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再次選擇「遠赴他鄉」,引人深思

發表:2009-04-01 07:5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當下,美國金融危機波及世界各地。海外工作崗位驟減,失業人數大幅增多。因此,很多留學生紛紛選擇回國,希望在國內求得一絲安寧。然而,與這些回國留學生不同,曾經留學歸來的科研人員卻再次選擇「遠赴他鄉」,其比例之大引人深思。

在本屆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研究員王恩多表示,因為科研人員激勵機制僵化,導致一些好不容易引進回國的人才又流失到海外,十分可惜。

「不敢發錢」致使「海龜」出走


有海外留學背景的科研人員,作為「海龜」中的佼佼者,理應成為科研的頂樑柱。然而,如果國家連「海龜」的衣食住行都無法很好的解決,這些科研精英又如何能安心學術呢?

曾經有一位從美國歸國三十多歲的女博士,在腫瘤方面頗有建樹,但是國內單位無法解決她的住房補貼,本應整日在實驗室鑽研的她,卻要每天花費大量時間往返奔波。終於,2008年10月,為保證科研生活兩不誤,她跳槽到新加坡。

像上文提到的那位女士一樣,這些高端科研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型高科技城市。但是,這些城市的住房費用高,交通擁擠嚴重,實驗室遠離居住處,勢必會給科研人員帶來很多不便。

科研人才嚴重斷層


看到上述例子也許會有人不以為意,認為中國產的「本土龜」也可以擔當科研任務。然而,來自中國科學院的統計數字表明,中國科研隊伍嚴重老化,後繼乏人,很多重要的工作幾乎已經到了邊緣狀態。國家教委所屬高校三千七百名帶頭人中,五十六歲以上的佔67%,五十一至五十五歲的佔28%,五十歲以下的僅佔5%。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曾經看到過的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一位教授的無限感嘆:「我們這裡留不住人啊。」「留不住人」是當前中國眾多科研機構和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首先,由於我們國家自身條件限制,研究設備的更新較慢。其次,由於歷史原因,我國科技界基本沿襲了前蘇聯的科技體制,形成了獨立研究院所和高校兩大基本隊伍。科研機構規模龐大,高校與科研院所之間存在著多頭管理、協調不靈等弊端。機構的重複建設,研究方向、任務的雷同,造成了科研課題重複、分散, 有限的科技投入被瓜分切片,面面俱到、人人有份。再者,按我國人口的絕對數看,我國科技人員是奇缺的。可是,從具體的科研單位、尤其是一些大院大所來看, 科研單位人浮於事的現象又相當普遍。這一怪現像當然是歷史造成的。當然,問題還不止於此,由於體制的原因,就像全國眾多的科研單位一樣,每個科研單位內部的科室或課題組也各自形成了「小而全」的封閉體系,條塊分割、科室或課題分割使得各自的實驗室、實驗設備出現了重複購置,從而造成了科研經費的另一種浪費。

由此分析,中國科研人才短缺,科研經費不足的問題亟待解決。


来源:海歸之家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