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最後的天堂誘惑 (組圖)

作者:林芝 發表:2008-08-20 21:2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人們常稱林芝是西藏的江南,可我卻覺得如今的江南褻瀆了林芝,該稱它為最後的天堂吧。

在晨曦中,我們登上神山比日山。微風送來松樹和青岡樹的清香,山下八一鎮還未從睡夢中醒來。那曾在夜風中獵獵作響的經幡現出色彩和字跡。

一些經幡歷經風雨,已薄若蟬翼,惟有黑色的經文仍未褪去。周遭群山嵯峨,雲霧繚繞,那是西藏最經典的景色,山太高了,雲霧只夠得到半山。

與海濤相識真正是緣分,若不是因班機突然取消而滯留成都,我們肯定相互錯過。這個出生在林芝的第二代漢人,生長在山野卻取了個大海的名字的年輕人,指著四周的高山說道,"我小時候,那邊,那邊,還有那邊,積雪都是終年不化的。"

一處開闊的草地上,紫花點點,一匹灰白色的馬在綠色和紫色之間漫遊。濕地沼澤、青岡和松樹都在晨光中醒來。青岡樹綠中帶褐,環顧四周,那闊葉的青褐竟然生長在綠松帶之上。

這是我回國以來,第一次呼吸到清新得帶有甜香的空氣,第一次看到自由自在的動物。氂牛們在高原上悠閑漫步,毫不在意地橫臥街頭。當第一顆星在天邊開始閃爍,那些放養的公雞母雞拍翅飛上枝頭。

山風、鳥啼,空靈而遙遠,海濤說:"你聽,那是野山雞,呱呱兒的叫。那是地鳥,黑黑的,圓圓胖胖,一飛沖地。"我正想問他那是不是藏馬雞,他又說,"我小時候,鳥可多呢,一來就是一大群。用彈弓隨便一瞄,一天就能打幾十隻。可人一多,鳥一下子就沒了。"

下山時,已有三兩轉山人迎面而來。尼洋河對岸飄起晨炊的白煙,河中沙洲綠樹叢叢。離岸不遠的小洲之上,鐵桶做成的爐子橫臥,裡面燃著乾柴。地窩棚前,男人手捧飯碗。小舟之側,女人拍打著漁網。海濤說,"我小時候,一天隨便一釣就是一兩麻袋的魚。現在這魚賣到內地去,成了雅江魚,要一兩百塊錢一斤......"

傳說中,尼洋河是神女流出的悲傷的眼淚。自米拉山下來,我們就跟著這條河一路前行。這眼淚之河匯合了無數溪流,蜿蜒曲折,跌宕起伏。除了神女,誰還能將悲傷抒發得如此淋漓盡致?

尼洋河畔,綠色淹沒了路邊,細流涓涓滲出岩壁,野生鈴蘭吊掛著串串雨滴。公路上,綠樹和經幡搭起天篷,不禁令人感嘆,藏人將精神和自然融合得如此巧妙。

林芝的海拔不過2000多米,在高原的低地,尼洋河舒展開來,在雪山腳下萬木叢中奔流。3、4月間,幾百裡的桃花帶爛漫於尼洋河畔,那蒼綠幽暗中的桃紅如醉霞緋雲,十分明艷。

群山簇擁的八一鎮人少車稀,潔淨安寧。愛美的養路工們用紅黃雙色的小木塊搭起小花壇,為了防止牛羊啃食,還覆以帶刺的灌木枝。偶爾相遇的行人大多神態安詳,腳步從容。一時天陰欲雨,那種人家皆在青煙裡,那種小雨纖纖風細細,那種芳菲碎卻香塵起,無不令人憶起曾經有過的,卻已永遠逝去的江南。

去雅魯藏布江大拐彎的路上,旱螞蟥令人畏而卻步。

自八一鎮,尼洋河繼續前行。終於,它在則們匯入雅魯藏布江。大江匯流處,江面突然展寬,在天際間浩蕩。它看似平靜,卻如岩漿蓄勢待發,予人一種平靜中猜不透的恐怖。在米林和墨脫之間,雅魯藏布江,這條極地天河繞南迦巴瓦峰而行,峰回水轉,作出巨大的馬蹄形急轉彎,形成了比北美科羅拉多和南美科爾卡大峽谷遠為壯觀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從八一鎮去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必須先到達墨脫,而墨脫是全國惟一沒有通公路的縣。雖然有幾條路線可走,但是車子最遠只能到達米林或波密。無論怎樣走,最少都要步行3天。極為艱難險惡的山路棧道、旱螞蟥、毒蜂毒蛇、手一碰即腫的"火麻",這一切都阻遏了絕大部分的旅行者。據說某年大雪崩,救助雪崩的毛驢隊被卡在棧道上,進退兩難,最後只能將100多頭毛驢活活地推下雅魯藏布江。

