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眼中的中國製造業

作者:水皮 發表:2012-07-22 12:2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4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經濟要持續高速增長,產業結構必須做出調整,粗放式的經營模式不可持續,所以升級換代是不少官員和學者掛在嘴邊的口頭禪,但是作為一個企業,作為企業主,他們的感受又如何呢?有多少人又能站在他們的角度想一想問題呢?

實事求是地講,來自長三角、珠三角中小企業的信息表明,上下脫節,雞同鴨講,不但成為我們清談的誤區,甚至有可能誤導決策。2008年之後去過東莞和溫州的人就能理解2012年GDP的增速下滑是必然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作為製造業根本的中小企業面臨的衝擊是巨大的,不但有原材料價格上升,人力資本上升帶來的利潤空間擠壓,甚至還有因為城鎮化農轉非而帶來的就業觀念轉變,民工荒正在成為劉易斯拐點之後的正常現象,這些因素決策層不能不考慮,如何確保製造業這個中國經濟的根本在國際競爭中擁有長期的優勢地位是迴避不了的一道大題目。

轉在這裡的文章,出自長三角一個企業主的第二代,可能都算不上富二代,因為從文中可以看出,這樣的企業基本上是在為生存而努力而拚搏,那點營收在交了稅,付了工錢之後也就所剩無幾,都為社會做了貢獻。從他們的內心講,大多數人是不願意子承父業的,即便無可奈何接過了父輩的事業,目前企業的生存環境也讓他們萌生退意,或許作者並不具備代表性,權作我們的參考吧。

製造業是中國經濟的根本,美國都在重振製造業,更何況我們?根本不能丟。

看到有朋友說廣州的企業在微利的情況下關廠,深有感觸,這裡我也說一下我們的情況。

工廠由我父母在1994年創立,地處長三角一個經濟水平極高的城市。主營業務是機械加工。

1994年創辦的時候固定資產約在兩百萬元左右,沒有自己的廠房,但這個行業的機械價值很高,200多萬元幾乎都是機械價格。

父親以前就是國企副廠長,業務能力極強。從1994年建廠到2006年,每年保持15%的增長率。2006年企業達到發展高峰期,規模為150人,年營業額2500萬元,毛利潤在30%左右。

那個時候父親有了產品線更新換代的意識,開始積攢資金準備更新生產線。一條進口的自動線大約需要1000萬元左右。當時空餘資金大約有500萬元左右,原本考慮在2007或2008年上自動線。

2006年的時候當地政府對工業園區重新規劃,需要我們搬廠房。當時江浙各地都在爭相新建工業園區,然而縣鎮財政缺乏足夠的資金,所以他們就採取了一些今天看來十分不當的策略:

政府要求當地企業搬遷進入工業園區,然而工業園區裡是毛坯廠房,既不符合工業廠房的標準,更無任何裝修。地方政府當時承諾,各廠以租賃的形式搬入新廠區,自己支付廠房改建和辦公區裝修費用。幾十家企業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只得同意遷入工業區,搬廠,廠房改建裝修,父親耗去了大約500萬元資金。原先十幾年的積累幾乎化為烏有,更新生產線計畫無限期擱置。

2006年時通脹已經加劇,原材料價格大規模上漲,廣東地區的民工荒首現長三角。父親當時為了留住工人,2006年給工人平均加了10%的工資。2007年開春,我們直接雇了大巴到安徽和鹽城接工人回來上班。那時廠裡一線工人月平均工資為1200元,包吃住。

2007年鋼材和工業用油價格上漲,毛利潤下降了10個點。父親開始著急。他把剩餘的資金投入了當時瘋漲的股市,想賺一部分錢,再貸款更新生產線。從行業形勢來分析,更新生產線勢在必行。結果遭遇2007年A股慘跌。通過股市盈利這條路是走不通了。

2008年全球經濟開始下滑,我們廠的主要客戶,日本方面的訂單量急劇下滑。父親意識到工廠可能出現前所未有的困局了,開始採取裁員措施。2008年底裁掉了三分之一的工人。

