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金融時報:三峽等於三門峽?(圖)

作者:吉密歐 發表:2008-02-29 00:1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長江上的三峽大壩(Three Gorges)是一個重蹈覆轍的悲劇

對於反對者而言,中國長江上的三峽大壩(Three Gorges)是一個重蹈覆轍的悲劇,因為歷史上已有前車之鑒。位於中國中部、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三門峽大壩如今被視為一個災難性錯誤,共產黨高官批評它給該地區造成了許多環境和社會問題。

當年設計三門峽大壩的中蘇工程師團隊肩負的使命是防洪、發電並改善黃河的交通運輸,與建設三峽大壩這座全球最大水電站項目的初衷相同。

與三峽一樣,三門峽工程得到了包括毛澤東在內的中共高層的支持,同樣沒有充分考慮對中國第二大河如此大規模的破壞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前陝西省委書記安啟元表示:"這個大壩確實是一個愚蠢的錯誤。"陝西省是三門峽工程及其後果最為直接的受害者。"我們應從科學的角度考慮所有這些工程,如果不科學,我們就不應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我認為,這個工程非常愚蠢。"

多年來,安啟元一直大力遊說,希望拆除這個大壩。他對三門峽工程的批評在最高權力走廊中得到附和,甚至包括那些三峽工程的堅定支持者。

唯一認為三門峽大壩有好處的人,是生活在大壩附近農村地區的基層共產黨官員。他們忠實地遵守著已經過時的黨的方針,認為大壩的好處多於負面影響--這與目前三峽大壩的口號一致。

安啟元表示:"三門峽大壩給生活在黃河附近的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那些災難遠遠超過大壩在某一時期可能帶來的好處。"

三門峽以及其它考慮欠妥的水電和調水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該地區水資源短缺現象不斷惡化,引發了土地爭議。

三門峽大壩一完工,混濁黃河中的沉積物就開始堆積,導致政府不得不在幾年後重修大壩。幾個世紀以來,由於破壞性洪水頻發,黃河被稱為"中國的悲哀"。

儘管工程在上世紀60年代徹底重建,但泥沙淤積仍在繼續並向上游蔓延。修筑大壩本來是為了防範洪水,但大壩自身卻最終導致洪水暴發。毛澤東當時曾生氣地宣布,如果大壩沒作用,就應炸掉它。當時,超過40萬人被迫搬遷,為大壩和水庫讓路,其中許多人生活在附近城鎮類似貧民窟的環境中。

隨著泥沙不斷淤積,且工業用水過度導致黃河流量減少,大量耕地重新浮出水面,促使許多農民回到耕地上,勉強維持生計。上世紀80年代中期,政府正式將大量搬遷農戶重新遷回原籍,但多數人分到的土地大大少於20多年前他們留下的土地。

"政府讓我們離開土地時,我只有十幾歲,等我們回來時已是1986年,"生活在水庫地區的60歲的農婦劉翠英(音譯)說道。"我們只是要求得到以前屬於我們家的土地。如果我們得不到應有的土地,我們怎麼生活?"

在三峽地區,至少130萬移民的重新安置問題引發了土地爭議,政府曾多次鎮壓。一些官員擔心,就像三門峽的例子那樣,由於移民難以適應新的環境,問題將惡化。

三峽工程的批評者警告稱,三門峽工程許多最糟糕的環境影響可能也會在這一新工程上重演,包括泥沙淤積、長期污染以及洪水愈加氾濫。

如今,三門峽大壩僅偶爾發電,發電量也很小,而在建設之初,官員們卻聲稱,該大壩將提供全國電力需求的三分之一。

三峽大壩也有類似的豪言壯語,高官們稱,三峽大壩將提供全國電力供應的十分之一。然而隨著電力需求飆升且大壩的諸多缺陷開始顯現,這些豪言壯語已悄然沉寂。

武漢大學教授、中國著名的水資源管理專家伍新木表示:"全球已進入一個後大壩時期,三門峽大壩明顯是一個錯誤。"

"我們應從三門峽工程中吸取教訓,考慮建設大壩的長期影響,而非短期利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英金融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