在去大拐彎的路上,背著行囊步行的第一日,那艷麗絕倫、如蓋似傘的杜鵑花,那被杜鵑醉倒的河魚(其實那魚是吃了醉魚草而昏厥,浮出水面),那間歇瀑布飛濺的銀珠或永久瀑布直下的水柱,令人目不暇接。

行到第二日,濕熱的氣候和行走的疲勞消磨著人們的鬥志。笑鬧聲漸息,腳步聲卻漸重,在無盡的綠色之中,人們變得麻木而無奈,機械地邁動腳步。

若遇細雨,雖渾身濕漉,卻不敢穿雨衣,因為雨衣肥大且響動也大,不一會兒,就會招來數以百計的旱螞蟥。當人畜接近旱螞蟥潛伏之處,它們就挺起細腰,搖呀搖地窺測著,時刻準備著。一旦目標走入攻擊範圍,螞蟥就從樹上或草中彈出,非常狡猾地鑽入褲管鞋子,若無空可鑽,則非常陰險地潛行至脖子或額頭,開始貪婪地吸吮。吸血之際,這些可憎的小蟲,不但分泌出一種麻醉液令人無法覺察,而且還注入一種抗凝血素。所以當它們吸飽了血,自然落下之後,那被其叮咬之處仍然會流血不止,正所謂吸多少血,就流多少血。有些傷口會留下紫瘢,數日無法痊癒。

據說在這樣的密林中行走,最好打頭或斷尾,前者因尚未喚起螞蟥的注意,後者卻因小蟲吸飽了血或可倖免。人還好辦,比如打緊綁腿,噴灑驅蟲藥,那些牲口呢?它們真是可憐,讓螞蟥咬得渾身鮮血淋淋,特別是白馬,看來更加觸目驚心。這些血馬血牛只能無奈地等著被自己的血撐脹得如鵪鶉蛋大小的蟲子自行脫落。

公雞母雞的尾羽都特別長,恐怕是一種返祖現象。

早在1880年,人們還不知道雅江流向東還是西,也不知道它是否就是那條流入孟加拉灣的河。為瞭解開這個謎,錫金梵學家Kinthup奉英國人之命,準備在雅魯藏布江放500根帶標記的原木。不幸,他被同行的喇嘛賣與當地人為奴,那喇嘛攜款逃之夭夭。

後來Kinthup終於逃脫。他不辱使命,歷盡千辛萬苦在江上放下原木。但那已是7個月之後的事情,再也無人觀察到這些原木。無奈之下,Kinthup又步行到達拉薩。在那裡,他託人帶信回印度。可惜這封信從未到達。帶著滿身傷痕和滿腹屈辱,Kinthup回到印度,可是沒人相信他的故事。

上世紀初,英國人沃德進入雅魯藏布峽谷,並在白馬狗熊附近發現過兩處大瀑布。1973年,中國科學院地理所的研究員楊逸疇一行在多雄縣派區沿雅江向東而行,他們整整走了15日,才到達這個叫作白馬狗熊的地方。可惜那兩處瀑布已因1950年的8.5級大地震而不見蹤影。

白馬狗熊一帶,江流湍急,江岸兩側萬仞絕壁,嚮導再也不肯前行,無奈之際,楊逸疇只得放棄。次年9月,這位科學家又翻越多雄拉山口,自墨脫逆江而上,終於到達大峽谷的頂端崗朗。但是因為各種原因,直到90年代,中國科學家並未意識到這可能是一條世界最長最深最險的峽谷。

如今,大峽谷深處的100多公里仍然未有人類涉足,前往大拐彎的任何一條路仍然是人跡罕至,許多山路仍然依靠籐橋溜索連接。沿途有不多的兵站、村子和門巴珞巴背夫臨時搭起的驛站,但如果當日趕不到,只能夜宿野地。因為閉塞,造成了太多的近親通婚,南迦巴瓦峰峰頂有一個村莊,也是那裡惟一的村子,村子裡畸形的人特別多。我也注意到,公雞母雞的尾羽都特別長,恐怕那也是一種返祖現象。

對於任何人來說,西藏都是非常神秘的。這神秘不僅因為地域遙遠。許多地域遙遠之處,以金錢開道,並非可望而不可及。而西藏卻不然,外國人入藏必須通過旅行社申請進藏函,絕不許單獨自由行動。當然,我們也聽說過幾個極端好奇者。一個德國人從尼泊爾身著藏服,一路跟隨朝聖者步行"混入"西藏。一個法國人不知怎麼竟然闖進大拐彎一帶,他將那個位於南迦巴瓦峰頂、與世隔絕的村莊拍成照片。也許他本無惡意,但是最後仍然被解釋成了惡意。至今,林芝仍然不對外開放。

