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碑事件被指協助政府轉移公眾視線(組圖)

發表:2011-08-09 00:4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6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砸碑者抵京 被稱頌為「砸碑五壯士」(看中國配圖)


「砸碑五壯士」接受記者採訪(看中國配圖)

近日,一則「黑龍江省方正縣為吸引日商投資,花了70萬元(人民幣)為侵華日本滿洲開拓團死者立碑」的微博,讓當地政府陷入了一場輿論的漩渦。儘管這只是一個名錄牆,而不是「紀念碑」,但一時間,什麼「忘記國恥」和「放棄尊嚴」等大帽子鋪天蓋地而來,就連不少傳統媒體也紛紛登上「愛國主義高地」,對方正縣大興口誅筆伐。我們今天的話題就從這裡說起。8月3號下午,更有5名男子專程前往方正縣,將這座「日本開拓團民亡者名錄牆」砸毀,並向上面潑了紅油漆。此舉被一些網民捧成英雄,但也有另一部分網友表達了不同意見。

《南方都市報》評論週刊上作者狂飛的文章說,對此,有網友表示:坦白地說,我覺得這純粹就是在裝蒜,每逢國內發生天怒人怨的事件,總會有那麼幾個「愛國」憤青及時跳出來,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結果總是能夠安全轉移公眾情緒,為某些人分憂解難( 網友「草原上升起不落的西瓜」)。「這年月,抗日愛國永遠都是最安全的,一旦善加利用,則可以達到引導民眾注意力的神奇效果。因此,「抗日5勇士」此次到方正縣砸碑的所謂‘壯舉’,來的正是時候」 (網友膽小草民)。此外,談到近來公眾視線屢屢被種種意外迅速轉移的現實案例,有網友回顧說,「因為達芬奇傢俱,郭美美只火了兩個星期;因為賴昌星,達芬奇只火了一個星期;因為溫州動車事故,賴昌星只火了半天……」等等 (網友顏昌海)。這裡我再補充一句,溫州動車事故因為方正縣砸碑事件而迅速淡出人們的視野,同樣只火了不到兩個星期。

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的確,所謂「為侵華日軍逝者立碑」的指控,如果屬實的話,方正縣就算渾身是嘴也解釋不清了,必然遭到痛罵不說,其所立之「碑」也難逃最終被拆除的命運。但問題是,曾經遭受日本奴役的方正縣真會愚蠢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為侵華日軍立碑嗎?據《聯合早報》記者於澤遠的報導,方正縣常務副縣長洪振國8月2號對此解釋說,該縣原本就有一處日本人公墓,是1963年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批准建設的,後來又在其附近由方正縣的日本遺孤集資建立了一處中國養父母公墓。今年,方正縣同時為這兩處公墓設立了名錄牆,分別稱為「日本開拓團民亡者名錄」和「中國養父母逝者名錄」。

其實,從銘刻在這個「日本開拓團民亡者名錄牆」上的序言,就可以看出,當年死於方正縣的5000多名日本人並非「日軍」,儘管上世紀三十年代前往中國東北的「開拓團」是日本侵華戰爭的產物,也具有准軍事組織的性質,但其中的大部分人仍然是平民身份。同時,無論這個開拓團屬於什麼性質,當年因為「飢寒交迫」而「死於荒郊野外」的這5000多名日本人,毫無疑問也同樣是日本侵華戰爭的受害者。周恩來1963年批准為他們建立公墓,不僅體現了中國方面的人道主義情懷,也為日本民眾反省戰爭、以史為鑒提供了一個比較有說服力的場所。

於澤遠的文章又說,方正縣此次不過是給已有48年歷史的這座日本人公墓樹立了一塊名錄牆而已,但經過微博和網路上的一番添油加醋之後,卻變成了什麼「給侵華日軍立碑」,其動機也成了什麼「吸引日商投資」,以滿足該縣領導的「政績」需要等等。再加上傳統媒體的聯手抨擊,方正縣就算還想辯解的話,在一群高舉什麼「國家大義」和「民族氣節」大旗的批判者面前,恐怕也只能乖乖低頭,「聽候審判」了。話說回來,儘管日本在歷史上曾經為中國帶來過深重災難,這段歷史當然不能忘卻,但牢記歷史並不等於延續仇恨,更不等於要去仇恨那些同樣身為戰爭受害者的普通日本人。

文章最後分析認為,歷史與現實的恩怨情仇讓中日關係總是顯得十分複雜和脆弱,這對雙方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方正縣這次成為眾矢之的,再一次表明瞭中日之間的敵意難以化解。有網民將此次方正縣的做法譏諷為「中國式碑劇」,不過,作為目前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中日之間的傳統敵意不減反增,又何嘗不是雙方的「悲劇」呢?!

