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國雜感

作者:陳禮銘 發表:2011-10-07 13:2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引言

最近多次因公、因私回國訪問,接觸到許多新朋舊友,經過深入交談,對國內的政治社會現實有進一步的認識,感觸良多。趁這幾天休息在家,湊成這篇文字,聊補與眾網友不辭而別並睽違多日的歉疚之情。

一、回到未來的旅程

每次重返國內,都會有馬蒂·麥佛萊「回到未來」的感覺。那碩大無朋的建築、光怪陸離的廣告、衣著光鮮的人潮、車水馬龍的街道,在在向人宣示這是一個屬於未來的陌生時代;而荒腔走板的音樂、似通非通的語言、橫衝直撞的車輛、隨地吐痰的男女,又時時提醒人們這還是那個特殊的國度。

首都北京的空氣質量不錯,可是許多其它城市的空氣依然污濁不堪,劣質柴油的氣味四處瀰漫,刺激著人們的喉頭和咽腔。各地的市政建設如火如荼,永無止境。好端端的大馬路修了又挖,挖了再修。

巨額稅收和外貿順差使各級政府手中有花不完的金錢,不受約束的政治權力讓他們可以為所欲為,國家壟斷的土地資源又成為他們取之不盡的金庫。於是中國的城市化過程就以空前速度全面展開,無數大小城市好像不斷膨脹的鋼鐵巨獸,無情地吞噬著四周肥沃的農田。

家鄉的小城風光,連同那一幢幢青瓦白牆的民居和一條條碎石鋪地的街巷,全都不見了;郊外的田園美景,連同那一排排婀娜多姿的垂柳和一灣灣清澈見底的河渠,也都消失了。家鄉的吳儂軟語,只有上了歲數的本地人還能記得;家鄉的傳統習俗,也已被大量外來人口衝擊得七零八落。

徜徉在一座座玻璃貼面的高樓大廈之間,舉目所及是同一類現代建築,充耳所聞是同一種官用語言,無處不在的是同一股商業文化。這,難道就是我們的未來?難道我們就這樣為現代化而犧牲我們的傳統、犧牲我們的語言、犧牲我們的文化?難道我們就這樣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像浮萍一般隨波逐流,任憑風浪把我們拋向不可知的歸宿?聯想起足跡所至的歐洲城市,人們悉心維護有數百年乃至數千年歷史的老城區,便是一磚一瓦也按原樣複製保存。兩相比較,我實在無話可說。

二、防火牆內的天地

每次去國內,最大的苦惱莫過於無法登陸在國外幾乎每天必讀的網站,如獨評、博訊、推特、CNN等。試過一些翻牆軟體,不僅操作手續複雜,而且速度奇慢。通過VPN連到美國辦公室的機器上,勉強可以看一些文字,但是圖片顯示還是很慢,視頻完全沒有辦法看。我接觸到的絕大多數人對於國外網站上的內容完全不知情,對於有關中國茉莉花革命的消息從來沒有聽說過。與國外保持聯繫的最可靠方法似乎還是電子郵件。在國內期間,所有群發郵件如《亞洲週刊》、《週末分享》、《開放》等都收到了。

在國內網站方面,有些博客水準很高,而且只要會找,在微博上也有不錯的內容。至於手機簡訊真的很方便,感覺上比英文的textmessaging還好使,只是沒有試驗做群發。總的來說,防火牆內的資訊還是有很多限制,大多數人似乎還只能聽到政府的一面之詞。不過也有例外。在一次老同學聚會上,一位家境很好也十分健談的同學滔滔不絕地談今論古、針砭時弊,所說內容幾乎就是獨評或者博訊的翻版。會後我把他拉到一邊,問他平常都看一些什麼網站。他對我狡黠地笑笑,說:「這個嘛,你就不用打聽了。」我理解他的謹慎,也佩服他的機敏。兩年前見到他時還是滿嘴炒股經,現在儼然已經成為一位政論家,並且正以他的言論影響著周圍的人。這一變化的背後,一定有他的執著和勇氣,當然也還有許多難以為外人道的小故事。我相信,假以時日,像他這樣的人越多,這個國家就越有希望。毋庸諱言,要達到這一步,海外的朋友們在打破防火牆封鎖方面的確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三、窮奢極欲的官府

