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的調查顯示:天津七成老人不想靠子女贍養

發表:2010-10-16 01:2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南開大學社會學系的一項調查顯示,65%以上的天津老人希望單獨過,傳統的「家庭式養老」模式因之發生變化。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楊家岱的採訪報導

看過巴金的《家》的人都發現,對於小說中的老太爺來說,最大的痛苦就是他那個家的分裂。推而廣之,大多數中國傳統家庭的老人也許都和這位老太爺一個樣。但是南開大學社會學系的調查報告卻給人們上了一門新課:天津市七成老人希望單獨居住,不願意要兒女贍養。這些老人看來不在乎與家人分開過。

美國約克學院教授周澤浩說,中國城市地區老人的經濟條件以及這些年來的住房改革,使家庭式養老模式的改變成為可能:

「這也是社會轉型的一個結果。城市居民他們都是有收入階層,有養老金。他們有能力不需要靠子女在經濟上提供這個可能。從養老院裡還有住房的改革,老百姓依靠單位分房子這樣一個結構改變。那麼從這個社會的改變來看,也是使大家能夠分開提供的一個客觀條件。」

周教授說,導致老人贍養模式變化的另一個原因是:老人的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

「這批人不是傳統老人的觀念了,傳統的老人慢慢的都過世了。大部分都是40年代出生到50年代出生的都有。他們的觀念跟以前所謂傳統的文化觀念不一樣所謂養兒防老。他們的觀念是對現代的家庭觀念比較接受。他認為現在孩子自己住,我管我自己的生活這是一個天經地義的事情。觀念的轉變可能是造成社會現象的一個原因。」

美中文化交流協會會長謝家葉博士表示,經濟的發展、子女的生活方式和對「孝」的理解的變化,是導致幾代同堂的家庭結構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

「現在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社會也在急速地變化,你剛剛說到的四代同堂、三代同堂、或者是兩代同堂,傳統的中國式大家族的這種結構,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電影也好,小說也好,一個大宅子,一家人家族都住在一起。那麼這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但是隨著中國的現代化不斷地發展,這種形態一定會逐步逐步的轉化。現在的老年人跟以前也不一樣了,受教育的程度比較高,他們有工作,退休以後也有很好的收入,他們也有很好的儲蓄,可能在某種程度上還能給子女一些幫助。那麼,從子女來說,要孝敬父母的概念也越來越薄弱,因為年輕人有年輕人發展方面的一些要求、一些問題、一些生活習慣,現在比如說大家都分開來居住,獨門獨戶,不像以前大家都住在一起。所以從社會的各方面來說都會給幾代同堂帶來一定的衝擊,這也很難說是好還是壞?這實際上是社會的一種發展。」

謝博士表示,政府和社會應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周澤浩教授表示,百分之六十幾的老人希望自己單獨過,但其餘百分之三十幾的老人,以及整個農村地區的老人—他們的養老問題怎麼辦?這是擺在政府面前的嚴峻挑戰:

「百分之三十四的老人怎麼辦?他們在哪裡?他們如果不願意跟小孩過,他們是不是一定要這樣過?因為經濟能力不夠?或者因為觀念不能改變?這很重要。更重要的事情就是說中國廣大的老人怎麼辦?農村的老人怎麼辦?如果絕大多數的老人這個問題不能解決,即使他們想跟小孩分開也分不開的話,或者小孩想讓他們獨立,他們也不能獨立的話。第二種情況就是即沒有傳統文化的一種支撐,就是傳統文化小孩應該養老,老人應該靠小孩,大家天經地義。雖然社會的觀念改變,但經濟上跟不上。」

周教授還說,現在中國城市年輕人中間的啃老族現象很嚴重,那些選擇自己單獨過的老人中,也許有些老人是想擺脫小輩對他們的依賴,他們希望年輕人能夠自食其力。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