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一小鎮沒中國居民 卻把華人當祖先(圖)

發表:2007-11-02 20:2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西南部,距巴拉臘特市90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名為阿拉雷特的小鎮。小鎮上幾乎沒有中國居民,卻一直將華人視為祖先。 
 
為中國先祖上香 

 每年11月份是當地的中國清明掃墓節,小鎮居民會自發地為埋葬在阿拉雷特的中國先祖上香。

掃墓的時候,人們一邊搖著畫有中國年畫的小手鼓和撥浪鼓,一邊把手中的小爆竹扔到地上,激起清脆的聲響,以喚醒沉睡在地下的先人的亡靈。 

到達墓地後,掃墓隊伍會圍成一個圈,由一個老者在當中放一個火盆,燃上一支白燭。然後,組織者向人群分發敬香和雛菊。人們分頭尋找散落在草坪裡的墓石。每找到一塊,掃墓者便在墓石上插上三炷香,擺上幾朵雛菊。

阿拉雷特還每年舉辦一次「中國節」。最吸引人的是節日上的舞獅表演,扮演獅子的全是澳大利亞少年。 

1997年8月,阿拉雷特政府動工興建了一座「廣東金山博物館」,以紀念華人為開發阿拉雷特的功績。館裡設有專門區域教孩子們學寫漢字。在掛著中國字畫的展廳內,還有專門的區域供人們體驗淘金的樂趣。



阿拉雷特的「廣東金山博物館」。

華人曾佔兩成人口 

阿拉雷特人有濃厚的中國情結,因為它是澳大利亞惟一一個由華人建立的市鎮。早在1857年,700名華人組成一支淘金隊伍,從廣東四邑地區出發,抵達了今天的阿拉雷特。他們在澳大利亞發現了當時世界上含金量最大的金礦,取名廣東礦脈,後稱之為「新金山」。

阿拉雷特的金礦含金量極高,每筐金沙中含金量多達64至80兩。阿拉雷特因此聲名遠播,漸漸發展起來,在頂峰時期,小鎮人口多達5萬,中國人佔總人口近兩成,有9000多人。 

「廣東礦脈」被開採了55年。最後一批中國礦工於1926年離開了阿拉雷特,但有300多名中國人永遠留在了當地的公墓裡,大多數墳墓無墓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