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素姬:免於恐懼的自由(圖)

發表:2013-01-01 13: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謹以此譯文獻給所有追尋自由和因追尋自由而遭受磨難的人們:「請不要放棄希望,沒有理由灰心喪氣!」

------------------------------------


昂山素姬在向民眾發表演講(網路圖片)

是恐懼而非權力導致了腐敗。掌權者因恐懼失去權力而腐敗;屈服於權力的人,因恐懼受到權力的傷害而腐敗。大多數緬甸人都熟知四種腐敗(gati)。貪慾之腐(chanda-gati),為了貪贓或為了自己所愛的人而偏離正道;偏狹之腐(Dosa-gati),用錯誤的方式刁難自己所憎惡之人;愚昧之腐(moha-gati),因無知而步入歧途。而四種腐敗中,最為惡劣者或許當屬恐懼之腐(bhaya-gati),因為恐懼(bhaya)不僅扼殺和慢慢摧毀了所有的是非觀念,它還常常是其他三種腐敗的根源。

就貪慾之腐而言,除了來自純粹的貪婪,這種腐敗還可能源於對親友之情的患得患失,因而害怕被超越,害怕受屈辱,害怕遭傷害,這些恐懼都會以某種方式催生惡念。如果不能掙脫恐懼的鎖鏈,自由地追求真理,那麼愚昧也將難以被驅除。恐懼與腐敗的關係是如此密切,那麼在任何瀰漫著恐懼的社會裏,各種形式的腐敗根深蒂固也便不足為奇。

經濟困難一直被視作1988年由學生示威引發的緬甸民主運動的主要原因。確實這些年來,朝三暮四的政策、失當的官方舉措、飛漲的通貨和實際收入的下降等因素已經讓這個國家深陷經濟泥潭。但是,讓秉性溫良的人民喪失耐心的原因,除了維持生計的艱辛,更有受制於腐敗和恐懼的不堪的生活方式帶來的屈辱感。

學生抗議針對的不僅僅是他們同伴的死亡,還針對被一個極權政府所否認的生活的權利——這個政府剝奪了現實生活的意義,也斷絕了未來生活的希望。由於學生的抗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眾的沮喪,示威很快發展為一場全國性的運動。運動的熱忱支持者有些是商人,他們已經掌握了必要的技巧和人脈關係,在體制內不僅能養家餬口,而且已然發家致富。但是他們的富裕並沒有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安全感和成就感。他們定然明瞭如果他們和他們的同胞,無論什麼樣的經濟地位,試圖成就一種有價值的存在方式,那麼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即便不是充分條件,也至少是一個必要條件。緬甸民眾已經厭倦了朝不保夕、任人擺佈的生活狀態,他們覺得自己就好像是當權者的「掌中之水」:

或許,我們如同
掌中之水,翠綠清涼
但也許,我們只是
破碎的玻璃,不堪一握。

細小而銳利的玻璃碎片,閃爍著捍衛自己抗拒壓榨的力量,是勇氣之光的生動象徵。而這樣的勇氣,正是那些志在擺脫壓迫桎梏的人們的精魂所在。先父昂山將軍視自己為一名革命者,他為了那些在艱難時期困擾緬甸的各種問題,不屈不撓地尋求答案。他勸告民眾去培養自己的勇氣:「不要只是依賴他人的勇氣與無畏。你們每一個人,都必須為了成為一名具備勇氣和大無畏精神的英雄,而做出犧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享有真正的自由。」

在一個恐懼成為日常生活無法擺脫的一部分的社會中,人們若想潔身自好,對於那些有幸生活在法治國家的人們而言不是那麼「一目瞭然」的。因為法律不僅僅通過給冒犯者公正的懲處來防範腐敗。法律還有助於創建這樣一個社會——人們無需依賴腐敗行為,便可以滿足保全人類尊嚴所必需的基本訴求。在這樣的法律缺失的地方,守持正義原則和社會行為規範的重擔落到了普通民眾的肩上。他們持之以恆的努力所產生的累積作用,將會把一個理性與良知被恐懼所扭曲的國家變成法治之地——能夠提升人追求和諧與正義的願望,同時遏制人性中那些不可取的有害屬性。

