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重物質輕精神重智商輕情商(圖)

發表:2011-04-13 10:4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圖片來源:蟻族網)

做父母可能是全世界最重要、最有難度的職業,尤其是在中國。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成龍成鳳,但真正懂得科學地進行家庭教育的父母卻不多。一個原本健康可愛的孩子,假如培養方式不當,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是不是既殘酷,又讓父母后悔莫及呢?在多年工作中,我不斷看到很多父母「想愛卻不會愛」,走入一個個誤區,值得警醒。

首先,父母對孩子重物質輕精神。六七十年代、哪怕是80年代出生的父母,自己的童年在物質上也往往不盡如人意。他們小時候,覺得最大的快樂和幸福之一,就是偶爾得到一塊糖或者擁有一個洋娃娃。當他們有了孩子之後,覺得最愛孩子的方法,就是給他好東西,孩子想要什麼就買什麼,哪怕貴點也要盡量滿足。

我在電視臺做心理訪談節目時接觸過這樣一件事,一位單身母親帶著16歲的女兒一起生活,這個孩子全身名牌。母親節衣縮食,就為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其實父母並不知道,給孩子創造過度富有的生活環境或者太快答應孩子的要求,都會讓孩子產生「有願望就自然應該實現」等不切實際的想法,變得心靈脆弱,難以經受挫折。其實,物質是次要的,買東西的過程中與孩子溝通,教會他努力的過程,才是最主要的。

其次,父母對孩子重智商輕情商。大多數家長,特別是經歷過「文憑熱」的人普遍認為,學習好才有好前途。殊不知,當今社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智商在成功要素裡只能佔到30%的比例。一個懂得為人處事的「高情商」人才,可能走得更加順暢。

最近,有一對父母送孩子到英國去留學,但孩子到倫敦後連機場都沒出,只停留了48小時就買了全價返程票回國,留學生活草草結束了。

原因很簡單,預定的接機公司因為車有故障遲到,孩子就不知道怎麼辦好了。這個48小時的留學生,正是孩子教育中重智商輕情商的典型。除了好好學習,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識別和控制情緒,智慧地與人交往、良好適應社會。

最後,父母對孩子重學齡後輕學齡前。大部分人認為,孩子長大了、懂事了,才是最需父母的時候。事實可能恰恰相反,孩子對家長的需要程度,隨著年齡的增長反而會減弱。新生兒、嬰幼兒的學齡前期,才是最需要父母親自照顧的時候。因此,由別人撫養的孩子,會突然產生強烈的分離焦慮,將來也容易缺乏安全感,敏感、孤僻,甚至出現心理抗拒,出現溝通障礙。

因此,父母要「痛下決心」,再苦也要堅持幾年,把孩子帶在身邊。就算請老人幫忙,也不要放棄自己照料孩子的責任。

来源:生命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