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育兒別做「媽媽醫生」(圖)

發表:2012-01-08 17:0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這些「媽媽醫生」有一點醫療衛生知識,因而對孩子的醫療與保健,常常越俎代庖,自行決斷。其結果往往是弄巧成拙,事與願違,有的甚至把孩子的生命也賠上了。

比如,「媽媽醫生」見孩子傷風感冒、肚痛拉稀等,就自行給予抗生素藥物治療,並連續或過量地服用,以致孩子體內菌群失調,病情是雪上加霜;


(網路擷圖)

「媽媽醫生」還會憑空想像,認為孩子「熱氣」,強迫其經常性地大量吞服清熱藥水和沖劑,造成孩子的脾胃功能受損;

「媽媽醫生」見孩子肚子疼,便會用力去按摩,造成了闌尾膿點破裂、蛔蟲鑽膽道、腸套疊套入加深而危及生命;

「媽媽醫生」對孩子皮疹經常使用「膚輕鬆軟膏」塗擦,造成皮質改變或體內激素改變;

「媽媽醫生」強令孩子多吃什麼、禁吃什麼,造成體內營養素失調;

「媽媽醫生」還會大量購進多種增高性益智性的「口服液」,強行命令孩子服用,孩子服用得發膩卻不見任何效果;

「媽媽醫生」還會為乙肝患兒購買名目繁多的「特效藥」,一服就是半年幾載……

這些都是「媽媽醫生」們的「傑作」,要知道,這些自以為是的行為極大地損害著孩子的身心健康。

形成「媽媽醫生」一族的原因是:

第一,對孩子過分溺愛,總想處處呵護孩子。即使孩子生了病,也認為自己應該或者有能力為之診治;

第二,她們以自己極為有限的知識,自告奮勇地充當孩子疾病的初診醫生,而不知自己所具有的一鱗半爪醫藥知識,根本不能應付兒童複雜疾病的需要;

第三,生活節奏加快,對孩子疾病所見的表象或暫時現象作診斷依據,圖個方便在附近藥店購藥為孩子治療,尤其在偶然獲得效果後,更堅定自己充當「媽媽醫生」的信心;

第四,出於節約考慮,一些媽媽對孩子的「小病」不想或不願意送醫,在自行診治中,失去治療時機而導致「小病」變成大病。

其實,媽媽的主要責任是養育孩子,應該在關心孩子的生活起居、培養孩子良好習慣和品德上多下功夫。至於孩子生病,沒有充分的把握,不要自作主張,而應該及時送醫院就診,以保證沒有閃失。必須明白,因為媽媽不是醫生!

来源:金羊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