林芝是西藏原始宗教苯教(俗稱黑教)的發源地之一。

自林芝前往拉薩的歸途中,我們再次經過尼洋河,並沿著尼洋河的支流帕桑曲上溯,來到錯高湖。那湖如一彎新月躺在念青唐古拉南麓,而高山似慈愛的兄長,環護著這片嬌俏的湖。雪山列陣,倒映湖中。鷗鳥浮游,戲於水天之間。山橫水漫,映帶飛雲片片。湖中一島名扎西,離岸不過數十米,但香客僧尼皆須以舟代步。

在北美,如此的雪山碧湖,如此的綠蔭白鳥並不罕見,然而只有置身於地球最高大的群山之間,才真正懂得什麼是悠遠和遼闊。

和其他西藏的大湖一樣,錯高湖也是聖湖。我不知道,西藏的湖何以封聖,但所有聖湖皆美,我們去過的納木錯、羊卓雍錯無一例外,似乎以美為封聖之惟一理由也並不為過。

我們坐上木筏,藏族筏工手持鋼索,拉動木筏,在淡翡翠色中緩緩向前。還未踏上綠島,就聞雞啼。撥開拂面的修竹,拾階而上,迎面即是錯宗工巴寺。寺廟建於唐代末年,屬寧瑪派。也許是地緣之故,西藏後弘時期的四大教派噶當(黃教)、薩迦(花教)、噶舉(白教)和寧瑪(紅教)中,只有寧瑪派擁有最濃厚的苯教色彩,廟中供奉神像的名稱也最多。

錯宗寺非常簡樸,土木結構,上下兩層,廟前置一尊銅香爐,上燃蒿草,屋檐下垂一方白布帘,隨風微動。佛鈴聲中,一隻灰白色的狗跑了出來,就在它的眼睛的注視下,我們轉動起紅色的牛皮經筒。

進廟必須脫鞋,木板地面泛著黑光。走進之後,須得順時針從裝滿經卷的廊櫃下爬過。西藏的寺院不但廟牆極厚,且窗戶稀少,似乎為刻意保持黑暗中的莊嚴肅穆,許多廟宇還將四壁塗黑。不知長期生活於此的僧尼是否已經習慣了這樣的黑暗,而我只能摸索著在黑暗中爬行。

在巴河鎮,海濤執意請我們吃魚。20來條不大的尼洋河魚,價格居然是700元。藍天白雲下,海濤捧出潔白的哈達,與我們依依惜別。雖然我與海濤母親的年齡相近,當他將哈達戴在我脖子上的那一刻,似乎他是一位長者。確實,海濤的恬淡從容和林芝的綠野雪山一樣,猶如這喧囂世界中的一縷清風。

當車子再過中流砥柱,養路工將我們攔了下來---泥石流已將前路堵塞,必須就地等待。

"轟隆","轟隆",前方正在炸石開路。終於,林芝到拉薩的公路通了。對面,藍色的東風牌大卡車小心翼翼地駛過來。大卡車上蒙著雨篷,雨篷前的擋雨板漆成天藍色,上繪藏式花紋、法輪、吉祥如意的圖案。在這些流傳千年的古老花紋背後,擠滿了乘客和行李,甚至上車的扶梯都站滿了人,幾隻雨傘遮擋著雨篷流下的水。

尼洋河水依然洶湧,一棵碗口般粗的樹,已被白浪拍得幾乎身首異處。河水幾乎淹沒了太昭古橋。到達米拉山口,尼洋河突然消失在海拔5000多米的白雪之中。山口的西側,蒼茫之間儘是冬日的荒涼,而山口的那一邊,拜雅江峽谷的水汽通道之賜,卻是一派生機盎然的夏日。

五色的經幡飄然於白雪之上,插著鮮花的瑪尼堆傲然於藍天之下,令人再次想到藏族人的虔誠。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工業化全球化會消融掉這樣的虔誠,儘管人們是多麼地不情願,也無論詩人文學家會發出怎樣的感嘆。

翻過高山,拉薩河出現了。在蒼穹、高山和大地之間,黑色的氂牛帳篷點點,山溪依舊清澈。油菜花開得一片金黃,那一片的金黃之中夾雜著紫色或綠色,也許還閃動著一條迎向陽光的小溪。微風裡,青稞將頭深深地埋下,它們的穗子比小麥要長,自然也比麥子要沈重一些。拉薩快到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