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羽良專欄】人心往下疼 水往低處流

作者:張羽良 發表:2008-06-08 07:2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鄰居的老婆婆獨自在田間種菜,年邁而佝僂的身形讓她的動作顯得有些吃力。這些菜她其實一個人也吃不完,但她一心總牽掛著她那已年過半百的兒子,希望能多種一些好吃的蔬菜給他吃。媳婦勸她不要再那麽辛苦,她卻微笑的對媳婦說:「你可曾看過水往高處流去?」

這樣的想法似乎已不是特例!常去登山的步道旁,就豎立著這樣一塊石碑,碑文上刻著:「回憶當年我養兒,我兒今又養孫兒;我兒餓我由他餓,莫教孫兒餓我兒。」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部電影《猶山節考》,雖然時空背景與內涵不同,但卻都是闡述著年老者對年輕者的一種無盡的付出。

獲得1983坎城影展最佳影片金棕櫚獎的《猶山節考》,描寫一個荒僻貧瘠的小農村,為了減輕物質負擔,村民一旦老了便會被遺棄在山上等死的故事。劇中當輪到男主角根隨村力,背著年邁的母親走到山上放下母親時,他心中猶覺得不忍,反倒是面臨死亡的老母親,一再催促兒子快點下山,因為天氣變冷快要下雪了,她死前的最後念頭仍然是牽掛著自己的小孩。

大江東去浪所淘盡,何止是千古英雄人物!看多少為子女傷心憂煩的父母,數十年後,他們的子女也成為另一批為子女傷心煩憂的父母。父母對子女永無止無盡的關愛與操心,成了上一輩對下一輩犧牲奉獻的循環,真像那奔流的水一般往下流去。

孝子原是形容孝順父母的人,現在卻另有註解,新的意思是指孝順兒女的人,這毋寧是一種錯誤的因果循環,更是一種悲哀的宿命!宛若《猶山節考》的現代版,但若認真探討這個現象究竟是孰令致之?恐怕我們之中誰也逃脫不了責任。

「人心往下疼 水往低處流」這句話一旦成為人們口中所謂的人之常情,成為一種固定的觀念,那人人將處於越活越沒有安全感,更看不見幸福希望的一種冷酷世界中,推波逐流之影響下,甚至讓下一代逐漸視父母的辛苦養育為一種理所當然,更失去了反哺之心與感恩之情。

「今不如古」世人的道德感如此,架構健全與完美社會的智慧亦如是。像西方基督教經典中有提到:「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要孝順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以弗所書6章113節)

東方古中國更不乏這類的思想與智慧,孟子向齊宣王陳述「推恩之道」時舉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會理想,這與孔子對大同世界的理解:「故,人不獨親其親丶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丶壯有所用丶幼有所長丶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有著同樣的思緒。

關心與呵護下一代的成長是自然之情,但會老人的光陰絕不會僅作用在今日的老人身上,畢竟人人都有白頭之時。如何使關愛子女之情能與關懷父母之心併進,讓我們所處的世界,充滿一種溫馨與感恩的善巡迴,讓長與幼同樣擁有獲得幸福的天地與權力,正是我輩中人所應改變的觀念與值得努力的方向。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