一次同學驅車帶我從機場去市區途中,遠遠看到一座金碧輝煌的高層建築,半球狀的圓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感覺上比美國華府的國會山更加富麗堂皇。我問同學這是一個什麼去處。答曰××市××區政府辦公大樓。我愕然:「一個區政府辦公大樓如此豪華,有必要嗎?」「沒辦法。現在都這樣,攀比成風。大樓蓋得越氣派,越顯得一把手有魄力、有政績,將來仕途就越順暢。再說,建設費用一旦批下來,用不完還得交還國庫,所以是不花白不花。」同學又提到國內網上炒得很熱的中石油天價酒和紅十字會萬元餐等事件,指出這些事件固然有其荒唐的一面,然而背後又有著制度上的合理性,因為既然年度預算中已經包含某一方面的開支,如果不把預算款項用完,下一年度的該項預算勢必被壓縮,所以無論如何天價消費也要把預算用完。關鍵還在於現在的財政體制並不完全受市場規律的制約。至少在政府部門,所有經濟活動還是按計畫進行,而為官員的開銷制定計畫的還是官員自身。這才是造成所謂三公消費居高不下的真正原因。

同學的分析固然不無道理,可是在我眼前揮之不去的還是豪華的政府大樓與破爛的鄉村校舍之間的巨大反差,是為一頓晚餐消費八萬多元而自鳴得意的公子哥兒和為吃到一碗米飯而眉開眼笑的貧苦兒童之間的巨大反差。古今中外,從來不患寡而患不均。那些依靠不公不義的專制權力搜刮揮霍民脂民膏並且恬不知恥地大肆炫耀的官員及其子孫們,他們雖然可以得意於一時,但是最終一定不會有好結果。

四、壓抑不住的民怨

讀大學以前曾經在工廠工作多年。當年的同事們絕大多數已經退休。這是一些與世無爭的小市民,辛辛苦苦一輩子,只是希望兒女長大成人,自己老有所依。一次有機會跟這些老同事們歡聚一堂。始料未及的是酒菜剛過一巡,便已經有人開始罵政府、罵富人。當年的團委書記曾經左得出奇,如今也會根據民主政治理念把中國社會制度的弊端分析得頭頭是道。他們對於西方的社會和民生十分好奇,問這問那。每聽到跟政府宣傳不一致的地方就責怪政府喉舌不說實話。這些人的經歷其實不算複雜:改革開放以後工廠效益不彰,隨後實行股份制,要求工人掏錢入股,其後效益仍然不佳,只好退股關門了事。年紀輕的自謀生路,年紀大的便賦閑在家,靠一點微薄的退休工資勉強度日。面對節節飆升的物價,他們的生活越來越難以為繼。憋了一肚子怨氣也是情有可原。

可以感覺到,這些人對於自己的政府已經不再信任,對於自己的國家已經不再眷戀,他們關心的只是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向有關部門爭取多發一點退休工資,以及如何用他們有限的退休工資安排好自己的一日三餐。在未來的中國社會變局中,他們絕對不可能為權勢階層掬一把同情之淚。

不過,就我接觸到的各階層民眾的實際情形來看,絕大多數人的怨言還都是孤立而具體的。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世界有許多跟他們命運相似的人,不知道法輪功和地下教會遭受的迫害,不知道蒙藏維族人民經歷的苦難,不知道反抗野蠻計生的陳光誠律師、為法輪功挺身而出的高智晟律師、維護愛滋病人權益的胡佳、萬延海、維護結石寶寶權益的趙連海、維護汶川地震遇難兒童權益的艾未未、維護普通公民訴訟權益的馮正虎等等,都在遭受何等的迫害。他們不知道有因維權而慘死的錢雲會,也不知道有以自己的生命進行抗爭的楊佳、錢明奇。

