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
都說是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出國以來還真沒有好好地認認真真比較過。偶爾一個黃昏,我在花園散步,此時日落藍山,霞光漸漸隱去,天空依然深深的藍。東方卻就現出一片亮白,突然就看到花園一角,一個碩大的月亮從花樹的枝葉縫中躍然而出,正正對著我的臉面。我的心驚悸了一下,隨即有種莫名的亢奮。這麼圓,這麼大,離得這麼近的一輪皓月。平時很少看月,就像看到久未見面的老朋友,又陌生又親切。大概因為空氣較為純淨清潔,澳洲的月亮看起來是明亮些,就像她的天空更為湛藍些。但月亮是一樣圓的。
月亮慢慢升起,照在花園裡,一地的銀光,一地的歡快。花草樹都鑲上了銀邊。蟋蟀跳來跳去地唱起歌來,本該歸巢的鳥雀們也貪戀月色,聚集在蝴蝶花樹上,吱吱喳喳地叫個不停。
一種久違了的激情湧上來,湧上來想唱想跳的感覺。我於是明白了,古人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詩情澎湃,喝酒,起舞,做詩。古往今來,人類對月亮情有獨鍾。太陽固然是生命之源,但人們對之又敬又畏。除了頂禮膜拜,難於親近它,愛它。星星呢,又太遙遠,太渺茫。唯有月,以她的溫柔清輝,以她的夢幻神秘讓人們喜愛,甚而迷戀。
中國文學史上,吟詠月亮的詩詞多如星漢,浩如煙海。寫月最多的,應是詩仙李白。他「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及至年長,醉酒時便「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送別親友時又道:「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最有名的是那首思念故鄉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所有這些膾炙人口的佳句,許多三、四歲稚童就會吟哦了。傳說李白也是在一個月明之夜,醉酒後追逐水中的月亮,蹈浪而去。月與酒共同造就了李白的浪漫詩情。
唐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應是詠月的上乘之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月光與水色交融,詩情與月色渾然一體,是藝術之美的極致。唐代詩人中,很難找到有誰不詠月的。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宋代詩人蘇東坡的一曲《水調歌頭》,又是詠月的另一風格之佳作。作者豐富的想像力,豪邁的激情,浪漫的感情色彩,纏綿的思緒,對美對生活的深情追求,都在詞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後代人再寫月,恐怕就難於超越了。
看著月,想起古人那些吟月的詩句,真的是浮想聯翩。久違了,蟾宮月桂,久違了,嫦娥吳剛。小時候,我們也是愛月的,也曾將月誤作了白玉盤。常常看到月就在離山頂不高之處,或是在樹稍頭不遠之處。於是總想著拿了竹竿去將月捅下來。長大後就也喜歡對月凝思,傾注那些不切實際的少年維特式的苦思苦念。上大學時,也曾約了三五好友,男男女女在銀也似的月色草地上彈唱吟哦,徹夜無眠。友情?愛情?朦朧不清。那是中秋節,只為了那一份對月的痴情。還記得,凌晨回來時宿舍早已關門,大家是翻牆進去的。
月亮年年月月這樣升起,圓了又缺,缺了又圓,從來沒有停止過。忘記了的只是人。因為生活的奔波,每一次的月圓月缺,我們都已經是渾然不覺,月亮好像已與我們毫無關係。可以想像,多少個月圓之夜,幾許良辰美景,就像流水那樣任其逝去,白白浪費了。我們連可惜的機會也沒有。且不說是這麼圓這麼大的月亮,人家有興致的人連「半個月亮爬上來」都唱得津津有味,詩情畫意的。先哲們說得對,生活中到處充滿美,只是我們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什麼也看不見。美的感覺都麻木了。
就是在今天晚上,我對月的那點激情也瞬間即逝了。很快就回到現實中,回到當下的人生角色。月是月,我是我,人月兩相忘。身在海外的人,真正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總是有那麼多的煩惱囉嗦事。蹉跎歲月,年華虛度。便縱有萬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一切都隨歲月而去。一切都隨流水而去。風流已被雨打風吹去。現在眼中看到的月,只是一個圓圓的星球而已。自己哪裡騙得了自己。明知那些曾經讓我們著迷的熠熠光輝,也是假的。只是太陽光照的反射。自從1968年阿波羅號飛船登月以後,月亮就沒有了秘密。登月航天員帶回來的月岩樣品,擊碎了人們對月的最後一絲神話幻想。月的表面是荒涼寂寞,乾燥粗陋的不毛之地,比地球上任何一個沙漠都要荒涼死寂。這對愛月者來說是悲哀的。什麼東西一看透了,真真切切了,就索然無味了。美是飄渺的,不真實的。
現代人對大自然比較冷漠。思鄉時再不看月,而是打國際長途電話。電腦、電視,現代資訊,將人與自然的血脈關係切斷了。人們越走進現代,就越遠離自然。在我們生活中,月變得可有可無,或者說有等於無了。月還是那月,但已經是沒有詩意的,沒有文化的,沒有傳統和人情味的月。真不知,假如李白、蘇東坡在世,他們面對現代的月,還會有詩情嗎?還能有那種激情嗎?
