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弟要大婚的有感而發

作者:水野 發表:2012-04-16 13:0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我的QQ裡沒有外人全是家族,寫出來只想給幾個已婚或未婚的兄弟姐妹們看看。

在日本十餘年,偶爾回國和幾個小字輩的聚上了,也很難搭幾句話,總在圍著一雙小兒女轉。也聽到他們相互之間對各自的戀情或婚姻怨聲載道此起彼伏……,想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吧,對姻緣之事還是迷茫又嚮往的「圍城之勢」。

記得十多年前在中國,那時很流行一些清末民初大戶人家的連續劇。裡面有這樣一個情節,早起後各房都要向老祖宗請安問候,唯獨有一房的兩口子晚了些,那老人家倒不怪爺們,只拿眼睛白那媳婦家重話輕說,話裡的大意就是如果一個女人讓爺們家起晚了床就是大不孝,沒有盡到婦人的本份……

當時我就想,真是封建社會的思想荼毒人啊,剛新婚自然是留戀於床笫之歡,就晚了這麼幾分鐘,長輩也不至於如此刻薄吧?!幸虧沒出生在那個年代那種大家族,否則真會被那些森嚴的禮教窒息死。即使是現在,想必也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過去的人為什麼認為這樣就是大不孝呢?

近來正在教兒女們背《弟子規》,自己倒受益非淺。裡面有一句:「……冬則溫,夏則靜,晨則省,昏則定……」(冬天要讓父母保暖不受凍,夏天要讓父母涼爽不會熱,早上起床後先向父母請安,回家後陪父母聊聊在外的事,讓他們放心) 原來,這是沿襲了幾千年的傳統啊,難怪晚了老人家要說大不孝呢!那麼,只怪做媳婦的沒盡到婦人的本份又如何解釋呢?這個就說來話長了。

有一篇文章裡說:現在的許多年青人,都只把婚姻作為一種合法的滿足個人色慾之心的方式,對待婚姻的態度非常隨便,有的甚至亂性胡來。可古人對婚姻的認識卻截然不同。《禮記•昏義》中有一句話「婚姻合兩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古人眼中結婚的目地在於種族的延續,以及對祖先的祭奠,並不是為了自己肉體的享樂。從這一點上看古人的觀念真的與現代一些人有極大的不同。而且在古人眼中,婚姻是非常神聖的。《禮記•昏義》就寫道:「禮之大體,而所以成男女之別,而立夫婦之義也。男女有別而後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後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後君臣有正。故曰:婚禮者,禮之本也。」從中可知中國古人認為:男女有別,絕不可亂來,更不可亂性;婚姻關係是血緣關係、姻親關係、君臣關係等各種人倫關係、道德禮儀的基礎,婚姻是神聖的,不可隨意破壞;夫婦之間有義,一定要善待、體貼,並忠實於對方。

所以做為妻子,即使是丈夫不能節制的時候也要好言規勸而不是順從行事,所謂「相夫教子」,對夫只能是相勸而不能像子女那樣直接說教,儘管「三從四德」,在不正當的時候是絕對不能從,而是婉勸以達到夫君的醒悟,這才是盡到了婦人的本份。

兄弟姐妹們當中,唯有我始終是傳統的,拿了結婚證才與男方同房行夫妻之事。而現在同輩中他們的同居也都被長輩們默認了。由此可見,就這短短的二十幾年,中國人整體上的道德觀念已經下滑到什麼地步。如今的亂世末世,嚴謹如我父親之輩對胞弟的同居也無可奈何,只說現在見怪不怪,人皆如此。殊不知身不由己的隨波逐流就是推波助瀾啊!

