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重物质轻精神重智商轻情商(图)

发表:2011-04-13 10:4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图片来源:蚁族网)

做父母可能是全世界最重要、最有难度的职业,尤其是在中国。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但真正懂得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的父母却不多。一个原本健康可爱的孩子,假如培养方式不当,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是不是既残酷,又让父母后悔莫及呢?在多年工作中,我不断看到很多父母“想爱却不会爱”,走入一个个误区,值得警醒。

首先,父母对孩子重物质轻精神。六七十年代、哪怕是80年代出生的父母,自己的童年在物质上也往往不尽如人意。他们小时候,觉得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之一,就是偶尔得到一块糖或者拥有一个洋娃娃。当他们有了孩子之后,觉得最爱孩子的方法,就是给他好东西,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哪怕贵点也要尽量满足。

我在电视台做心理访谈节目时接触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单身母亲带着16岁的女儿一起生活,这个孩子全身名牌。母亲节衣缩食,就为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其实父母并不知道,给孩子创造过度富有的生活环境或者太快答应孩子的要求,都会让孩子产生“有愿望就自然应该实现”等不切实际的想法,变得心灵脆弱,难以经受挫折。其实,物质是次要的,买东西的过程中与孩子沟通,教会他努力的过程,才是最主要的。

其次,父母对孩子重智商轻情商。大多数家长,特别是经历过“文凭热”的人普遍认为,学习好才有好前途。殊不知,当今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商在成功要素里只能占到30%的比例。一个懂得为人处事的“高情商”人才,可能走得更加顺畅。

最近,有一对父母送孩子到英国去留学,但孩子到伦敦后连机场都没出,只停留了48小时就买了全价返程票回国,留学生活草草结束了。

原因很简单,预定的接机公司因为车有故障迟到,孩子就不知道怎么办好了。这个48小时的留学生,正是孩子教育中重智商轻情商的典型。除了好好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识别和控制情绪,智慧地与人交往、良好适应社会。

最后,父母对孩子重学龄后轻学龄前。大部分人认为,孩子长大了、懂事了,才是最需父母的时候。事实可能恰恰相反,孩子对家长的需要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会减弱。新生儿、婴幼儿的学龄前期,才是最需要父母亲自照顾的时候。因此,由别人抚养的孩子,会突然产生强烈的分离焦虑,将来也容易缺乏安全感,敏感、孤僻,甚至出现心理抗拒,出现沟通障碍。

因此,父母要“痛下决心”,再苦也要坚持几年,把孩子带在身边。就算请老人帮忙,也不要放弃自己照料孩子的责任。

来源:生命时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