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聯合銀行(UBS)今年9月發布的報告顯示,北京和上海的購買力在全球位居最低一檔,在72個被調查城市中排名分別為58和63,購買力僅為最高城市蘇黎世和紐約的1/3,約為香港和臺北的4到5成。

為了使「我賺的錢有多值錢」這個問題更形象,該報告參考各地物價和工資水平,計算出在全球各大城市購買大米、巨無霸和iPhone分別需要工作多長時間。結果顯示,在北京和上海購買1千克大米和1個麥當勞巨無霸的工作時間均與各大城市平均線接近,而在購買iPhone時表現出顯著差異,在北京工作184小時的工資才折合一部iPhone,是蘇黎世和紐約的七八倍,甚至不如開羅和曼谷。在工資水平相對較高的上海也要142小時。由此看出,中國的工薪族的購買力應付吃飯不是問題,但想買更高檔的消費品和奢侈品時,就要付出比歐美發達國家多達幾倍的勞動時間。儘管中國是全世界使用iPhone人口最多的國家,但離「富裕」的道路依然太遠。

無論是iPhone還是其他等價甚至更高價的消費品和奢侈品,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工資水平,二是物價,兩者的浮動影響了購買力水平。能最快賺得iPhone的城市是蘇黎世,只需要工作22小時,在紐約也只需要27.5小時。看起來最讓人絕望的是菲律賓,由於工資水平極低,即使在首都馬尼拉,也要辛苦工作435個小時才能購買一部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