在網上聽到父母長輩們給表妹提親,給表弟提親,現在又要給胞弟提親,也會啞然失笑這種變異的「提親」。古時提親,那是真正的重大禮儀,提親之後姻緣幾乎就是九成定下了,不是死人翻船的事不可輕易悔約的。而提親之前,男女之間有的連一面之緣都不曾有過,何況肌膚之親?私定終身的事那真是屈指可數,就有那麼一件也早被寫成了坊間傳聞,流傳到現在卻被人誤解為,古人也是這樣只不過表面上裝作高潔罷了。其實,中國古代的文化都是修煉的文化。人有情,情生欲,慾望若不加以遏止控制,就會生成邪念,久之就會做出失德的事而釀成大錯,錯而不思過繼續隨欲縱容,這個人就墮落下去毀了。古也云:萬惡淫為首。為什麼有許多宗教都說末世的人行為都已經是在地獄以下了呢?看看現在廣告,電視,小說,美術,音樂……無不充斥著情色肉慾。人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沒有了那種男女有別的禮儀,可以隨便地開男女玩笑,甚至於長輩們也無視小夫妻之間的親昵舉動了。幾千年承傳下來的倫理道義已經被國人當作糟粕羞於提起,講開放講隨大流。要知道,就是這些「糟粕」吸引了日,韓等小國來我東土大唐學「泱泱大國」的禮儀風範。而今出國旅遊的中國人只知道感嘆人家的素質好。

看過兩遍韓國的《大長今》。第一次看時剛生完女兒,覺得太長太沒有激情,裡面的人頭腦太單純,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上哪去找啊,後半部幾乎是按快進看完的。六年後,再和孩子們一起看,感覺截然不同了。《大長今》太完美了,不論是故事的寓意,還是劇情,人物,服裝,場景和音樂等等。那才是真正古人的生活,真正古人的言行舉止呵。放給小朋友看,一點都不用擔心對他們有什麼不良影響。要知道我現在為了讓孩子們瞭解中國的古代傳統文化真是煞費苦心。六小齡童版的《西遊記》和游本昌版的《濟公》給他們看就沒問題,只要是二十年前的影視都沒問題,二十年後的影視我根本就不好意思放給他們看,無不充斥著色情床戲,只是暴露程度的多少而已。

《大長今》裡面長今和閔大人的愛情,真正體現了古人對愛情的態度和表達方式。劇中最激情的也只是兩個人在經歷了很多磨難之後才有幾次擁抱而已,無論在什麼場合下至始至終互相都不直呼對方的名字,只是「徐內人」和「閔大人」,劇中的其他人物也都這樣。有一次閔大人的眼睛直視長今的眼睛時間稍微長一點,雙方就都耳熱心跳起來,剛剛碰了一下長今的雙手,長今就趕緊掉頭跑開了。看到這一幕的我深受感動,古人再怎麼喜歡對方思念對方,也僅止於「發乎情,止乎禮」,那不是現在人所說的「沒用」「熊相」「膽子不大」「男人不壞女人不愛」這種畸語,那是真正因為喜歡才有的尊重與美好,既潔身自好又不侵犯女方,是真正體現了做人應有的本份與責任,真正對愛情的保留。

遺憾的是,今天的年青人很難理解《大長今》裡面的愛情了。今天的年青人,不論男女都在追求如何讓自己更有吸引力,為了體現自己的魅力和個性,費盡心機打扮性感,說些挑逗的話,標新立異,裝酷裝純裝深沉裝另類……以此能牢牢拴住對方能達到不可磨滅的印象。再加上如今到處都在大肆宣傳什麼性愛技巧,性生活多有益健康有益於夫妻關係的穩定等等,十年前我不會覺得這有什麼不好,還認為現在都是講科學的,可以傳統但別太封建。如今再回首,真是不堪!就是因為人類都在高調宣傳這些,婚姻的真正意義就被扭曲變異了。在日本,年青人只是純粹的喜歡,感覺好就同居了,或結了婚生了孩子還是離了;在中國的年青人比日本人更困苦,因為國情的不同都傾向於物質享受的崇拜,物慾還要在情慾之上再來參考再來選擇,婚姻真正成了什麼呢?

