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和城市是否發達文明,一場雨足矣

發表:2012-07-23 00:0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7月21號,北京遭遇特大暴雨襲擊,導致城市交通大面積癱瘓,市民開車如行船,許多低窪處成為天然「游泳池」。暴雨如注,首都北京一夜之間變成了汪洋澤國,路面塌陷,地鐵積水,行人車輛被洪水圍困,僅北京城區已造成10人遇難。據新華網的報導,北京21日迎來40年來強度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降水,北京市氣象部門為此發布了自建立天氣預警制度以來第一個暴雨橙色預警。截至當晚22時,最大降雨量已達366毫米,全市平均雨量達147毫米,北京網民戲稱這是「老天爺在摸黑倒水」。

21日雖然是個週末,但這場北京氣象史上罕見的持續強降水仍然帶給人們不少麻煩。「這哪裡是在開車,明明是在開船」。 市民袁先生告訴記者,他在西南四環回家的路上「倍感煎熬」,「我在車里特別緊張,一直在想熄火了怎麼辦」?袁先生說,水最深的地方齊到車窗,「前面是浪,後面也是浪,旁邊的車一過,一人高的大浪就掀了過來;車底下都是轟隆隆的水聲,簡直就是在開船;最可怕的還是雷,就爆響在耳邊,每一聲都以為是自己的車炸了」!

京城部分地段的積水簡直可以用「駭人」來形容,記者在蓮寶路看到,過馬路的人們都在齊腰深的水中前行。而麗水橋城鐵南側的積水更是形成了一個10米見方的天然「游泳池」,很多試圖通過的行人,走到齊腰深的地方就又嚇得退了回來。一個年輕人提著皮鞋站在水中對新華網記者說,我看見有微博上說,老外游泳回家,如果水一直不退的話,我也打算游回去了。記者在北京西站北廣場過車通道看到,截至20時57分,那裡被淹的十幾輛車已經拖出了七八輛,據車主說還有四輛在裡面,但記者只能看到其中兩輛的車頂。

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習慣了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的雄壯,而下水道,如同一座城市的血脈,流動的是這座城市的生命與活力。只是,出於明顯的政績考慮,一些政府官員寧願拿錢建築一幢幢高樓作為炫耀的資本,寧願把資金撥付給暴雨時的全力救援,卻未曾想過咬緊牙關在排水系統上大幹一番。下水道對於中國的城市而言,無疑是一處硬傷,一根軟肋。齊魯網上作者王百慶的文章說,在當代中國,有兩個城市的排水系統還算「先進」。一個是青島,另一個是千年不澇的江西古城贛州。

有專家指出,青島市老城區的排水系統是中國最完備的,而這最好的排水系統卻是100多年前由德國人修建的,當時被德國人以公共衛生問題來看待,其中的雨污分流模式至今中國有很多城市都未能做到。近年來,城市建設力度加大,各處滿城挖,地形地貌有很大變化,自然空地不足,對雨水吞吐不及時。建設管理過程中方案不夠完備,急於看到高樓拔起,卻忽視地下管道系統建設。每遇暴雨,便呈現出一幅"哮喘"的病態,必然會讓城市窘態百出,狼狽不堪。

除此之外,一場暴雨引發的救援成本究竟值不值得?一旦暴雨來襲,政府管理者就會注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全面展開救援,最終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和生命傷亡。息事寧人過後,繼續按照原先的城市規劃建設理念前行,提心吊膽地盼望著暴雨不再來臨。生命傷亡,財產損失,資源浪費,到頭來一切原本可以避免,卻最終被歸咎於兩個字:天災。下水道無疑已成為城市的一處硬傷,一場暴雨,如果不能讓城市建設管理者從中汲取教訓、做出改變,那麼所謂的未雨綢繆只能當做一句笑談。

綜上所述,網易評論的點評說,雨果在《悲慘世界》中曾經說過,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良心」。反觀中國近現代的城市進化史,大多都是一路表面光鮮地走來,而忽視了真實的內在。所以,正如臺灣作家龍應臺所說,驗證一個國家和城市是否發達和文明,一場雨足矣。

原題目:北京遭遇特大暴雨 街上能游泳開車像開船

来源:法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