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代並未進行民族識別,大量羌民、藏民因其外表特徵不明顯而長期被視為漢族。八○年代初,根據民族政策,陸續識別、恢復其族別。北川縣內相繼建立了廿一個羌族鄉和羌族藏族鄉,佔全縣卅一個鄉鎮的六八%。
雖然北川是羌族縣,但是縣內民族繁多,羌族人口佔了近半數,其他還有藏、回、苗、壯、土家、滿、黎、維吾爾、基諾、達斡爾等少數民族;不過,除羌族外,漢族人口仍佔近五○%。
據史籍記載,北川是大禹的故鄉,唐代以前,縣境就建有眾多的大禹廟,每年農曆六月初六大禹誕辰舉行祭祀活動的民俗延續至今。一九九一年落成於縣內禹裡(一九五一年之前縣城所在地)的仿古建築「大禹紀念館」,已成為緬懷大禹精神的重要場所。大陸各地大禹及夏文化研究院的專家、學者組成的四川省大禹研究會,也設於紀念館內。
北川縣的歷史也相當悠久,北周武帝天和元年(西元五六六年)就設置了北川縣,唐太宗貞觀八年北川縣址置石泉縣,唐高宗永徽二年(西元六五一年),北川縣並入石泉縣。一九一四年,因與陝西省石泉縣同名,於是恢復北川縣縣名。
汶川大地震造成北川至少一萬一千人死亡,縣城內六成房屋倒塌,北川縣又面臨縣城遷建的變局。
来源:中時電子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