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女人 長孫皇后

作者:歷史上的那些事 發表:2013-01-06 14:0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她用偉大的母性溫暖了一個時代,也給我們留下一個不朽的傳奇。  -----題記  

愛護丈夫以情為本

長孫皇后是隋朝一位將軍的女兒,身上流有鮮卑族的血液。《唐書》上說她「少好讀書,造次必循禮則」,自小便顯示出非凡的一面。她的舅舅高士廉曾給她算過卦,卜卦的人說她「坤厚載物,德合無疆」,貴不可言,以後必將「輔相天地之宜而左右人也」。
  
這自然是史官的奉迎和迷信的附會,但她的性格中,確實有一種剛柔相濟的迷人力量,溫敦大氣和端莊文雅如此和諧地體現在她身上。她十三歲時便嫁給比自己僅大兩歲的李世民為妻,恩愛異常。李世民是一位了不得的大英雄,十八歲時便勸自己的父親李淵起兵扯起義旗,反對混蛋皇帝隋煬帝楊廣,終取得天下。在這個過程中,長孫皇后一直是李世民的賢內助,幫了不少忙。
  
當初,天縱神武、野心勃勃的李世民,並不甘只做一個小小的秦王。因此,他積極收攏人才,暗暗積蓄力量,或是招募如尉遲敬德、秦叔寶等大批驍勇武將,或是禮賢長孫無忌、房玄齡等諸多名士文臣,先期建立自己的「影子」內閣,為奪取皇位做好準備。因此他的天策府,當時有「小朝廷」的叫法。這也就難怪當時有人對李淵說:「秦王恃他大勛,不服居太子之下。」
  
為了博取父親的好感,也為了「隱太子猜忌滋甚」,長孫氏便在丈夫的授意下去皇宮做「臥底」,「孝事高祖,恭順妃姘,盡力彌縫,以存內助」,這樣,一方面可以穩住老父的情緒,也可以積極探聽太子黨及朝廷的風向。估計後來李世民向老父親告太子「淫亂後宮」的狀,她也搜了不少材料,做了不少工作。於是,後來當李世民精心策劃併發動「玄武門之變」,乾淨利索地除掉自己的政治對手(也是自己的親兄弟)時,長孫氏才會「親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後來,在她病死前還親自囑咐太宗,對當時兵變的功臣房玄齡要「非有大故,願勿棄之」,因為「玄齡事陛下最久,小心謹慎,奇謀秘計,皆所預聞,竟無一言漏泄」,這說明長孫皇后有一個冷靜的政治頭腦,她早就充分認識到政治鬥爭中「奇謀秘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對於丈夫「親執弓射殺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未來的長孫皇后並未抱「婦人之見」,哭哭啼啼,而是心安理得地跑到一線,親自犒勞慰問,這不但說明她有著過人膽識和理性智慧,而且見證了她對丈夫的愛有多濃、情有多深。

輔佐君王以賢為本

雖然後世對李世民以殺弟弒兄的非正常手段取得皇位而喋罵不休,可實事求是地講,他是一個好皇帝。他剛即位後,便命令「縱禁苑所養鷹犬,並停諸方所進珍異」,還放「掖庭宮女三千餘人」,政尚簡肅,如此這般,自然天下大悅。

大概正是長孫氏在玄武門事變中表現得體,李世民才會如此敬重她,即位後馬上立為皇后,而且常常和她「論及賞罰之事」。長孫皇后雖然很有見地,可她有自己的原則,深知古來婦人亂政專權的禍害,因此她引用古人「牝(母)雞之晨,惟家之索」的話,說:「我一個婦道人家,怎能隨意議論國家大事?」有意思的是,唐太宗還是很固執地講給她聽,但她保持沉默,「竟不之答」。

不過,關鍵時刻,該說話時她還是會說。但她懂得如何巧妙利用母性和妻性的「潤滑劑」,使得太宗得以溫柔而不傷體面的提醒。《資治通鑒·唐紀十》裡記載有兩件小事,最能說明問題。