主持人都在用美好的語調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誰又知道這句話裡著重強調的就是「多付出少索取」呢?
說「夫妻之間要相敬如賓」,都笑話「講那麼多客氣幹什麼」,情人節送花,就「都老夫老妻了」。可知道,即使是有血緣關係的家族之間也有全套禮儀規矩,何況是兩個陌生人?結為秦晉之好就有了親緣關係,自然要行夫妻之儀。婚姻包含的內容很多,與社會的繁榮興衰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人類為了繁衍後代才有男女結為夫妻的制度,所以更確切地說,婚姻具備著很大的責任。首先是盡孝道,雙親要兩個人去贍養終老,其次再是盡人道,要生兒育女,先生後育,教育好子女才能為社會做出貢獻,最起碼不能危害社會,而是有益於社會,做到了這些才算盡了天道。說起來容易,要做到很辛苦很難,要付出很多,犧牲很多。沒有責任感沒有道義是做不到的,只以自我為重也是心不甘情不願去做的,做了也達不到好的效果反而會怨氣衝天。古代婚姻中的熱情是注重心靈和精神上的交流與默契,不是肉慾之歡,所以一旦有了孩子之後,相互之間就更注重言行舉止,因為在人子面前要言傳身教,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要有個好影響,淅淅地床笫之歡會減少自律。隨著年歲漸衰,互相之間更感激對方共同包容扶持了這麼多年,敬意也會逐年加深,感情也就越恆久。

臺灣作家龍應臺的《我們的中國夢》:「臺灣所有的小學,你一進校門,當頭就是四個大字:‘禮義廉恥’。進入教室,簡樸的教室裡面,牆壁上也有四個大字:‘禮義廉恥’。如果一定要我在成千上萬的‘格言’裡找出那個最最基本的價值的基座,大概就是這四個字。小的時候跟大陸一樣,四周都是標語,只是內容跟大陸的標語不一樣。最常見到的就是小學裡對孩子的解釋:禮,規規矩矩的態度;義,正正噹噹的行為;廉,清清白白的辨別;恥,切切實實的覺悟。上了初中,會讀文言文了,另一番解釋就來了:‘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子牧民篇》‘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為要。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故士大夫之恥,是為國恥。’」

而我們大陸的標語是什麼呢?你們還記得嗎?———「堅決擁護XX黨」「做XX主義的接班人」「響應黨的號召做個好學生」……我們學到的是什麼,只是一些鬥爭哲學,學會了嫉妒,防範,顛倒黑白……做人最基本的禮儀我們壓根兒就不知道也不相信這些,「禮義廉恥」對我們來講很空洞很好笑,記得小學三年級時我給人家陪道歉:「對不起。」對方說:「對不起?對不起值多少錢一斤?」再看看日本的小學校,剛入學要學很多寒暄語的敬語,隔段時間會讓學生帶一份調查表讓家長填最近有沒有使用寒暄語,說了多少,什麼時候說的……日本人認為剛入學的孩子學好這些比知識更重要。其實和臺灣是一樣的,再追究遠一點,和中國古時候是一樣的,中國古代,孩子進了學堂,首先學會的就是「灑掃進退」等做人最基本的禮儀,其次再讀《三字經》,《弟子規》進行文本教育。這些才是真正具備好素質的教育方法啊。「仁義禮智信」才能規範人類的道德,社會才能真正繁榮昌盛。否則,家不成家,國之不國啊。

古人重德行善,「女子無才便是德」。過去的女子,不能隨便出門,在閨房中要學習很多才藝,這是有錢的人家才能有這個條件,那窮人家的村郊女子,沒有這個條件也沒有這個時間去學,每天的農活都忙不過來呢,但是,人家無才卻具備了德——有好的性格和端正的品行,這尤其重要。可見古人把這個德看得是很重的。《弟子規》開篇就講:「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汎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首先要先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友愛弟妹,然後說話要謹慎,對別人要有信用。而且要對大家有博愛的心,親近品德好的人,如果以上所說都做得到,之後還有餘力,就可以去學習文學書籍等知識)。以上的仁義禮都做到之後還有餘力就可以學習,從中看得出來德大過於才的,所以過去評價一個人「德才兼備」,德在才的前面,如果一個人才學再高,卻沒有德,就會說他「持才自傲」,言下之意就是才學根本就不能代表什麼,以德服人才行。

