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貧富差距的「中國國情」?

作者:邱 林 發表:2012-09-06 04:5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對於中國的貧富差距,儘管中外的統計結果各不相同,但幾乎沒有人否認,中國已經步入了全世界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列。這讓我們產生一種憂慮。因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中國正日益分裂成一個以貧富劃界的國度。

這並非聳人聽聞。2011年年中,由美國「美林全球財富管理」機構和法國凱捷諮詢公司發布的第13份年度《世界財富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內地的富豪人數已經超越英國,名列世界第四。而2008年,中國的人均收入卻在全球179個國家中排名第109。

而近期由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甘犁領銜的研究團隊發布的國內首份《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稱中國家庭淨總資產高出美國家庭21%,而城市戶口家庭的平均資產達到247萬元,全國的自有住房擁有率達到89 .68%等一系列數據,引發了廣泛的爭論甚至質疑。

《調查報告》認為,中國目前10%的家庭資產佔整個家庭總資產比例是84 .6%,而美國只有59%。從該報告採集的數據看,國內收入不均,資產更加分布不均。但有一點卻是無法迴避的現實,只要我們看看「中國1%的家庭掌握全國41.4%的財富」這一數字,就再明白不過了。

這個數字不僅遠高於今天成熟的資本主義國家,也遠高於當日深處「鍍金年代」的美國。1929年的美國1%的家庭擁有國民財富的31.6%導致了全球大蕭條,而現在1%的家庭掌握中國41.4%的財富,按照這個理論預測,中國的危機還在後頭。

財富過度向少數人嚴重傾斜,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嚴重的制度性腐敗和資源壟斷剝奪了絕大多數國民的發展和競爭機會。從中長期看,財富過度集中於少數人勢必從根本上侵蝕中國競爭力根基,貶損有關生產要素價值,阻礙新一輪增長週期到來,最終可能引發資產泡沫破碎、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的惡劣後果。

有人將這種情況稱之為「中國國情」。但這個說法引起坊間不少質疑。

現在,「中國國情」和「國際慣例」恐怕是有關部門用得最多得兩個詞了。有網友撰寫博文稱,「出現第一個詞肯定被拿來當作貧富差距的遮羞布;出現第二個詞肯定是磨刀霍霍向牛羊。」在貧富差距問題上,舍「國際慣例」而取「中國國情」,怎麼看都有拿國情當遮羞布的嫌疑。

中國貧富差距大是個無須爭論的事實,但以「中國國情」為由給貧富差距打上「國情折扣」並不合理。由於政府對經濟有超強控制力,而且權力監督機制的缺失,使得靠近權力就等於靠近財富。這個封閉的體系自然會使得贏者通吃,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而且,只要這個體系繼續封閉,差距就會繼續擴大。

當然,部分學者將中國貧富分化加劇的原因歸咎為市場經濟。但市場經濟的歷史事實告訴我們,一個真正自由開放的市場,並不會造成難以容忍的貧富差距。因為,自由市場是一個開放的體系,開放所提供的機會均等使得人人都有機會白手起家。相反,一個以行政權力做後盾的封閉體系,才會造成真正的壟斷,扼殺公平競爭,繼而造成過大的貧富差距。

獲得過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約瑟夫·施蒂格利茨在新書《不平等的代價》中指出,不平等會削弱民眾對政府的信心,損害民眾的效率和總體經濟,甚至會破壞人們對法治的信任。由於嚴重且不斷加劇的不平等,我們正在付出代價。由於社會不平等很可能會繼續惡化,如果我們不採取措施,我們付出的代價也很可能會越發慘重。

如果說施蒂格利茨的論著對不平等現象的根源及其危險性做出了認真而客觀的分析,那麼,上面提到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就是對中國貧富差距的生動寫照。這說明,施蒂格利茨的觀點的具有普世價值的。

事實上,中國貧富差距的客觀存在,兩極分化的嚴重性,與社會的不平等和分配不公有密切關係。是每一個關心國家命運的人都不能無動於衷的。作為各級政府官員,如果不能面對問題,也就談不上解決問題。若不能在解決貧富差距上有效作為,則和諧的願景將更多停留在話語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