我相信全國各地有幾億像他們一樣滿腹牢騷而又被剝奪知情權的普通人,我也相信如果他們能夠實現橫向的串聯,那麼全國人民反抗暴政的形勢會大不相同。這應該就是中共不惜一切代價鉗制新聞自由的主要原因。海外民運團體應該在努力打破中共的新聞封鎖方面下大氣力。

五、執掌權力的友人

去國多年,當年的同窗好友多半已經進入所在機構權力核心,呼風喚雨,好不威風。自有底蘊不夠深厚的,兩手一攤:「當年你要是不走,這位置肯定就是你的。」他不明白的是,早已放棄國內的一切、決心在國外闖出一片天地的人,怎會在意那一點浮雲虛名和蠅頭小利?也有思考更多更廣的,私下交底:「哥們,我算是明白汪精衛的苦心了。奸人當道,黎民不幸,總得有人出來維持局面不是?總不能任由那幫王八蛋宰割不是?」

其實不必解釋,他們的處境完全可以理解,也應該得到支持。他們並不是熱衷追名逐利的蠅營狗苟之輩,多半早已看穿中共本質,並決心親手結果那個邪惡的組織。他們正是當年畢業時把盞交杯誓言入黨做官鑽進共黨肚裡腐蝕改造它的好漢。他們當中有的已經營到司局級乃至省廳級,還有什麼政協委員、人大代表之類頭銜一大堆,可是他們反共的初衷並未改變。所不同的是我們在海外可以大聲鼓噪,而他們在體制內卻只能靜觀其變。隨著中共統治的不斷惡化和人民權利意識的不斷覺醒,中國社會內部積聚的各種能量終將達到一個臨界點,觸發一場排山倒海、推陳出新的巨大雪崩。

可以想像在那一刻到來之時,如今隱藏在體制內的好漢們將成批高舉義旗棄暗投明,一如在利比亞和敘利亞發生的情形。而在那一刻到來之前,我們,無論是體制內的還是體制外的,除了在各自能力許可範圍內默默耕耘外,卻都只能耐心地等待。

六、心有不甘的海歸

在會議上碰到一位在國外完成學業後回國任教的朋友。他任職的學校算得上是國內名校,本人在學術上也很有造詣,是學科帶頭人,還帶著博士研究生,只是家人都在美國。一次他把我拉到一邊,傾吐了一些心中的不快。「我們這些人其實很尷尬,」他說,「兩頭都不靠譜。福利輪不到我們,工作上還受氣。從前班裡學習差人緣又不好的傢伙們現在一個個都人五人六的,什麼都不懂,可是有事還得去求他們,看他們的臉色。真氣人!」

我能理解他的煩惱,也相信他並不是貪得無厭,學位官位都想要,而只是希望工作上順手一些。要想在工作上出成果,必定牽涉到科研課題的審議、科研經費的調撥、科研班子的建設等一系列問題,有各種關節需要打通。朋友出國深造期間,一些決策部門的職位由他人填補,回來以後才發現自己在官場的競爭中落後了,這恐怕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只能通過理順人際關係的方法來彌補。通過國外的歷練,朋友獲得了知識,獲得了技能,獲得了眼界,獲得了經驗,獲得了學位,還獲得了身份。這些都是他在國內的同儕們所難以企及的。恐怕只有這樣考慮,才能獲得心理上的平衡。當然,朋友一家人分居兩地,在生活上必定有諸多不便。實在不行,他恐怕必須考慮重新回到國外發展。而這又是那些整天為官場上的瑣事費盡心力的小公務員同儕們所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了。總而言之,海歸朋友們的路子總是寬一些,辦法總是多一些,因此似乎不必跟國內同儕斤斤計較的。

