甚至失控,雖中共中央一再宣示要極力消弭貧富差距,總是徒勞無功,此從上述「基尼係數」數值不斷擴大可見端倪。因此我們發現,當前中國社會出現嚴重的「斷裂」,形成「菁英」與「底層」間的割裂,菁英階層包括:掌握組織資源的「政治菁英」、掌握經濟資源的「經濟菁英」以及掌握文化資源的「知識菁英」等,此三者形成統治集團,各種改革政策多獨厚此些特定人群,使其成為絕對受益族群。在過去關於改革效應的討論中,經常會出現一種「西方式」的假設,即經濟發展過程中會出現社會結構分化,隨之而來的便是造就出一批所謂的「中產階級」,其將有助於政治民主化的出現。然而,就中國的狀況看來,在改革過程中「發跡致富」的人群往往與黨國脫離不了關係,若將中國民主化的希望寄託於此一階層,簡直是緣木求魚。

就另一方面看來,有一群人屬於社會底層,其為改革開放下的絕對被剝削者,包括廣大的貧困農民、偏遠地區居民以及農民工等。其與菁英階層間貧富差距的兩極化,造成「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現象,而此種「相對剝削感」廣泛存在於社會之中,再加上各種複雜難解的問題,諸如貪污腐敗、工人與農民抗爭等現象交織在一起,從而加深社會的矛盾與張力,此即為何在當前中國各種社會抗議事件中,均會出現一群與抗議主題無關的人群,不僅旁觀、且亦會加入的緣故,此種現象目前由於經濟持續成長而不致擴大,一旦經濟成長趨緩將會使各種社會議題串連,從而使得問題更加難以收拾。(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