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日記》展示一個真實的蔣介石(二之一)(二之二) 王山

作者:王山 發表:2010-03-13 22:3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中國近代史上,蔣介石的地位毋庸置疑卻又面目不清。蔣介石一生保持寫日記的習慣,從1917年起直到1975年去世,除了去世前病重外,幾乎沒有一天中斷。蔣介石生前從未公開自己的日記,他的日記是為了「吾日三省吾身」寫給自己看的,因此他的日記展示了一個完全真實的蔣介石。

蔣介石去世,日記由兒子蔣經國保管,蔣經國去世則由蔣介石的孫子蔣孝勇保管。蔣孝勇去世,2004年末,蔣孝勇的遺孀蔣方智怡把共50本《蔣介石日記》全部交給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保存,並同意胡佛研究所將日記原件進行永久保存的技術性處理後,從2006年到09年,分四批向公眾開放。

胡佛研究所華裔研究員、近代中國檔案及特藏館負責人郭岱君,全程參與了《蔣介石日記》的接收,並主持整理和研究工作。郭岱君指出:《蔣介石日記》的公開,對於瞭解一個真實的蔣介石,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她說:「蔣介石几乎半個世紀都是中國的主導人物,所以他的日記裡面記載的東西,對於我們瞭解那個時代的重大政策,重要人物,重要決策過程,等等,是非常有幫助的。不只是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新的資料,更對於很多我們一知半解,或者撲朔迷離,或者似是而非的事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瞭解的脈絡。」

郭岱君表示,《蔣介石日記》的公開,其意義不僅在於瞭解蔣介石本人,更有助於人們研究從1975年上溯半個世紀中國歷史的真相,她說:「所以我們看日記,也看到中華民族在二十世紀的變化和發展,包括政治的變化,經濟的變化,領導人物之間的關係,還有領導人物與外國的關係,包括非常廣泛。」

郭岱君說:研究《蔣介石日記》,人們還可以清楚瞭解到,蔣介石為什麼能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裏,領導國民黨和領導中華民國,「因為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的時候,在國民黨留下一個權力真空,當時,如孔祥熙、宋子文,還有汪精衛、胡漢民,他們都是很重要的人物,不管是汪精衛,或者胡漢民,他們主政,都需要蔣介石。為什麼?因為他是孫中山先生所信賴的人;他創辦了黃埔軍校,他有軍事的基礎;他看事情會想到中國的東南西北,北方的外患,西方的邊疆,東邊的日本,南邊的其他國家,他會有一個權衡;他自己非常努力自修;然後蘇共也對他另眼相看;加上他本身的政治手腕也相當圓熟。假如歷史重來一遍,他還是要脫穎而出。」

郭岱君說:《蔣介石日記》記錄的主要是黨國大事:如早年部分,記錄了北伐,圍剿紅軍,國共合作,抗戰,國共內戰,等等。國民政府敗退臺灣後,記錄了,臺灣的發展、台海兩岸關係、臺灣與國際交往的重大事件,包括朝鮮戰爭、改造國民黨、臺灣的經濟改革、中國的大躍進和文革、核試驗、越戰、臺灣退出聯合國,等等。

郭岱君說:除此之外,日記中還大量記錄了他與夫人宋美齡的關係,「宋美齡在蔣的一生中是個很重要的角色,他非常愛她,非常尊敬她。而宋美齡也非常有智慧,她在很多地方給了蔣很多幫助。抗戰的時候,她率領婦女做了很多事情;新生活運動的時候,她的婦女工作組做了很多很多事情;在外交方面,她是蔣的一個非常得力的顧問。夫妻在生活上、在宗教信仰上、以及在健康上,都互相幫助。」

郭岱君認為:《蔣介石日記》交由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保存,並向公眾開放,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一件大事。公開以來,前往閱讀者絡繹不絕,有當地和來自台海兩岸以及美國、日本的學者、普通民眾、和政府官員。近年來,中國大陸出現越來越多公正評價蔣介石的聲音,這與包括《蔣介石日記》在內的大量史料公開,不無關係。

