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詩歌中的美人芳草(2)(圖)

香草象徵意義的時代變遷

作者:陳友冰 發表:2012-02-07 15: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網路圖片)

二、香草象徵意義的時代變遷

香草的人文內涵也隨著時代的變遷有所改變,如上所述在先秦時代,屈原經常使用的一些香草如宿莽、胡繩、菌桂、薜荔、江離、申椒作為指代。漢魏以後這類芳草用的少了甚至絕跡。用得較為頻繁的是梅、蘭、菊等,就是梅蘭、菊,它們的人文內涵,先秦兩漢與唐宋以後也有所不同:

1、蘭

蘭在先秦,象徵品德和人格的高潔,是士大夫人文品格的指代。在屈原的《離騷》中,還有一個民族的內斂風華,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與性格認同這方面的內涵。

唐朝以後,「蘭」的內涵朝著多義性和世俗化的方面發展。一是增加了人生不得志、生活多艱的哀怨,另一是作為君子出處行藏的暗寓。至於民族感情、民族性格方面的強調和認同,除了鄭思肖在宋亡後的繪畫中,畫蘭花葉蕭疏而不畫根土,詩詞中很少看到這方面的暗示。

借指人生不得志、生活多艱哀怨的,如晚唐詩人唐彥謙的《詠蘭》:

清風搖翠環,涼露滴蒼玉。
美人胡不紉,幽香藹空谷。
謝庭蔓芳草,楚畹多綠莎。
於焉忽相見,歲晏將如何。

唐 彥謙於唐末乾符(874—879)年間,曾在河中(今山西永濟)、壁州(今四川通江)、興元(今陝西漢中)、閬州(今四川閬中)等地任職。這首詩可能是他 晚年在陝西、四川一帶任職時所作。詩中用蘭草自比,,表達自己承受不住四處漂泊孤獨與蒼涼,以及歲晚之際「寒風與霜雪」的侵奪。

作為君子出處行藏暗寓的,如前面已例舉的李白《贈友人》,崔凃的《幽蘭》,下面無可的詠《蘭》詩也屬於此類:

蘭色結春光,氛氳掩眾芳。
過門階露葉,尋澤徑連香。
畹靜風吹亂,亭秋雨引長。
靈均曾採擷,紉佩挂荷裳。

無 可是唐代的僧人,,中唐詩人賈島的從弟,詩與賈島齊名。他在這首詠蘭詩中,一方面詠歌蘭花的幽香雅潔,對自己遁入空門,久居天仙寺為僧發出喟嘆;同時,又 對自己如蘭一般的陶冶情操、修身養性心如止水的生活感到很愜意。「過門階露葉,尋澤徑連香。畹靜風吹亂,亭秋雨引長」,這完全不像苦行僧的生活,而有隱士 的味道。

2、菊

先秦時代菊花的「國士」象徵意仍在參差傳承,但自陶淵明之後,它的恬淡、高標的「高士」內涵則在加濃加重。唐宋以後更朝著多義性和世俗化的方面發展。「國士」和「高士」的內涵前面已多列舉,這裡主要談其多義性和世俗化的發展方向:

通過透露詠菊表達他對人生的領悟,或顯示某種生活哲理,如前面提到元稹《菊花》和陶淵明《飲酒》(二),另外,唐人鄭谷的詠《菊》也發出類似的人生感慨::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詩人詠嘆菊花在寒露中綻放,香氣滿池岸,但是它甘於貧賤,從不羨慕「瓦松高」;它又清雅高潔,奉勸權貴莫把菊視同蓬草。這些比附中既有清貧自守的自勵,也有對權貴的求告,要他對己另眼相看。詩也有其世俗的一面。

岑參的《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則是把菊視為悲天憫人的天使,陪伴著戰場上死去的孤魂和還在戍守的將士: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杜甫的《九日》則將詠菊與思親懷鄉連在一起: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
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

皎然的《尋陸鴻漸不遇》則表達對幽獨雅緻的隱士生活的嚮往: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導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唐宋以後,菊甚至還由孤傲演化成反抗性格乃至造反精神的代稱,如黃巢的兩首菊花詩: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題菊花》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煞。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不第後賦菊》

黃 巢(?∼884),唐末農民起義首領,出身鹽商家庭。進士不第後以販賣私鹽為業,後響應王仙芝起兵反唐。中和元年(881年),攻入長安稱大齊皇帝,年號 金統。唐朝四品以上官員統統罷免,又縱部下在長安燒殺搶掠,其部屬「殺人滿街,巢不能禁」,因而失去人心。被唐王朝從少數民族借來的兵力李克用和朱溫剿 滅。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七日(7月13日),在狼虎谷(今山東萊蕪)為部下林言所殺(一說自殺)。黃巢為人剛烈義氣,一旦確定人生目標決不動搖。 史載乾符三年九月,先期造反的王仙芝寫信給蘄州刺史裴偓,表示願意接受「招安」。裴偓答應願授於其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御史之職。黃巢聞訊後堅決反對,大罵 仙芝「始吾與汝共立大誓,橫行天下。今汝獨取官而去,使此五千餘眾何所歸乎」?隨後以杖擊傷仙芝頭部,頭破血流,其眾喧嘩不已。這兩首菊花詩表達他要扭轉 乾坤的信心和決心,要主宰天下、扼殺群芳的乾綱獨斷,是道道地地的「反詩」。

3、梅

梅花在唐以前幾乎無人詠歌,目前所知的最早詠梅詞就是前面提到的唐末詩人和凝的《望梅花》。梅的人文品格定位是清高脫俗、不畏嚴寒、高風亮節。宋以後更多是倍受打擊、不得志的仁人志士的象徵,如陸游、辛棄疾的詠梅詩詞,這裡不再贅述。

来源:國學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