與此同時,也有評論認為,客觀地講,方正縣政府這樣做,也承擔著打造「中日友好」基地的政治使命,畢竟,日本戰敗之後,有1萬5千日本「開拓團民」曾聚集在方正縣,其中的5千人更是死於此地。在那段時間,這裡上演了多少中日兩國普通人之間的恩怨情仇,悲歡離合的悲喜劇,把這段歷史記錄下來,以公墓和碑牆的形式昭告後人,就事論事,並沒有什麼錯。中選網上專欄作者姜萊的文章說,無需置疑,一些國內民眾對此事的強烈反應,並非都是理性的,有些反應還很極端。他們一上來就對碑牆事件上綱上線,將其渲染成為愛不愛國,當不當「漢奸」的問題,這種政治與道德的制高點一旦被佔據,對此事展開理性對話、溝通和探討的渠道就被堵死了。

其實,如何看待這座碑牆,恐怕也得問問方正當地的中國老百姓,究其原因,日本「開拓團民」曾在這裡大規模聚集過,當地的不少中國人,都曾與埋在地下的那些「開拓團民」有過交往,有些人之間可能還發生過纏綿的情感糾葛,甚至一起組成過家庭。可所有這些歷史與現實的細節,卻沒幾個人有興趣過問,我們看到的,都是一些自詡的愛國者在激憤發言,張口閉口就要代表所有中國人。

事實上,把當年的「日本人公墓」改為日本「開拓團民亡者」之墓,並為其建立名錄牆,這在中國可絕對是政治上的一件大事情,甚至涉及到相關的外交政策,因此,雖然具體的辦事機構是方正縣政府,但這卻絕非地方政府所能做主和最後拍板的。實際上,這肯定是經過逐級上報,並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批准和認可的。現在,一些人在抨擊這件事時,卻只是一味把矛頭對準方正縣政府,並一口咬定這只是地方政府的錯誤,卻對批准這個項目的「上級」部門隻字不提,這是不公道的。而習慣於下指導棋的那些「上級」領導,在方正縣政府都快被口水淹死之際,卻裝聾作啞,當縮頭烏龜,不敢站出來澄清事情真相,更是缺乏擔當。

另一方面,央視主持人白岩松在8月4號的「新聞1+1」節目中,曾以這個公墓並不對中國人開放為理由,試圖否定方正縣宣稱其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說法,對此,網友膽小草民批評說 ,俺覺得白岩松先生在這個節目裡指鹿為馬、無限上綱的本領著實不同凡響。為了論證自己的觀點,白岩松曾反覆循循善誘他的同事(央視駐黑龍江首席記者王躍軍),結果卻是屢誘不成。究其原因,方正縣沒有任何曖昧可言,日本人在方正縣也確實沒有投資,沒有投資也就沒有什麼可撈油水的機會和政績可言了。

不過,與白岩松的願望相反的是,王躍軍反而說出了這樣一些事實,「比如說80年代,日本著名的水稻專家籐原長作,曾先後6次來到方正,無償傳授先進的水稻種植技術,而且這種技術很快便推廣到了全國的25個省、市、自治區。同時日本人還在這裡無償地捐助了一些小學,包括培訓當地農資方面的人員等等」。對此,文章反問道,這段話不是恰恰印證了該公墓對日本國民開放的教育意義嗎? 白岩松先生與跑到方正砸碑的那「抗日5勇士」看到這樣的回答,恐怕是要大失所望了。在抗日愛國最為安全的當下,對方正縣無限上綱的白岩松,實在是讓俺作嘔。

来源:法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