七、百歲老人的期待

有幸認識一位神奇的老人。他出生於1906年1月,今年虛歲106。我和朋友走進他家的時候,他正趴在書桌上,右手拿著放大鏡,全神貫注地讀書。那副憨態可掬的樣子實在可愛。趕緊掏出相機想搶拍一張,不料老人察覺有人進門,抬起頭來,一眼認出我們,很高興。一邊示意我們坐下,一邊麻利地掏出助聽器帶上。「我耳朵不行,」他說。「別的都還可以。」

老人思維敏捷,聲如洪鐘,十分健談。他告訴我們正在閱讀的是一位英國人寫的書,其中有採訪他的內容。「我想看看他有沒有把我的原話如實寫出來,」他說。緊接著,老人開始天南海北地侃大山,內容較多地集中在政治經濟方面。「他們這樣子搞不行的,啊,沒有出路的,」他的江南口音很重。「一定要實現民主化的,否則連經濟也搞不下去的。」老人本來是經濟學家,1955年才奉命改行,也因此而躲過了一場又一場的浩劫。他引經據典,滔滔不絕,聽得我們幾乎完全沒有插嘴提問的機會,只有不住地點頭稱是,心中著實佩服老人的學養和見識。

臨別前,老人從書桌下摸出兩本書,在扉頁上寫下「××同志指正」和自己的名字。接過來一看,原來是老人去年出版的新書《朝聞道集》。書中收集了近年來老人對經濟、文化、政治、歷史、語文等各種社會問題所敘述或書寫的39篇文章。有人評論說「他的文章氣勢磅礡,洋洋灑灑,敢講真話,妙趣橫生,往往使人讀得怦然心動。」

平心而論,老人在書中並沒有講太多深奧的哲理,不過是以平實而詼諧的語言敘述了一些在防火牆外的朋友看來是歷史事實和學界共識的東西而已。例如老人談到歷史時說:「抗美援朝時期,我們宣傳朝鮮戰爭是美國發動的;現在承認,是北朝鮮一邊首先發起的進攻。過去我們宣傳,抗日戰爭主要是共產黨打的;現在承認,國民黨的戰區大,軍隊多,抗日八年,堅持到底,日本向國民黨投降;八路軍是國民黨的軍隊編號,帽徽是國民黨的黨徽,不是五角紅星。」

談到社會主義時說:「‘社會主義’說法繁多,有空想社會主義,有科學社會主義,俄羅斯有蘇共社會主義,中國有特色社會主義,柬埔寨有紅色社會主義,緬甸有軍人社會主義,利比亞有民眾社會主義,還有其他各種自稱的社會主義。搞了一輩子社會主義革命的老革命家也糊塗了,一下子說不清什麼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

談到人類歷史發展規律時說:「在經濟方面,從農業化到工業化到信息化,從聽任自然到改造自然;在政治方面,從神權到君權到民權,從專制制度到民主制度;在思維方面,從神學思維到玄學思維到科學思維,從迷信盲從到獨立思考。」

此外還原封不動地介紹了普列漢諾夫的政治遺囑,包括「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知識份子的隊伍比無產階級增加得更快,在生產力中的作用躍居首位,馬克思的無產階級專政理論便會過時。……布爾什維克的無產階級專政將迅速演變成一黨專政,再變為領袖專政。而建立在欺騙和暴力基礎上的社會,本身就包含著自我毀滅的炸藥,一旦真相大白,便會土崩瓦解。……布爾什維克黨將依次遇到四大危機:飢荒危機、崩潰危機、社會經濟危機和意識形態危機,最後政權瓦解,這一過程可能持續數十年,但這個結局誰也無法改變。……國家的偉大並不在於它的領土甚至它的歷史,而是民主傳統和公民的生活水平。只要公民還在受窮,只要沒有民主,國家就難保不發生社會動盪,直至政權垮臺」等內容。

這樣一本書當然會讓中宣部的操刀手和一些出版部門自律甚嚴的編審們感到恐懼,好幾家出版社拿到書稿後都不敢出版,最後由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出版社接手了。此書問世後好評如潮,卻很快就被中宣部列為禁書。老人或許還不是全世界年齡最大的作者,但說他是全世界年齡最大的禁書作者大概不錯,應該是要上吉尼斯記錄的。

