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代人:恐懼、飢餓、屈辱、絕望

作者:武宜三 發表:2007-07-28 04:0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讀李大立《中國一個普通家庭的故事》

時事評論員和網路作家李大立先生最近出版了他的「處女作」《中國──一個普通家庭的故事》(彼岸出版社,2007年,香港;以下簡稱《故事》)。他雖然從80年代就開始在報刊上發表文章並深受讀者歡迎,但從來沒有將寫作看成是一種職業;只是2003年在美國因病開刀,突然面臨生死抉擇,才思想大變,決定執筆寫這本回憶錄。《故事》展示的是從香港回到「祖國」的中共地下工作者、知識份子、職員、小市民50多年來種種際遇的圖卷。由於作者人生閱歷豐富、讀書面廣、記憶力驚人、觸角敏銳、描寫細膩、文筆流暢,可讀性非常高。尤其我與作者有相似的經歷:60年代大學畢業、十年大三線山溝生涯、夫妻長期分居兩地、工作調動艱難;讀之如舊友重逢話當年。那個令人恐懼、飢餓、屈辱、絕望的時代,似乎又重現眼前:我們讀書、愛情,甚至性趣固然被無端剝奪,事業、理想也被摧毀殆盡;那種青雲無路、報國無門的無奈,至今讀來仍憤恨難平。

恐懼

中共掌權伊始,便開展鎮壓反革命運動,被殺害人達數百萬之眾,且有人數更多的親人、家屬受到株連。「我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同學裡,都有親屬被殺關管的。他們一生從此背上了沈重的包袱,年紀小小又或青春年華,就已經失去了天真活潑的童真和充滿活力的青春,個個都不苟言笑,謹小慎微。長期生活在整個社會無時不在的歷史陰影下,精神高度壓抑,過著政治賤民的生活。」共產黨毛澤東取得政權後,對已經放下武器的敵人實行大規模屠殺,以殘忍地消滅肉體的方法達到鞏固政權的目的,這種暴行是前無古人的。遍地血腥,滿天冤魂,國家、民族從此陷進入了一個殺氣騰騰、陰森恐怖的世界。

1952年的一天,七歲的作者放學回家,看見「穿著藍制服,斜垮著帆布子彈帶,背著步槍的民兵」站在門口,原來是鄉下來人抓外婆回去「鬥地主」。後來舅父和母親通過「華僑事務委員會」多方交涉營救達大半年,外婆才平安回來。外婆在香港住了40年,鄉下的房屋、田產只是她夫家留下的,和抗戰前在美國經商的外公寄一些錢回來買的,一直委託鄉下親戚打理,外婆並沒有親身參與「剝削」;相反她還經常減租戶的租,分穀子給租戶。不過,在共產黨的階級鬥爭理論下,就算真有這樣的事情,也不允許相信,因為這是「階級調和論」。「土地改革」中,中共殺了100多萬地主,廣東省由於陶鑄、趙紫陽執行「村村流血、戶戶鬥爭」的極左政策,殺人尤多;作者外婆得逃此劫,真是例外的僥倖。

學校也是階級鬥爭的熔爐,作者讀大學的班上有個叫周文德的同學,本是江西省高考狀元;可惜中了階級鬥爭的毒,可以把一兩稀飯、穿衣戴帽等生活細節都上綱為「資產階級思想」。諷刺的是,像他這種以整人為樂的人,在1968年清理階級隊伍的紅色恐怖中,也因為說了毛江幾句不敬的話,而被逼跳樓自殺。作者那個28人小班,就揪出了四個「小爬蟲」即「反動學生」;作者也惶惶不可終日,唯恐陷入「全國特務網」或「反革命小集團」之類,隨時會被扣押、隨時失去自由、隨時被拉去批鬥。僅在清隊中,同濟大學就有40多人自殺,作者親眼便見到五、六個:同濟大學副校長蔣梯雲、高等數學教授孫國楹等。《故事》中的這類故事,對五、六○年代的大學生都是耳熟能詳,或是及膚舊疼。

魯迅說「革命是讓人活,而不是讓人死的」,然而共產黨所有的革命包括這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卻都是讓許多人去死。作者問道:「讓包括我自己在內更多的人都活得那麼恐怖,那麼痛苦,到底這是一種什麼革命?!」真是一針見血地揭露了毛共政權的反動本質。

飢餓

1959至1961年,中國餓死三千多萬人,是千古奇聞,也是千古暴政。《故事》也描述了三年人禍期間城市的飢餓,學生在學校食堂裡吃「雙蒸飯」、蕃薯苗、「豬乸菜」,沒有一點油星。最困難時,學生還吃用甘蔗渣做的「蔗渣飽子」、用稻草做的「人造肉精」、用米糠做的「糠餅」。更有甚者,吃用尿水培養出來的「小球藻」。作者至今仍為當年飢餓難耐偷吃炒河粉而愧疚。作者在香港謀生、年近60的姑母,每次回廣州都要肩挑背馱的帶一大鋁鍋紅燒肉,在眼下的年輕人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