巨大的技術進步創造了致命的武器,可能已經被強權和不人道者用來統治弱小無助者。在這樣的時代,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層面上,都亟需在政治和倫理之間建立一種更加密切的關係。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宣稱:「每一個人和社會機構」都應該努力爭取提升全人類共同享有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不論任何種族、國籍或宗教。但是,只要世界上還存在其權威來自強制而非民眾授權的政府,還存在將短期利益凌駕於長遠和平與繁榮之上的利益集團,那麼為保護和促進人權而進行的國際協作,就最多依然只是一個部分實現的理想。那些強權壓制的受害者還將在保護人權的競技場中進行抗爭,他們必須從自己內心的精神財富中獲得力量,來捍衛他們作為人類大家庭一員所擁有的、不可剝奪的權力。

真正的革命是精神上的,源自一種理智的確信——有必要改變那些形成一個國家發展道路的精神理念和價值觀。如果一場革命僅僅旨在改變政府政策或體制,從而改善物質生活條件,那麼這樣的革命鮮有成功的機會。如果沒有精神上的革命,那些在舊秩序下產生邪惡的勢力還將繼續起作用,會對改革和重建形成持久威脅。僅僅要求自由、民主和人權是不夠的。在鬥爭中還必須堅持一個統一的決心,去為了持久的真理做出犧牲,去抗拒貪慾、偏狹、愚昧和恐懼的腐化影響。

一個人應該永遠言行一致,先父昂山將軍一以貫之地展示他的勇氣——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勇氣,更有精神上的勇氣,這樣的勇氣讓他能夠實話實說,信守諾言,接受批評,承認缺點,改正錯誤,尊重反對派,與敵方商談,讓民眾作為他領袖價值的裁判。正是由於這樣的道義勇氣,他將永遠受到緬甸民眾的愛戴與尊重——不僅作為一名戰爭英雄,更是作為一個國家的靈感與良知。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描述聖雄甘地的語句,也同樣適用於昂山:「他的教導的精髓,在於無所畏懼和堅持真理,與此相應的實際行動,以及對大眾福祉的恆久關注。」

一個是非暴力理念的偉大使徒,一個是國家軍隊的創建者,甘地和昂山個性迥異。但是,由於無論何時何地,極權統治對人類的挑戰都有其必然的共性,因而那些奮起回應這些挑戰的人,也有相似的內在稟賦。認為甘地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是給印度民眾植入了勇氣的尼赫魯,在政治上是一位現代主義者,但是當他評估20世紀獨立運動的必要條件時,他發現自己回溯到了古代印度哲學:「一個人或一個國家最偉大的天賦……是無畏,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勇敢,更主要的是在心靈上趕走恐懼。」

無畏或許是一種天賦,但更可貴的是通過後天的努力獲得的勇氣,那種通過培養抗拒個人行為被恐懼所掌控的習慣而獲得的勇氣,那種可以被稱做「壓力之下的氣度」的勇氣——歷重重高壓而彌新的氣度。

在一個無視基本人權存在的社會制度中,恐懼會成為一種日常秩序。害怕囚禁,害怕酷刑,害怕死亡,害怕失去朋友、家庭、財產或生計,害怕貧窮,害怕隔絕,害怕失敗。有一種最為隱蔽的恐懼,披上了常識甚至是智慧的外衣。它將有助於保全人的自尊和固有尊嚴的日常細小的勇敢行為,斥為愚蠢、魯莽、無關緊要或徒勞無用。在「強權即真理」的鐵腕統治下的民眾,要想把自己從令人萎頓的恐懼的瘴毒中解脫出來並非易事。然而,即便是在最殘暴的國家機器之下,勇氣依然一再崛起,因為恐懼不是文明人類的自然狀態。

在為所欲為的強權面前,勇氣和堅韌的源泉常常在於一個堅定的信念——堅信倫理原則的神聖不可侵犯,以及與此相伴的一種歷史觀——儘管面臨種種挫折,但人類的境況,始終行進在精神和物質共同進步的路徑上。人類與動物最大的差別,在於自我改善和自我救贖的能力。人類責任感的根源,在於心懷完美的理念、成就完美的渴求、找尋通向完美之路的理智,以及遵循這條道路的堅定意志——哪怕沒有實現最終目標,至少也要超越個體的侷限和環境的制約。對一個適應理性和文明人類的世界的展望,讓人變得勇敢,讓人願意忍辱負重去建設一個免於貪慾和恐懼的社會。人們不可將真理、正義、慈悲等理念棄若敝履,因為這些理念,常常是對抗暴政的最後壁壘。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更桑東智譯文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