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童案見死不救大討論:社會主義的錯!(圖)

作者:張佑宇 發表:2011-10-21 00:3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視頻截圖:兩歲女童小悅悅連遭兩車輾傷,路人冷漠走過

【看中國記者張佑宇綜合報導】輾童案震驚全國,中國社會面臨道德大滑坡危機!18日,廣東省政法委、社工委等十多個部門開展「譴責見死不救行為,宣導見義勇為精神」大討論。事件在網路持續延燒,也引起西方網友關注。

廣東省討論會上提議「見死不救」立法

兩歲女童小悅悅連遭兩車輾傷事件後,引發各界對「見死不救」的話題討論。

10月18日,廣東省政法委、社工委等十多個部門開展「譴責見死不救行為,宣導見義勇為精神」大討論。有人建議透過立法懲罰「見死不救」,有人對此持保留態度。

據大陸內地媒體報導,關於「譴責見死不救行為,宣導見義勇為精神」大討論中的一些觀點,將可能成為廣東省制定相關政策、條例的依據,例如,有人提議成立一個基金會,對無力支付醫療費或者醫療費過高的情況,由基金預先墊付;加大獎勵見義勇為的行為,並以此制定相關的條例法規,進行保證。

對於有人建議透過立法懲罰「見死不救」,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哲文所所長認為,道德歸道德,法律歸法律。以公權力通過立法介入道德領域,有可能會侵犯到公民私權,反而適得其反。只有在社會上樹立公平正義的精神,保護見義勇為者,才能讓更多的人敢於挺身而出。

關係心理學專家胡慎之則認為,看到別人也沒去,內心譴責就會小很多,這在心理學上叫做「旁觀者效應」。而通過對見死不救立法,可以更好地規範人的行為,對需要幫助者進行施救。

據報導,深圳市法制辦今年9月透露,已將《助人行為保護條例》列入深圳市人民政府2011年度立法工作計畫。

中國網友:體制鼓勵人作惡!

"碾童案"引發立法規範「見死不救」,話題持續延燒網路。

凱迪社區網友表示:這次的見死不救我不認為是某個人甚至是這個民族缺乏善心,而是這個社會,這個體制鼓勵人作惡,法律應該是懲惡揚善的,但是現在的法律卻是懲善揚惡德,體現在個體身上就是十三多億個悲劇。

標題為「南京法官的一句話,引領了中國道德的新時代!」 的網評文章指出,事實上,自從南京法官「不是你撞的你幹嘛扶她」的驚人之語一出,中國的社會道德文明就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廣東佛山一個兩歲小女孩遭遇兩次車碾壓,十八路人冷漠面對不予救助,也就在正常不過了。

許多網友認同此看法並表示:「先把南京法官正法再說!根源在於制度!不治根源文明回不來!」 「不要老指望犧牲都由百姓來做,既然你們喜歡以吏為師,勞煩先看看這些為淫師表都是些什麼貨。誰有資格來譴責誰?道德是自律,不是他律。」 「當警察不能保護民眾的安全,當法院不能維護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底線甚至枉法判決,當檢察院不合法取證甚至冤枉好人,這樣的國度只能成為世人的笑話。」

北京作家凌滄洲撰文評論,"碾童案"瘟疫不在別處,當跨省追捕的陰影籠罩在網上,跨省追捕、好人遭污蔑陰影自然也籠罩在街上;當一個個不公正不義的司法判例矗立著,人民的德行自然只有向最邪惡看齊。當人們的勇氣自由等無數美德遭到毀滅時,冷酷奴性麻木愚昧,總有一款東西,會填滿你們的心臟。「瘟疫不在別處,就在你們每個人的心上。」

西方網友:全是社會主義的錯!

該事件也引起西方關注。18日,英國《獨立報》報導了有關廣東佛山兩歲女童被撞事件。報導說,該事件震驚了中國,引發各界對中國是否失去道德準繩、以及拜金主義和失控的經濟成長所促成無情冷漠社會的激烈辯論。

西方的網友們看到這則新聞的反應紛紛驚呼不可思議:「是誰上傳了這個視頻?我是希望她現在是安全的。」

「只要是人就會出手相助的,18個人走過竟然無動於衷。我無法理解。這難道是人類的進化所致嗎?難道人類真的要變成動物一樣只關心自己嗎?」

「中國最近幾年發生了多起救助者被告的案例,中國的法庭竟然荒謬的判決救人者有罪。所以人們在這個事件裡表現的漠不關心就沒有什麼奇怪了。在中國幾乎沒有什麼信任可言,多麼悲哀的一個社會!」

「這全是社會主義的錯!」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