我當時也是中學生,也有強烈的飢餓記憶。當時農村極悲慘,農民是賤民,沒有如城市居民般有最低定量的糧食供應,所以三年中餓死的都是農民。那時我老家農民每人每天只有四兩半(16兩為一市斤)米,以致年屆60的祖父要冒病上山找野菜、狗脊、野芭蕉等回家充飢;家母就是因飢餓致水腫,而於1962年不治去世,年僅41歲。

就是這個給中國人民帶來無窮災難、無能又殘暴的中國共產黨,卻自稱是「人民的救星」、是「人民的解放者」、是「偉光正」,還要讓飢腸轆轆的老百姓對他們感激涕零、感恩載德,你說他們可恥不可恥?

屈辱

毛澤東共產黨專與中國人民為敵,他們憎恨、仇視知識和知識份子。作者在大學裡學的是城市建設工程測量,但偏偏分配他去煤礦建設單位。把他分到了廣西省來賓縣北泗區一個叫石村的山區。在「一個陰沉沉日子,經過了大半天汽車的顛簸,我終於來到了平生第一次親歷其境的山溝,而在這個偏僻的荒野裡,還不知道要度過多少日子?付出多少寶貴的青春?從這一天開始,我就告別了城市,開始了長期山溝荒野的生活,從一個學生變成一個工人,成了人生中的一個轉捩點,那時是1968年11月。」

讀到這裡,一聲長嘆;普中國的臭老九都有一本血淚賬。我與作者竟是相憐同病,作者到石村的時候,也是我從東北發配大西南的日子。當時成昆鐵路還在施工,我一個人背著、提著行李從瀋陽出發,坐了幾天硬座到了西昌,改坐解放牌卡車去渡口(後來改叫攀枝花)。卡車彎彎曲曲地顛簸在崇山峻嶺之間,除擔心塌方和交通事故外,還擔心深山野嶺裡的土匪,一車人都憂心忡忡。因為車程是兩天,所以要在米易住一宿;睡到半夜,來了一夥武裝人員查戶口,好在我們都是外地人,證件也齊全,擾攘一會之後也就平靜了,落得一場驚嚇。

我與作者都屬專業不對口,學非所用。我學的是熱工,卻當了砌磚工人和倉庫保管員。在大山溝裡,缺肉少菜,長期吃茄子:煮茄子、蒸茄子、炒茄子。一週或見一次肉,而且是臘肉。更可恨的是「臭老九」帽子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外出參觀學習、轉正加工資、評選先進份子、工作調動,甚至在勞保品發放、宿舍安排、辦公桌椅使用等,都備受岐視。連交個女朋友,也有人去查我的檔案。

當時的大學畢業生,在廣西的「起薪點」為45元錢。我在攀枝花,也不相上下。但在那物質缺乏的地方和年代,一個雞蛋的黑市價是二角,即一天所得不過七、八隻黑市雞蛋,實在可憐。本來畢業工作一年,可以轉為13級,一級一級升上去,到九級就是工程師或者講師而成為高級知識份子了。可我們這批畢業生,一直拖了六、七年,直到林彪死後的1973年才予「轉正」,獲得第一次加薪。第二次加薪則難於上青天了,因為加薪名額既有限,又要讓黨團員、積極份子、進駐科室的工人們優先。我當時是工廠裡獨當一面的技術人員,但在加薪的順序表上卻排在一個描圖學徒工後面,她唯一的本事就是在1978年就開始寫1980年的學毛寫日記了。《故事》對此也有詳細描述,真是斯文掃地,屈辱到了極點。

絕望

在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最讓人絕望的是,有才華的人、正直的人,總是被扼殺、被摧殘。像《故事》中作者的父母、伯父母、舅父母。作者父親是普通知識份子,做過廣州火車站、佛山火車站的站長。他只「求安穩,只會安安分分地打分工」,然而這點卑微的願望,在共產集權之下也無法實現。他愛妻子,愛自己的小家庭,所以選擇了安分守己一途;但不曾料到,當日由香港返回大陸的一念之差,令他自己和他心愛的家人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所謂「解放」,失去的不只是財富和地位,更是最寶貴的自由。從1956年開始,隨著共產黨將中國變成黨天下、變成特權階層的私有財產,對全體老百姓進行壓迫剝削和鬥爭摧殘,他也和中國大陸千千萬萬善良無辜的老百姓一樣,開始了他們的厄運。而且隨著「階級鬥爭」愈來愈激烈,社會愈來愈黑暗,他們所遭遇的打擊和災難也愈來愈深重。「父親也飽嘗了被人無端撤職降薪、被人監禁鬥爭、罰跪毆打、強迫勞動;被人視作階級異己分子」,「由此自己的子女也跟著被人糟踏,上學讀書參加工作都備受歧視」;1958年,被下放勞動;晚年又因心愛女兒的早逝,備受精神折磨。他的一生中,「光明幸福的新社會」帶給他的痛苦和災難,千萬倍於「罪惡黑暗的舊社會」帶給他的挫折和驚險,作者說:「從父親的身上我完全體會到兩種社會的優劣,也更加痛恨禍國殃民的毛澤東共產黨。」

