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舊城改造 「粵劇曲藝之鄉」恐匿跡(圖)

發表:2010-08-21 14:3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芳艷芬故居(網路圖片)

廣東省為擴大內需,規劃舊城改造,十年將斥資1,000億元人民幣,要拆遷重建具有二千年歷史的西關舊城區。以八和會館為中心的粵劇名伶芳艷芬、張活游、紅線女和羅品超的故居都將要面臨拆遷,不少人擔心會讓老廣州文脈、西關文化徹底消失,紛紛提出了質疑。

位於蓬萊新街 40號的這棟一百多平方米的二層小洋樓,是香港粵劇名伶芳艷芬的故居。從外觀看整棟建築保存的相當完好,八和會館原本計畫要將小洋樓買下來,改裝成粵劇展覽館,現在恐怕是無法如願了。

廣州當局近日以改善交通壅塞為由,決定明年 7月前拆掉香港粵劇名伶芳艷芬的故居。興建長400米的和平西路延長線,連接蓬萊路和叢桂路,解決這一帶交通嚴重壅塞的問題。

根據規劃的舊城改造,大批恩寧路的粵劇名伶故居,都將遭到拆除,重建西關大屋或改成綠化區。荔灣區檔案局、文化局在調查後表示,只會保持八和會館、鑾輿堂和李小龍的故居。廣州八和會館名譽會長崔頌明,質疑:「這如何顯現這種故居群態?」

過去廣州恩寧路一帶是粵劇文化的集中地,在街巷不時傳出粵劇唱腔,形成這一區的獨特文化。當局在 2007年起開始拆遷恩寧路一帶,傳統的西關大屋不斷被拆,令這個西關獨有、「粵劇曲藝之鄉」的特色將漸漸消失。

有民眾擔心傳統西關文化,口音、習俗、童謠、飲食文化等,會隨著拆遷改建使老廣州群體疏散弱化,再也無法回覆原有西關大屋、竹筒屋、麻石街巷、騎樓街等老式廣州的景致。

原中山大學教授李以莊也曾為了這個問題,寫了一封信給廣州市委書記侏小丹,他在信中提到:「故居並非只是簡單的一間屋子,它是名人、建築和故事的結合體;如果失去了裡面的故事和文化,空有大屋又有什麼意義呢?那最多就是一堆仿古建築罷了。」

象徵西關風情的西關大屋、中西合璧的東山洋房、獨具嶺南特色的商業騎樓、趟櫳門、青石板路等,這種非物質文化,在市場經濟的大潮裡,不久將會被人們漸漸淡忘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