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編鐘——古典音樂的千古絕響(組圖)

發表:2012-05-02 12:4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我們的祖先不僅用銅製造了勞動工具和炊器,而且在長期的勞動過程中,逐漸認識了音樂,在陶鐘的基礎上,鑄造了銅編鐘。在世界音樂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曾侯乙編鐘

建國以後,我國考古工作先後在陝西、河南、安徽、四川、山東、河北等地發現了西周至戰國時代的銅編鐘。1954年在陝西長安縣普渡村長$(音:和)墓出土,大小三件一組的編鐘,是西周中期的製品,也是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編鐘。1977年9月,解放軍某部在湖北省隨縣(現為隨州市)縣城西北約三公里處擂鼓墩的地方,興建營地,發現了一個戰國早期的特大墓葬--隨州曾侯乙墓。被人們譽為地下樂宮之明珠的編鐘出土,震動了中外音樂界。

該墓出土的青銅編鐘共65件,總重量達2500多公斤。出土時,編鐘依大小和音高為序,編成8組懸掛在三層鐘架上。全部甬鐘飾有碎龍交錯的浮彫花紋,大鐘還錯嵌紅銅,顯得富麗堂皇,下層正中是$鐘,鐘架為銅木結構,縱橫兩列連接成曲尺形,長7.48米,寬3.35米,高2.73米。7根橫樑和上層6個小圓柱為木質,其餘為青銅鑄造。橫樑上繪有彩色花紋和刻紋。兩端有浮雕或透雕的龍、鳥、花瓣形紋飾的青銅器。設計輕巧可觀。鐘架的中下層各有3名青銅佩劍武士承托鐘架橫樑,氣勢雄偉。整個鐘架堅實牢固,儘管承受重達2500多公斤的全套編鐘,歷時2400多年,至今仍能矗立如故。

這套編鐘以大小和音高為序組成8組,其音階結構與現今國際通用的C大調七聲音階同一音列,總音域包括5個八度,中心音域12個半音齊備,可以旋宮轉調。編鐘上的2800多字的銘文,多為音樂方面的,分標音銘文與樂律銘文二類樂律銘文中還有春秋戰國之際楚、晉、齊、申、周等國各種律名、階名,變化音名之間對應關係的記載。這些寶貴的資料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對先秦音樂史的認識。

編鐘出土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曾專題播出用編鐘演奏的古今中外的多種樂曲,真是令人「嘆為聽止」,國外音樂界人士驚嘆道:「世界音樂史應當重寫」。

沈括在《夢溪筆談、卷六、樂律二》中曾對古音律作了詳細的敘述,「古法,鐘磬每?十六,乃十六律也」。古代分一個八度音程為十二個半音,叫十二律。音階順序是: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比這高八度的音各加一個「清」字。這十二律加上清黃鐘、清大呂、清太簇、清夾鐘,就叫十六律。古代七聲音階中的宮、商、角、清角、征、羽變宮、宮七個音,相當於簡譜中的do、re、mi、fa、sol、la、si、do。古樂中常說的燕樂二十八調,是以七聲配十二律而得八十四調,但古樂中並不全用,隋唐以後,民間常用的燕樂根據琵琶的四根弦,作為宮、商、羽、閨(羽的高半音)四聲,每聲配七調(黃鐘、大呂、夾鐘、仲呂、林鐘、夷則、無射),作為燕樂二十八調。中世紀時,日本又吸收了我國的燕樂二十八調的調名,加上日本名稱,亦形成了日本二十八律的律名:壹越、斷金、平調、勝絕、下無、雙調、鳧鐘、黃鐘、鸞鏡、盤涉、神仙、上無。

古人為什麼用銅編鐘敲奏音樂,而不用鐵鐘呢?沈括在《夢溪筆談》中也說過:「鐵性易縮,時加磨瑩、鐵愈薄而聲愈下,樂器需以金石為準」。由此看出,古人不僅用銅鐘演奏,而且用銅鐘定音。這是銅的屬性決定的。

我們所見的編鐘,仔細觀察一下都是扁的,而不是圓的,這是什麼道理呢?沈括在《夢溪筆談》中也有論述:「蓋鐘圓則聲長,扁則聲短。聲短則節,聲長則曲,節短處聲皆相亂,不成音律」。所以作為樂鐘都是扁的,圓鐘是無法演奏的。在我國,除了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造了十六個金鑄的樂鐘是圓形之外,其他都是扁的。不過這個金樂鐘不是用來演奏的,只是作定音時用。

八十年代初期,湖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等單位,採用了激光全息攝影和掃瞄電鏡等現代化技術手段,對曾乙侯編鐘進行了研究,得出銅編鐘的合金成份、鑄造技術以及鐘體大小、鐘壁厚薄與音律的嚴格比例,為複製編鐘提供了科學依據,也讓更多的人能在編鐘的演奏中,領略幾千年前的荊楚雄風。

湖北省歌舞團還為此編演了《編鐘樂舞》,以偉大詩人屈原的愛國主義思想為核心,並以它貫穿全場,用「歌、樂、舞」融為一體的藝術形象,從楚國的風俗民情、祭禮、大典、農事勞動、出征作戰、宮廷宴樂等不同生活側面,展現了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楚先民廣闊的生活畫卷,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詩情,給人以美的享受、啟迪和教育作用。

銅編鐘,堪稱是中國古典音樂的千古絕響。

来源:中國文物世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