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的教育教不出合格的公民

作者:鄭酋午 發表:2012-07-15 16:5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8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基礎教育雖是一個動態的概念,但現在一般的看法是,基礎教育應該是高等教育之前的所有中小學(包括中等專業技能)的教育,它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關鍵部分。在世界各國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中,作為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基礎教育佔有重要地位。197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召開的高級教育計畫官員討論會上,對基礎教育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會議參與者普遍認為,「基礎教育是向每個人提供並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識、觀點、社會準則和經驗」的教育,「它的目的是使每一個人能夠發揮自己的潛力、創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獲得幸福成為一個有益的公民和生產者,並對所屬的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從世界各國的現實情況來看,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合格公民。因為合格的公民需要有倫理道德與遵守規則,需要生存與發展技能,需要有本國情懷與世界眼光,需要審美意識與分析能力,所以就需要進行:(一)品德、禮儀和社會規則教育、(二)公民意識教育、(三)傳統文化教育、(四)知識、經驗和技能教育、(五)文學、藝術和審美教育,等等。如果用這樣的標準來衡量我國的基礎教育,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基礎教育問題成堆,需要改進。我國中小學等基礎教育,在課程設計和教育內容安排上,很成問題。由於我們的教育是應試教育,很注重考試(比如,有小考、中考和高考等),學生把考試戲稱為「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所以知識教育佔80%以上的比率,並且學的東西大都是不實用的,甚至人的一生都用不上。知識教育中又特別注重理論形態與書本知識的教育,不注重實際能力與科研實驗能力的培養。這種情況反映在小學是以語文、數學和英語這三科為主,初高中是語文、數學、英語、地理、生物、物理、化學、歷史為主(高中文理分科,高考不考的有會考),雖然也很注重育人但從中小學到大學都是黨文化教育。其他的體育、生產實踐、美術和音樂等科目都是擺設,雖有設立但幾乎是應付和虛設。通過這種課程設計、課程內容安排以及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人,雖然書本與理論知識懂一些,但缺少實際操作能力和實驗、實踐能力,缺少分析與批判問題的能力,缺少公民意識、中國情懷和世界眼光。這樣的人,或是機器,或只是功利主義者,不是合格的公民。

當然,這樣的教育符合一黨專政的需要,也正是一黨專政,才能有這樣的教育制度設定、課程設計、課程內容安排和教育方式運用。要改變我國的教育現狀追溯到根本就是要首先改革我國的一黨專政制度。這是一個大問題,我們這裡不討論,只討論民主化後的中華基礎教育應如何設計課程與安排教學內容。民主化後的中國由於實行民主與法治,黨文化教育已經不需要,政治科(或稱思想品德科目)必須廢除,中小學校也再不搞應試教育,填鴨式教學將會被徹底廢除,理論形態的教育內容將會減少,實驗與實踐性的教育內容將會增加,各科都是並列性質的科目,都同樣重要,不論是語文、數學和英語,還是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和歷史,或是體育、美術、音樂和生產實踐等科目都將一視同仁。

除此之外,還必須開設禮儀、中華傳統文化、公民常識教育科目。禮儀、傳統文化和公民常識教育都是中國人的需要。

禮儀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形式。自古以來,中華社會就非常崇尚禮儀,有"禮儀之邦"之稱。孔夫子說過,「不學禮,無以立」。在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個人來說應該具備文明禮貌素質,否則無法立足於世。文明禮貌就是素質的前沿,注重文明禮貌,恰恰能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素養和思想品質。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和國家的臉面。禮儀是中華傳統美德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禮儀之邦,應為禮儀之民。知書達禮、待人以禮,應當是當代中國人的一個基本素養。

禮儀教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強烈要求。任何社會的交際活動都離不開禮儀,而且人類越進步,社會生活越社會化,人們也就越需要禮儀來調節社會生活。禮儀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語言,人在社會化過程中,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而禮儀教育是一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任何一個生活在某一禮儀習俗和規範環境中的人,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該禮儀的約束,自覺地接受社會禮儀約束的人,就會被人們認為「成熟的人」,符合社會要求的人。禮儀教育是文明教育體系中最基礎的內容,講文明、講禮貌是人們文明程度的實際體現,普及和應用禮儀知識,是加強文明建設的需要。禮儀的根本目標是要教育、引導全體公民自覺遵循禮貌道德規範以及相應的社交禮儀形式,提高人們的文明意識,養成人們文明行為的習慣,使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達到高度和諧與有序,努力推進整個中華文明程度的提高。

中小學生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地影響到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能幫助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能完善自身的道德品質,以便做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中國的中小學生應該學習什麼樣的「禮」呢?這個問題可以討論,不過,我個人的意見是應該學習幾千年來在中華社會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又符合現代社會的禮儀。

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科目的設立是培養中小學生具有中華情懷的需要。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包括儒、道思想以及文學、書法、繪畫、建築、彫刻等等,比如,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縱橫家、名家、兵家,等等)、宗教哲學(道、儒、陰陽、五行、八卦、命學,等等)和傳統文學(神話、詩經、楚辭、漢樂府、漢賦、南北朝民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等)、琴、棋、書、畫、中醫、武術、衣冠服飾、飲食廚藝,等等,何其輝煌!歷史上,有人曾經從「左」的方面全盤否定中華文化,比如,陳獨秀、魯迅等為代表,也有人曾經從「右」的方面全盤否定中華文化,比如,胡適等為代表,他們阻礙了中華文化向中華現代文化的轉型。毛澤東統治時期中華文化還曾經被徹底否定和一度中斷。從1978年算起到現在改革開放已三十四年,但還是有人企圖從左方面或右方面否定中華文化,其實,這些人對我國文化只是一知半解,不知道我國文化中雖有糟粕,比如,具體的社會制度、規範和禮儀(分封制、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三綱),這些已不適用於中國和世界,但我國文化也有更多超時代精神,比如,「仁義」,除此之外,還有「五常」(仁、義、禮、智、信)裡的「信」字和「四維」(禮、義、廉、恥)裡的「廉恥」二字以及中華文化的品牌「孝」字,等等也都是,它適合於千千萬萬個時代。