http://bbs.secretchina.com/viewtopic.php?f=31&t=5213
来源:看中國悉尼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 歷史上的亡國詩詞與中共紅朝異象(組圖)
- 「知己知彼」──現代戰爭中的情報偵察(組圖)
- 賞秋芒的絕佳景點「雞籠山步道」(組圖)
- 郭台銘副手 賴佩霞的「斜槓」人生(組圖)
- 死灰復燃的滅絕物種 自滅亡深淵奇蹟歸來(圖)
- 【戴東尼專欄】天價德化達摩像的故事(視頻)

- 伍修權將軍女婿:被毛澤東寵幸的高幹姐妹
- 專家考證:毛新宇的生父是徐文伯(組圖)
- 太子黨全面把持了國家命脈
- 習近平出訪 江系漁利收購沃爾沃
- 江澤民情婦真假 《中共高幹情婦檔案》細說(圖)
- 各省定居國外官員人數一覽表
- 記錄片《克拉瑪依》被大陸當局禁播
- 金融時報:生而為錢的中國太子黨們(圖)
- 中共肺炎(又称武漢肺炎)
- 病毒
- COVID-19
- 疫苗
- 台鐵
- 拜登
- 川普
- 特朗普
- 國安法
- 貿易戰
- 習近平
- 華為
- 三峽大壩
- 新疆棉
- 長江
- 洪水
- 袁弓夷
- 港版國安法
- 漢光演習
- 國民黨
- 退黨
- 弗洛伊德
- BLM
- 中共
- 閻麗夢
- 金正恩
- 王岐山
- 賴清德
- 孟晚舟
- 關稅
- 邊境牆
- 彭斯
- 美國
- 貿易談判
- 劉鶴
- 王滬寧
- 江澤民
- 崔永元
- 中南海
- 內幕
- 中共
- 反送中
- 貪官
- 情婦
- 腐敗
- 反腐
- 打虎
- 官場
- 看中國
- 一國兩制
- 法廣
- 社交媒體
- 往事微痕
- 出賣國土
- FB
- 六四
- 朝鮮
- 加拿大
- 脫歐
- 央行
- 債務
- 槓桿
- 美元
- 貨幣
- 人民幣
- 歐元
- 日元
- 港幣
- 房地產
- 樓市
- 財政
- 財富
- 中產
- 海參崴
- 台灣
- 蔡英文
- 北京
- 劉強東
- 大媽
- 房價
- 疫苗
- 非洲豬瘟
- 大陸
- P2P
- 霧霾
- 基因編輯
- 防火牆
- 維權
- 709律師
- 上訪
- 法輪功
- 網絡審查
- 活摘器官
- 江東六十四屯
- 唐努烏梁海
- 長白山
- 白龍尾島
- 江心坡
- SARS
- 新疆勞改營
- 言論自由
- 女主播
- 央視
- 華人
- 移民
- 華人
- 留學
- 海關
- 遣返
- 簽證
- 回國
- 入籍
- 綠卡
- 民生
- 海外
- 加拿大
- 澳洲
- 民國
- 桂軍
- 抗戰
- 孫中山
- 蔣介石
- 宋美齡
- 鄧小平
- 林彪
- 劉奇
- 中共
- 皇帝
- 諸葛亮
- 易經
- 幽默人生
- 智慧
- 感悟
- 手機
- 預言
- 奇聞
- UFO
- 外星人
- 壽命
- 文革
- 養生
- 紫鳳
- 貫明
- 李道真
- 軼飛
- 李雲飛
- 雲中君
- 辛思
- 夏聞
- 時代漫談
- 滄海
- 東方縱橫
- 唐柏橋
- 王尚一
- 江楓
- 黃清
- 李唐風
- 園丁
- 今濤拍暗
- 李青城
- 秦就石
- 中經研
- 秦天靖
- 江浩
- 李子壬
- 馬新宇
- 馬來啟
- 紫君
- 秦山
- 陳破空
- 戴東尼
- 曹長青
- 邢仁濤
- 瑜正
- 簡易
- 肖川
- 伍凡
- 顧言
- 歸瑜
- 乙欣
- 陳泱潮
- 徐沛
- 鄧正梁
- 再爆中國潛艦掉進自家陷阱 包括22軍官恐55死(圖)
- 銀行高管貪污百億!一條金製皮帶21.8萬,日均消費40萬(圖)
- 佩洛西被臨時議長逐出國會山私人辦公室(圖)
- 轉機遭遣返 一位留學生的慘痛經歷(組圖)
- 中國「超級黃金週」難提振經濟和消費信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