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嚴厲警告:美正在走向新的金融危機

發表:2009-10-24 11: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正當美國經濟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逐步邁向復甦之際,一些經濟學家發出嚴厲警告,稱目前的聯邦財政赤字狀況和未來通脹威脅正在埋下新的金融危機的種子。

華爾街日報星期五登載的一篇由卡內基梅隆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阿倫·梅爾澤撰寫的文章稱,美國正在走向新的金融危機。梅爾澤說,歷史上的許多事件證明,貨幣供應大量增加、預算赤字暴漲和貨幣急劇貶值的國家,除非進行大規模政策調整,最終必然滑向危機。

梅爾澤指出,市場上有人自我安慰地認為不會出現通脹的想法,是因為傳統上的通脹預警信號被美聯儲近乎於零的利率扭曲了。他說,明年不會有通脹,但是其後的風險是真實的。梅爾澤告訴美國之音說:

"通貨膨脹目前不構成威脅,而是兩年後的威脅。阻止這個威脅的辦法是現在就採取行動。如果等到出現通脹再動手,就很難脫身了。"

梅爾澤在匹茲堡20國集團峰會前就呼籲,美聯儲應該在今年年底前就開始加息。不過,市場普遍認為,當前尚不存在通脹壓力,美聯儲或將延長目前的利率政策。

除了通脹問題外,梅爾澤強調的另一個威脅則是迅速膨脹的聯邦預算赤字。歐巴馬政府承認,今後10年美國平均每年有大約1萬億美元的預算赤字。而梅爾澤認為,這個數字顯然是被低估了。他說,外國購買大宗美元債券雖然可以延緩危機的發生,但眼下許多國家卻都面臨填補自身赤字窟窿的難題;指望外國,尤其是中國,在今後10年或更長時間繼續增持美元債券實為不智。

華盛頓有影響力的智囊機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主任伯格斯滕近日也投書外交事務雜誌,就如何避免陷入下一輪危機提出警告。他說,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必需認識到,巨額國際收支逆差、美元優勢、以及伴隨著赤字和貨幣優勢的巨大資本流動已經不附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伯格斯滕說,美元作為主導性國際貨幣的角色,令美國在過去30年間能夠輕易融資,同時也累積起巨額的貿易和經常賬赤字;而這些巨額外國資本流入導致了低利率、流動性過剩、以及寬鬆的貨幣政策和鬆弛的金融監管,從而導致當前的這場經濟危機。

伯格斯滕強調,失控的健康保險和社會安全開支等因素所導致的政府長期預算赤字增長,將使美國與外部的失衡進一步惡化,進而為又一個危機創造條件。

*政府財政赤字將為下個危機埋下禍種*

澳大利亞智囊機構獨立研究中心的經濟學家羅伯特·卡爾林在一份新的研究報告中,更是認為,美國的財政赤字增長趨勢可能導致政府破產、資本外逃、匯率危機、以及惡性通貨膨脹。

卡爾林的擔憂依據的是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對聯邦預算赤字的估算。這個估算說,根據現行政策,預算赤字近期會有些微下降,但長期看則會失控。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健保費用激增勢必導致社會項目支出擴大;到2035年,估計美國政府欠債將佔GDP的180%,並在2050年時竄升到320%。

卡爾林的分析認為,美國政府財政赤字將為下個危機埋下禍種。

然而,布魯金斯學會的經濟學家、前摩根大通投資銀行家道格拉斯·艾略特並不認為當前的赤字狀況會導致卡爾林所描述的恐怖景象。他說,

"預算赤字和赤字的增加是個嚴重的問題。但它演變為惡性通脹和政府破產的機率幾乎為零。美國的機制在解決這些問題方面相當有效。雖然從政治層面上很難削減赤字,但是我們會達到這個目的。"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學者梅爾澤也承認,當前經濟羸弱時期並非政府削減開支的良機。但是他認為,政府在削減開支方面應當有一個詳細的、多年期計畫,並制定一個能夠限制赤字規模和週期的預算規則。

伯格斯滕也強調,為避免再度陷入金融危機,政府應當即刻、或在經濟恢復增長後採取措施,控制健保開支、改革社會安全制度、並實施新的消費稅。但是,他說歐巴馬政府在長期財政穩定方面做出了口頭承諾,但還沒有具體的計畫出臺。

艾略特則認為,歐巴馬政府就此做出過多番表述和關注,相信會在這個方面找到妥善的途經。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