比較搞笑的是據說今年春節教育部副部長帶隊去老人家探望時居然從懷裡掏出一本《朝聞道集》請老人賜字。老人一邊簽名一邊調侃說「這裡邊的東西都是胡說八道,你們不要相信。」一干人等哄堂大笑。其實誰都知道在這個黑白顛倒的社會裏,老人所說的「胡說八道」正是他集一個多世紀的人生經驗和他全部的知識與智慧而傳授給後代的真知灼見。

臨行,老人拉住我們的手:「多讀書,多思考,中國的未來就靠你們了。」我們當然明白老人所期待的未來是一個民主自由均富並且人人享有尊嚴的中國。

八、親戚家中的奇書

去一位親戚家中探訪,發現衛生間案頭放著一本印刷相當精美的新書,封面上三個遒勁的行書大字「蔣介石」赫然映入眼帘。仔細一看,旁邊還印有蔣先生的生卒年份和「自述」二字,以及革命、治國、青春、信仰、人生、修養、理想、愛情、國學等字樣,下方是「蔣介石八十八年人生言論思想輯錄 辛亥革命百年特別奉獻」等字樣。我這一驚非同小可。要知道這裡畢竟還是共產黨的天下,而共產黨正是靠反蔣起家的呀!

回想起不久前在賓館看到的一部影視作品中描寫蔣先生如何容忍甚至嘉許毛澤東、把後者看作愛國者的鏡頭,雖然矯揉造作得令人作嘔,但是比起雇佣下流文人寫作《金陵春夢》之類下流文字污辱蔣先生的下流行為,畢竟還是有所進步。而《蔣介石自述》的出版比那些胡亂編造歷史的影視作品又是一個新的進步,值得讚揚。看來是蔣先生的人格魅力讓某些人士自慚形穢,不得不抬出蔣先生來替自己遮醜。查查此書的出版日期,是2011年7月1日,也算是一份不錯的生日禮物。

親戚是一個文化人,但不是一個特別關心政治的人。如果連她家都有這本書,真不知道此書賣出多少本了,相信是一個不小的數字。手中這本書的邊緣已經發黃起卷,看來主人一家三口已經無數遍地翻閱。於是決定跟他們討論一下書中的內容。親戚說:「很震撼。跟我們過去瞭解的完全不同。看來是一個很值得尊敬的人。」她先生想得更為深遠:「如果過去對蔣介石的宣傳都是假的,那麼對他那個時代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宣傳還有多少是真的?」他們的孩子,一位八○後的女才子,說得更加直白:「嗯,共產黨顛倒黑白的手段真的是滿高明的,差一點就騙了我爸爸媽媽一輩子。」「你不是也被欺騙了很久嗎?」我逗她。「才不呢,」她說,「我早就知道,他們的話要反過來聽。」看著她信心滿滿的樣子,我心想:「這些孩子才真正是中國的希望之所在。」

回想中國的歷史上常常有一些分水嶺式的事件。某個事件一旦發生,整個歷史進程就會朝著一個全新的方向發展。其中一個例子是9.13事件以後《五七一工程紀要》的公布。我一直認為,那一次事件是中國人民開始覺醒並且逐步把毛澤東拉下神壇的開端。《蔣介石自述》的出版會不會是一個意義同等重大的事件呢?是否會標誌著大陸人民推翻共產暴政、重建中華民國的開端呢?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毋庸諱言,為了此書能夠順利出版發行,編者刪除了蔣先生言論中涉及意識形態和政治問題的許多精華部分,因此《蔣介石自述》並不能反映蔣先生思想的全貌。但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有了這成功的第一步,以後再慢慢補遺拾漏就不難做到了。借用孫先生的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大家加油。

看中國編輯註:原文每個小標下面自成一段,以上段落為看中國編輯劃分,不當之處請海涵。

来源:獨立評論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