每個民族和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縱觀世界歷史,凡是偉大的民族都沒有長期自毀自己的文化和文明的,雖然有的國家也曾經自毀自己的文化和文明,但是當它一覺醒,它又會將自己的文明和文化恢復起來,比如,俄羅斯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從1949年開始中共建政,中華文明和文化遭到徹底破壞了,一直到現在還沒有真正恢復起來。這一現狀我們必須改變!

我國從黃帝建國以來就以「仁義」治天下,「仁義」發展到孔孟的時代他們便將其系統化。「仁義」已成為偉大的中華道統,其表現在政治上就是常講的「仁政」。「仁政」古代主要體現為愛民今天應是尊重和保衛人權。從漢代開始我國主要通過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來實踐仁政,應該說,在農業文明狀態之下,君主制是比較好的選擇,但是,現代工業社會之前的君主專制已經不符合現代工業社會。在工業文明中更多的是強調保障人權,現時代只有民主和法治才能從根本上保障人權,其他專制制度不能夠,一黨專政制度更不能夠。因此,要保障人權就必須廢除一黨專政制度,構建中華現代文明。然而,從中華古代文明到中華現代文明的構建要改變的是古代具體的制度、規範和禮儀,而不是中華道統及其他超時代精神。但是,我們繼承「仁義」這一偉大中華道統及其他超時代精神並不是為了簡單的復古,我們知道中華文明是偉大的文明,但我們不能只停留在古代或躺在古人的懷抱中,因為中華文明再偉大它也具有優秀和糟粕的成分,我們要繼承的是精華而不是全部。我們必須與時代一起前進,我們需要文化創新與發展,但這個創新和發展首先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的繼承,否則,它就不是中華現代文明。

中華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代表著作是《四書五經》,所以,我們的中小學應該開設《四書五經》這樣的課程,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到高中三年級安排完這一課程,從而讓中小學生習得中華文化。因為我們是中國人具有中華特性,我們的民族與世界各民族都有差異性,因此我們應繼承我國的文化和發展我們自己的文化,因為文化是我們身份的證明。

在未來三十年內我國具有發展成為與美國並駕齊驅的世界超強國家的無限可能性。所以,我們除了要在繼承中華文化優秀的部分外,還必須髮展自己的文化,只有這樣才能對人類文明有更大的貢獻。

公民常識科目的安排主要是為了與世界接軌,因為現在隨著工業化的進一步推進,世界大多數國家都已認可了「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等普世價值,我們雖然是中國人,但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也同時是地球人,具有同一性,我們必須認可普世價值,否則,我們無法與世界溝通。公民常識在世界所有民主國家的中小學校都開設的普及普世價值的課程,不能不設立。

現在中國反對普世價值的人主要是毛主義人士和中共特色派人士,他們認為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具有獨特性,不能接納普世價值。很明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有很多地方與普世價值相衝突,但這一條專制的路線已被世界潮流所否定,如果不想被潮流所淘汰的話就必須改弦易轍超越毛鄧前進。

我們中華社會最終是會融入世界潮流中去的,因為現在工業化已經進入信息時代,工業化的結果是治理模式的重大轉變,即用普世價值來改造舊的治理模式。現代可知的是適合於工業文明的普世價值已經成為核心價值,全世界的文化都圍繞普世價值這一核心來轉動。普世價值加本國特色就是本國文化和文明,比如,普世價值加美利堅特色就是美國文化和文明,同理,普世價值加中華特色就應該是中國文化和文明。從現在算起,我國再用七八年的時間就將完成工業化的任務,現代工業化的曙光已在中華顯現,我們能抗拒工業文明嗎?不能!而適合於工業文明的價值是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普世價值,所以,我們必須積極進取,凡是不符合普世價值的傳統都必須加以改造,以便使之適合於現代工業文明。

教育關係到中華民族的現代和未來,現在世界上還沒有發現有什麼比培養人更重要的,因為社會的一切都是人創造的作品,有什麼樣的人就會有什麼樣的社會。我們中國要保持中華特色又要與世界一起前進的話,就必須改造現在的黨化教育,重新安排教育課程與內容,我們的基礎教育必須既要開設中華文化與禮儀課程學習傳統文化與禮儀,因為這是保持中華特色的需要,同時,又要開設公民常識教育課程學習自由、民主、法治和人權等普世價值,因為這是與世界溝通並與時代一起前進的需要。總之,我們必須向西方學習,但我們又不能妄自菲薄,我們既不能簡單復古也不必全盤西化,我們搞教育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完成中華現代文明的構建並使到中華文明在不遠的將來輻射世界創造條件。

我們一定能夠完成這一偉大任務!

                                     

2012-7-5

(原標題:中華基礎教育與禮儀、傳統文化、公民常識課程的安排)

来源:來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