作者的伯父也是留用的舊職員,1949年∼1952年曾任廣州機務段副主任,後改任廣州鐵路第一職工學校副校長和廣東交通學院總務主任,但是1956年肅反運動中卻因「莫須有」受到處分,以致影響到他大女兒的入黨和留學蘇聯。1961年至1963年黨把他送到三水農場勞改,連「莫須有」三個字也不要了。最令這個苦難家庭雪上加霜的事情發生在文化大革命後期,伯父一個兒子在海南島生產建設兵團插隊落戶,不幸溺水而死。趕到海南島辦理兒子後事的伯父,曾哭昏在兒子的墳上,看了令人神傷。然而因為是刑滿釋放的勞改犯卻備受冷遇,不但沒有一分一毫的撫恤金,那些軍隊幹部態度還十分野蠻無禮,多麼冷酷,多麼荒誕!

作者的舅父本在香港一大機構做事,卻誤信了馬列主義而秘密參加中共地下黨。1938年發起組織「香港華員會」並首任會長。他在中共指揮下領導九龍海關「起義」,以接收大員身份接管了廣州海關。但他不獲信任,備受岐視,只因他是地下黨,是知識份子。像他舅父這樣的,僅廣東省就有古大存、方方、馮白駒、吳有恆等為數幾萬人,幾乎全被以「不純分子」、「特務嫌疑」、「地方主義者」等各種罪名加以打擊、清洗甚至肉體消滅。

更加令人絕望的是,共產黨的凶殘、暴戾的本性至今不但沒有改弦更張,反而變本加厲、更加發揚光大。作者說:「當年國難當頭,共產黨趁機打出抗日和民主的旗幟,迷惑了很多像我舅父和他的朋友們這樣憂國憂民的熱血青年;如今,我更深一層地想到,假若當初這些天真的青年們能夠像胡適、傅斯年、儲安平等一樣看透共產黨專制、反民主的本質,不去盲目地充當共產黨的擁躉,中國不但可以避免一場中國人殺中國人的內戰,更可避免其後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災難,我的一家和千百萬老百姓的命運就完全不同了。」他引用司馬璐先生的話:「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是有罪的,雖然很多黨員沒有做過什麼壞事,但是參與了一個邪惡犯罪的組織,本身對中華民族就是有罪的」。誠哉斯言!其實豈止共產黨員,就是黃炎培、章伯鈞、章乃器等這些所謂民主人士,也都曾經在共產黨謀殺國民政府、切斷中國民主憲政之路的罪行中充當了幫凶的角色,有愧於中國人民。

在紀念反右運動50週年之際,必須全面檢討反右運動的史史成因和每個人的史史責任,吸取史史教訓,如果僅因右派份子受過迫害,特別對右派的頭面分子,只一味同情或歌之頌之,那就失去了紀念的意義。關於這一點,我與作者的心是相通的。

結語

李大立這本《故事》的珍貴之處還在於他保存了很多民間記憶、平民生活情景,大如崑崙關大捷,廣西「聯指」在軍隊的支持下對「4.24」派的屠殺,廣西省賓陽縣五千多名五類分子被處死,廣西、湖南的吃人事件,工礦頻發的工業傷亡事故;小至十類地區的工資差額,夫妻分居慘狀和探親制度,工作調動的艱辛,排隊買火車票時的憤怒,山區農民生活的悲慘,各種購物證券的繁多以及各種物價;《故事》還保存了大量的舊照片;《故事》及其附錄為國共黨史、政治運動史、教育史、經濟史、工業史、報業史、中外交流史,甚至物價史和服裝史的研究者都提供了真實個案。書中對他表姐、妹妹的婚姻悲劇,也寫得迴腸蕩氣,予人印象深刻,囿於拙筆,就不一一評述。

寫作上作者用了夾述夾議的辦法,直抒胸臆,月旦人物,讀來如飲醇酒、如品濃茶。故事看起來似乎面面俱到,顯得拖拉冗長;但這正是作者「保留史史在細節之中」的苦心經營,讀此書者不可不留意,我誠懇地向各位推薦這本書。

〔原載《新世紀新聞網》

来源:民主論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