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在臺灣(組圖)

發表:2012-07-15 21:3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坐在臺灣教室中,與當地學生一起攻讀文憑,這在上個世代是無法想像的,但在現今的臺灣已是習以為常的景象。究竟為何會有這樣的改變?這些陸生對臺灣有什麼樣的看法?德國之聲訪問了兩名在臺的陸生。

夕陽西下,食堂中擠滿學生,部分人正埋首準備學期末的最後幾門考試,桌上擺滿成堆的教科書;其他人已經挨過考試,正在計畫如何度過假期。一部分的學生很快便要揮別校園生活,離開這所位於臺北近郊的私立大學。

即將離開校園的也包括這兩名20出頭的女學生,她們看起來和其他學生無異。這兩名學生自稱黃和劉,不願透露確切姓名。她們在赴臺灣前便受到警告,不要在當地與媒體進行談話。黃和劉來自中國大陸,以交換生的身份赴這所大學就讀。

來自蘇州的劉姓學生表示,她在得知能在臺灣完成部分學業內容時,立刻對這項交換計畫充滿興趣。

「我還蠻想去一個和自己生活的環境不太一樣的地方待一段時間,臺灣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四天後這兩名女學生即將踏上歸途。這一去可能不會再赴臺灣,因為大陸民眾無法隨心所欲到臺灣旅遊、就學或工作。兩岸間仍存在許多障礙和限制。劉姓學生親身經歷了兩岸文化的差異:「我指的是外在,或者說外表的環境,其實還比較相似。而且作為華人文化圈,他用的語言、文字基本是一樣的,所以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但是在有一些制度或思想上還是有差別的。」


臺灣今年積極開放大陸民眾赴臺旅遊或就學

來自中國中部的黃姓學生認為,臺灣的生活基本上比大陸放鬆,而臺灣的學生也比較悠哉:「感覺這邊整體節奏會慢一點,大家過得比較舒服的感覺。我說懶散也不完全是貶義,我覺得這跟社會發展形態有關係,可能這個社會到了這個程度,學生就會有這樣的一種傾向,大陸跟這邊的情況則不一樣。」

兩岸間緊張的政治局勢對她們的校園生活有一定影響,但並不扮演關鍵的角色。兩名中國學生表示,在與臺灣學生交流時她們絕不越過「紅線」討論政治;但通常她們根本不會遇到此類問題,因為她們的同學對統獨問題毫無興趣。

「其實好像有比較多的臺灣大學生並不是很想談政治問題。當然也有些人對政治很關注,因為我在這邊生活時間比較短,所以並沒有認識非常多的臺灣同學。」

諸多限制使陸生卻步

多年來臺灣便開放中國大陸學生赴當地大學就讀數月。在2008年政權交替後,國民黨進一步為陸生開啟赴臺就學的大門。2011年起,陸生甚至能報讀臺灣的大學,循常規取得學位。臺灣政府擴大開放的最重要原因是希望促進兩岸青年交流,避免相互產生成見。許多臺灣人對政府的做法則持懷疑態度。部分人士批評,臺灣的大學是想賺取陸生的學費,因目前大學數量過多,各校對於任何申請入學者都表示歡迎。其他民眾則擔憂陸生將搶走臺灣學生的工作機會。也有人認為,政府的做法是間接促成兩岸統一。為了安撫批評的聲浪,臺灣政府推出一系列限制措施,限制赴臺的陸生數為2000人,但第一年的招生數實際不滿1000人。

臺灣總統馬英九表示,諸多限制是招生不足的原因,並稱有關單位將鬆綁政策。馬政府的策略將在臺灣引發另一波的辯論。劉姓學生發現,臺灣的媒體對於招收陸生來臺的辯論比大陸媒體兩極:

「因為臺灣有多個政黨,他會有不一樣的聲音,會有反對者的聲音。中國也存在,但是主流媒體的聲音比較強烈一些。」

這名陸生進一步表示,中國媒體有許多針對臺灣的報導,內容包括臺灣經濟榮景不再。部分大陸評論家指出,臺灣民主的「混亂」政治情勢是造成經濟發展放緩的主因。劉姓學生表示更瞭解臺灣人的思維模式:

「臺灣人好像自己也很困惑,首先表現在經濟上,他們沒有辦法迅速的像幾年前這樣發展,臺灣的發展趨於平緩。但臺灣人同時有一種優越感,他們覺得雖然社會混亂,但是可以接納不一樣的聲音。這本來就是一個雙面性的東西,它既阻止了臺灣的進步,臺灣人也意識到這一點,但臺灣人在骨子裡面也以此為驕傲,因為這個社會的包容性會更強。」

陸生通過「生活和學習」接觸臺灣

黃姓陸生在臺灣開了臉書賬號,但很快她便必須放棄這個戶口,因為臉書在中國遭到禁止。儘管如此,她仍認為一些臺灣人的驕傲有些過度。

這些交換學生也曾在課堂上討論一些在大陸被視為禁忌的話題。一名教授表示,他曾在課堂上談論關於中國大陸的一黨制和傳統的專制統治,來自大陸的學生也積極參與討論。對陸生而言,更特殊的經驗應該是臺灣社會較大陸更為開放和友善:

黃姓學生說:「舉一個很小的例子:我有一次去超市買雞蛋,結果出來的時候手一抖把雞蛋全摔在地上,當時很尷尬,地上全是蛋。我手足無措很慌張,有一個小姐掏出她折好的購物袋給我、幫助我。我覺得人與人之間感情的交流比較豐富、順暢,大家比較珍惜彼此的感情。」

在接納更多大陸遊客和學生的過程中,臺灣政府正是希望讓大陸民眾對當地留下此類的印象。至於對於臺灣的看法是否有強烈改變,劉姓學生說:

「現在有很多人來臺灣旅遊,大陸團每天都有很多。但是他們透過旅遊能真正感受到的東西有限,而且大陸對臺灣的瞭解還算比較多,因為臺灣的文化業很發達,他們有很多我們熟悉的明星,或是出產很多電視劇,大陸這邊是可以看到的。交換生則是由生活和學習的方面接觸臺灣,和旅遊或聽臺灣的歌和看電視劇不太一樣,(看法)應該會有改變,對臺灣的學術發展情況也會有瞭解,但是很巨大的改變則很難說。」

来源:德國之聲中文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