你看,過去的人若是受到仕途不順,商機漸危或是感情受挫,家道中落等打擊,大都會以或吟詠詩詞,或吹彈禮樂,或競棋作畫……都寄情於這些高雅的方式來舒懷解悶。過去的人,就是沒有學問沒進過學堂的農民解難,他們卻會吹奏某種樂器,一個打柴的樵夫都會吹個笛子。而今天的人,有時間就是上電腦,打電玩遊戲,K歌,受點什麼傷害就自怨自哀地不行,然後就縱情於聲色不停地結交異性來填補空虛。比一比吧,古人是如何自律有德,今人又是怎樣縱欲造業!

如果現在的年青人都受一點過去的教育出來的話,中國今天的社會問題也不會如此嚴重突出。我之所以在婚姻問題上保持了傳統,還是因為我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特別是爺爺對我的教育影響很大。爺爺到老都是「非禮勿視」的作風,奶奶不准我站著抖動小腿講話說是「女流氓的樣子,輕生骨頭」,爺爺罵我「男笑三痴,女笑三賤」,在家裡跟奶奶講班上的女生喜歡哪個男生等等,爺爺就會橫眼睛垮倒個臉說「冒得規矩不知羞恥」……雖然長大後跟了老爸老媽一起住時,老爸認為他們的教育方式太死板不開明,但現在想來幸虧是因為受了爺爺奶奶的影響,從小就根深蒂固了那個「恥」的觀念,沒有做出他們所認為的傷風敗俗的事來。

今天人人都把同居,二奶,一夜情,婚外戀當成了家常便飯,那摟抱親吻真是小兒科!但是在爺爺奶奶那個年代,就說近一點的,就在三十年前,那不就是傷風敗俗麼?那個時候離個婚都不敢講的。

講來講去,只想說,愛情,婚姻都是定好的緣份,尤其是已經結了婚或是已同居(那也是有了夫妻之實了)的,就不要再猶猶豫豫又怨聲載道了。好好珍惜現在的人,再理智地包容忍讓一下,謹慎地考慮將來之後就要真正互相依靠扶持了。有問題有磨擦,那都是你們自己選擇了之後要義不容辭去解決的責任,動不動就分就離只能是逃避,說白了就是自己不想去犧牲去付出去吃虧,都想對方先讓步之後自己再鬆口,這樣只會永遠僵持下去成為死胡同。將心比心,往往那個先退一步的人才是真正的「海闊天空」啊!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非誠勿擾`2》的影片中秦奮告訴李香山的這句話一語道破了人生的真正意義。

你覺得他對你怎麼這樣,憑什麼這樣?!唉呀,那個憤憤不平哪,其實有沒有想過,人生無常,幾度輪迴,萬世萬物都不是無緣無故而是有因緣關係的,他(她)對你不好,也許你上輩子對他(她)不好,算了,拈不上筷子的小事讓一下,只當還他(她)的,憑什麼這樣子還要對他(她)那麼好,也許以前他(她)有恩於你,你就要報恩。生生世世欠下的債你不還行嗎?不怎麼待見他(她),都還對你死心塌地,那可能他(她)要報恩,你不讓人家還那也不行哪,對吧?所以說「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最後勸兄弟姐妹們要盡量做個守德之人,寬以待對方,多為別人著想,不要為一點小事情就一發不可收拾,只要不是違反了你大原則的事(話說回來,我所說的是普世的大原則而不是個人狹隘偏執的大原則)就多包容一下,不要光挑人家不看自己,做個有德之士,唯有這樣才是順應天道,自然就會諸事都順了。

「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宋朝大預言家邵雍的傳世之作《梅花詩》的前兩句,其實就是告訴我們「人生就是一場修行」。金玉良言,趁著在這末世能得人身,大家都好好修行一番吧!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