2009年的時候有新聞說浙江民營企業開始出現倒閉潮。我們原先的供貨方,浙江的微型企業,紛紛停擺。

2010年的時候工人工資繼續瘋漲,普通一線工人月薪2000元都留不住。食堂裡燒飯的阿姨,每天工作4個小時,給1500元還嫌少。但當地在進行大規模拆遷,很多原先兩三層樓的房子都換到三四套房。當地的工人在拆遷後一下子就坐擁了好幾套房產,賣掉一套變現都有五六十萬元。區區一兩千的工資他們已經不放在眼裡。這大概也算是房地產行業對實體行業的一個另類衝擊吧。

2010年傳聞政府要加大對民營企業和微型企業的輔助,可是只聞打雷,不見下雨。貸款標準一樣很高。2010年民間借貸開始流行,我們接觸了一些民間借貸機構,年利率幾乎都在40%以上。民營實體行業很難有這樣的利潤率。我不知道都是什麼樣的企業在向他們貸款,但是我們這樣的肯定不行。

2010年的時候賬面出現虧損,這是開廠16年來的第一次。

做機械企業的可能知道,這個行業資金充沛率要求極高。拿到一個訂單,人家什麼都還沒付,就需要墊原材料費,各種原材料先進入,出產品,送貨,最後人家可能還是給你一些陳代匯票,需要一兩個月後才能兌現。這其實就是在原價上打了個折扣。

但是沒辦法,這樣的單子也只能接,這樣的客戶也得做。廠裡有些骨幹跟了父親快三十年了,都把這廠子看成是家了。

2010年的時候勞資糾紛開始逐漸增多,新來的工人做兩個月就提要加工資,不然就走人。要知道工人從入廠,到能出產品,差不多就需要兩個月左右的培訓時間。我知道他們也沒辦法,外面工資現在都開得很高,不給我們做,他們可以給別人做。

2010年底的時候,一線工人幾個核心崗位月薪已經漲到5000元了。我父親一年忙到頭,過年的時候對我苦笑了一下說,今年白幹了。

2011年繼續困難,父親開始了改革,進一步大規模裁員,人數從100降到了不足40!

說來好笑,都說生意越做越大,我們卻是越做越小。訂單我們已經不具備消化能力,開始進行大規模收購。也就是說,我們開始逐漸從一個生產型企業,變成了一個倒爺,只把檢驗關。而這些事情是絕對不能被上家知道的。大客戶有人來視察時,我父親是招呼親戚都來幫忙,全部站到生產線上去裝樣子。

如果這樣的困局僅發生在我們一個廠,或者我們一個行業身上,那也沒什麼好說的,我們認命。可事實是,民營製造業幾乎每一家都面臨與我們一樣的困局,區別只是程度多少而已。

鎮裡的企業家每年都會聚會,探討問題。今年的會剛開過。2006年的時候是200人開會,今年只剩六十幾人。除了兩家企業是鎮政府重點扶持對象,年營業額過億外,其他的幾十家企業幾乎都面臨一樣的困局。年度大會變成了訴苦大會。

我總結了一下,主要是以下幾條:

融資渠道極度困難。銀行幾乎不給微型企業貸款。拿長三角來說,年營業額5000萬元以下都算微型企業。浙江那邊2009年就開始有民企大量倒閉,後來老闆們變聰明瞭,走之前去狠借一筆高利貸,然後全家出國。

瘋狂上漲的人力成本。一定有人有這種心態,覺得我們做企業的工人工資高了就抱怨。其實不是的!人力成本上漲我們可以接受每年5%-10%,但不是每年30%的跳漲。這會打破民企原有的生產規劃和生產布局,90%的企業倒在了生產線更新換代的前夜!

房地產打擊了民營企業家們的動力。很多企業家都和父親一樣,後悔沒在賺錢的時候多買幾套房。那些掐准了的企業家們,2006-2011年持續炒房,沒人去在意企業的發展。以父親的一個朋友為例,2004-2009年,平均每年購入兩套房,2010年工廠日子不好過,直接關廠了事。這真的是我們的政府想看到的嗎?企業家全去炒房?而作為製造業大國的中國,沒有了民營企業,沒有了在低端產業鏈低利潤裡掙扎的民營企業,幾個億的就業人口到哪裡去?都去國營企業?還是都去做公務員?

我並不是想抱怨什麼,我只是想知道,如果像我父親這樣業務能力強,兢兢業業心無旁騖曾經創造了無數成功的企業家也走到這步田地,還有多少民營企業能生存得很好。

来源:華夏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