我在上一篇「《蔣介石日記》展示一個真實的蔣介石」中,向聽眾們介紹了蔣介石的孫媳婦蔣方智怡,2004年末,把蔣介石一生所寫的日記,交給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保管,並授權胡佛研究所分期分批向公眾公開所有日記。2009年7月,第四批、也就是最後一批日記已經公開。主持《蔣介石日記》研究工作的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華裔研究院郭岱君指出:《蔣介石日記》的公開,對於人們瞭解一個真實的蔣介石,瞭解從 1975蔣介石逝世上溯半個多世紀中國近代史的許多真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中國共產黨撰寫的歷史中,蔣介石被描寫為獨夫民賊。最能激發不瞭解中國近代史的中國人對蔣介石義憤的,就是共產黨所描述的,在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侵略中國期間,蔣介石實行消極抗戰、積極反共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中共則稱自己是八年抗戰的領導者。郭岱君指出:閱讀《蔣介石日記》,可以知道,與共產黨的宣傳相反,抗戰期間,蔣介石指揮國軍與日軍浴血奮戰,領導全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日鬥爭。而 「攘外必先安內」,《蔣介石日記》中有詳細的解釋,郭岱君說:「實際上日記公開了以後,我們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在30年代初的時候,經過幾次圍剿,共產黨所剩不多,就兩萬多人了,蔣當時並不認為這是一股沒有辦法消滅的力量。可是他想到抗戰,九一八以後,他要爭取時間,所以要趕快遷都西南。四川、雲南、貴州都不是中央軍能夠去的地方,因為都是軍閥控制的。蔣介石其實一生都沒有真正控制中國。那麼怎麼辦呢?他想要遷都重慶,他後來想得一計,他說:借剿共以掩護我抗日準備之決心,借剿共以安定西南。他說日本最怕我們西南安定,我就不讓日本人得逞。‘我要借剿共以掩飾我安定西南的決心’這樣的句子非常多。他想借剿共,把紅軍往西南趕,中央軍在後面追,這樣中央政府才可以進去。」

除了抗戰以外,人們對與蔣介石非議最多的,就是國民黨在大陸的失敗,認為其原因在於國民黨的腐敗。郭岱君表示,從《蔣介石日記》中,可以看到,蔣介石對此早已有所警醒:「他在抗戰末期就開始注意這些問題了,他經常在日記裡寫:為什麼工人不聽我們的?為什麼婦女要支持共產黨?為什麼青年學生不相信我們?他提出很多問題:土地問題怎麼解決?農民問題應該怎麼辦?他有很多想法,他認為將來一定要改革,他要把國民黨改成中國勞動黨,他說黨員要到鄉村去服務三年,青年學生高中畢業後要到農村去服務兩年然後才能考大學。也就是說,國民黨建立了一個上層的制度,但跟下層還是有距離的。他非常非常希望改革,特別在內戰的時候,連戰皆敗,他在日記裡幾乎每天都在反省,當時國民黨的貪瀆,士氣低落,等等問題,他非常清楚。但是,實際上他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讓他來改革,因為每天都在戰爭之中,所以一直到了臺灣,才真正有機會來改革。」

國民政府敗退到臺灣後,國民黨的改革終於成為可能,1949年後的《蔣介石日記》,大量內容都是記錄蔣介石痛定思痛,決心改造國民黨,和在臺灣實行新的經濟政策,郭岱君說:「經過1950、51年的‘國民黨改造委員會’,國民黨可以說是脫胎換骨。因為在中國大陸的失敗,讓他決心來改革,徹底地改革。這種改革不僅是黨的改革,政府的改革,也包括經濟思想的變化,以前是計畫經濟,到臺灣後他想,計畫經濟出了什麼問題?慢慢腦袋就變了,改為市場經濟。因為很勇敢地做了改革,才奠定後來臺灣的發展。」

郭岱君是蔣家後人把《蔣介石日記》交美國斯坦福大學保存,並向公眾公開的推手。郭岱君指出,保存真實檔案是千秋大事,希望將來有一天,《蔣介石日記》能夠送回蔣介石的故土存放和公開,使每一個中國人都有可能閱讀到這部日記。
 

来源:RFI舊金山特約記者專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