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知名女教授忍受家庭暴力 挨丈夫虐打20年

發表:2009-05-11 23:3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廣州一位知名的醫學女教授結婚20多年,在社會上是受同行和病人尊敬的專家,但一到家裡就要忍受丈夫的暴力虐待。但她寧肯生活在痛苦中也不願意聲張,去活在讓別人知道的"羞辱"中。這是家庭暴力案例中"家醜不外揚"的典型。

" 白天,我在單位是受同行和病人尊敬的專家,一到下班回家,我就心驚膽戰,不知道哪一句話惹翻了我那牲畜般的暴君丈夫,而遭受一場毒打,這樣的日子已經二十年了,我夏天都不敢穿短袖衣服......我實在忍受不了了,幫幫我......"這是廣州一位知名的醫學女教授向婦聯的心理專家求助時說的話。

還有一個廣州的中學生,他打來電話諮詢婦聯的律師問自己是否能起訴父親,原因是父親長期毆打母親,而母親既不反抗也不想離婚。

上述兩個例子是12338婦女熱線開通以來,鮮有的關於家庭暴力的諮詢。婦聯法律服務中心的律師告訴記者,家庭暴力在更多的情況下是一種隱性的存在,能夠勇敢地去社會有關部門尋求幫助或者到心理諮詢機構進行諮詢的,只佔總人數的很小比例,更多的家庭暴力受害者選擇了默默忍受。

案例:家醜不外揚 面子大過天

知名的醫學女教授,為何能忍受家庭暴力長達20年?她告訴心理醫生,自己事業很成功,在社會上、單位或者鄰里親朋中,一向形象很好,因而不能忍受外人知道自己原來生活得這麼悲慘和可憐,她寧肯生活在痛苦中也不願意活在讓別人知道的"羞辱"中。

另外一個替母親挺身而出的孩子家庭則是另一種景象。孩子母親長期遭受家庭暴力,卻不願意聲張,孩子認為母親已經"習慣"了這種暴力,他感到很害怕:難道母親成了"受虐狂"?

省婦聯的律師表示,根據現行的法律,如果母親不想離婚,孩子是不能代母親起訴父親家庭暴力的。廣東省婦聯的心理諮詢師武文指出,孩子其實是家庭暴力間接的受害者-----家庭暴力似乎具有家族的遺傳性,一個在兒童期經常目睹父親暴行或者經常被打的孩子,長大後很有可能會以相同的暴力行為對待自己的下一代,而很難維持自己的婚姻和家庭的幸福。

分析:忍只會讓暴力更放肆

武文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了家庭暴力產生的原因。他說,家庭暴力是"施虐與受虐"的上演-----有一個"施虐者",必然存在一個"受虐者",沒有受虐的"配合",施虐是無法單方完成的。

他表示,只要受虐者觀察一下就會明白,施暴者在最初施暴時,是持一種試探的心態,即他會看看對方怎麼反應的。如果在施暴者第一次施暴時,受虐者能堅決地抵制他的行為,結果可能有兩種,要麼是施暴者的施暴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小,因為抵制行為把一個"施暴者"漸漸變成一個有一定自控能力並體驗到"原來可以不用暴力的方式也能達成和諧關係"的人生新體驗,他可能為此而感激被施暴對象。但也可能因為對方的堅決抵制而導致某種關係的破裂,可能受害者不敢堅決抵制對方暴行的恐懼的原因正在於此。如果說接受施暴者的暴行意味著可以保住一個關係免於破裂,保住一個自己內心的所謂"面子的安全感",那麼,暴力在家庭和婚姻裡暢通無阻一定成為必然的結果。

他最後給出建議:做自己內心的主人,誠實地對待自己,鼓起勇氣站出來,對施暴者大聲說"不"!


来源:羊城晚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