說有一次長樂公主出嫁,因為她是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的掌上明珠,所以想所配嫁妝比永嘉公主加倍。永嘉公主是唐太宗的姐姐,出嫁時正逢唐初百業待興之際,因而嫁妝比較簡樸;而長樂公主出嫁時已是貞觀盛世,國力強盛,要求增添些嫁妝本也不算過分。可魏徵聽說此事後認為長樂公主之禮若過於永嘉公主於情於理皆不合。唐太宗對魏徵的意見本來是不以為然,就隨口告訴了妻子。長孫皇后不以為怒,反以為喜,讚嘆道:「妾亟聞陛下稱重魏徵,不知其故,今觀其引禮義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然而又巧妙地補充道:「妾與陛下結髮為夫婦,情深意重,仍恐陛下高位,每言必先察陛下顏色,不敢輕易冒犯;魏徵以人臣之疏遠,能抗言如此,實為難得,陛下不可不從啊。」後來,長孫皇后還稱派人賜給魏徵絹四百匹、錢四百緡,並溫言勉勵他。

還有一次,魏徵不知何故又在朝廷上惹怒了唐太宗。唐太宗罷朝回宮,怒氣沖沖地說:「會須殺此田舍翁。」長孫皇后問是為誰發這麼大的脾氣。天子說是魏徵,因為每每當廷給他難堪。長孫氏沒說什麼就退了下去,換了一身莊重的朝服站在庭前。李世民很驚訝地看著盛裝的妻子。長孫皇后一本正經地解釋道:「妾聞主明臣直;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賀!」唐太宗聽了先是一怔,即而欣喜,臉上烏雲一掃而空。

也許正是「淑問不已,柔風允塞」的長孫皇后,賜予臣子溫柔的力量,使得魏徵犯顏直諫多了幾份豪然的底氣,也使得冰冷的政治有了一點人性的溫度,終也成就了一位聖明的君王。直到生命的最後,長孫皇后還惦記著「譴歸第」的賢相房玄齡,向她深愛的君王提醒賢臣的價值,為她關心的臣子爭取報效的機會。

治理後宮,以德服眾

作為母儀天下的榜樣,長孫皇后深知她的舞臺在什麼地方。她也深知皇宮人性的微妙和關係的複雜。因此,最好的治理辦法便是以身作則,以賢淑無私的德行默默感化,為後宮表率。史書上盛讚她的簡樸。不僅她自己的服飾什物非常簡樸,而且她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都以夠用為限,從不鋪張。

就是對自己的兒子,也同樣提出克制物慾的要求。當時太子李承乾的乳媼遂安夫人奏請增加東宮什器,長孫皇后便直截了當地告誡說:「太子患無德與名,器何請為?」不留餘地地拒絕了東宮增加用度的請求。但對於後宮宮人,她又是極其寬容的。每逢後宮有人惹怒了皇上,她會先順著皇帝的意思將其「繩治」,可等皇帝怒氣消了,她又多半會替其開脫,「終不令有冤」;當時,有個妃子生下豫章公主便不幸死去,皇后就將其收養身邊,視為己出;如果下邊的妃子宮人有了病,她也會派人送藥,並親自前去看望撫慰。正是這些溫馨感人的細節,終使得「下懷其仁」,後宮終不再冰冷,而呈現出一派祥和溫馨的氣氛。

當初,長孫皇后還蒐集了古代婦女的事例,親自編撰了一本《女則》,共十篇,在裡頭批評了漢明德馬皇后不能「檢抑外家,使與政事,乃戒其車馬之侈,此謂開本源,恤末事」。而她寫這本事的目的只是為了「自檢」,並沒有留傳後世的野心。等她去世後,才被呈奉給皇上。唐太宗看了後痛哭不已,給身邊的臣子看,說:「後此書可用垂後,我豈不通天命而割情乎!顧內失吾良佐,哀不可已已!」
  
自醒的目的,是為了更加清醒地面對現實的人生。當初,李世民預備起用妻兄長孫無忌來輔政的時候,長孫皇后就堅決地表示反對。因為她認為這樣會重蹈漢代呂、霍的覆轍,使朝廷和自己的家族都捲入本可避免的政治漩渦裡。後來,在她病情漸有不起之勢時,太子李承乾建議奏請大赦囚徒,度人入道,為母后祈福,可她堅持不許,因為她清醒地知道「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為惡。若行善無效,何福可求」。她深明大義,終不願因為自己而亂了國家的法度。就是在她彌留之際,尚殷殷囑咐唐太宗善待賢臣,不要讓外戚位居顯要,並請求死後薄葬,一切從簡。但這一次,皇帝沒有聽她的話,他下令建築了昭陵,氣勢十分雄偉宏大,並在墓園中特意修了一座樓臺,以便皇后的英魂隨時憑高遠眺。他以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賢妻的敬慕和懷念。

她匆匆地走完了她三十六年的人生歷程,雖然短暫,但並不影響她的完美。在她當皇后時,朝野上下都是一片讚聲,便是後世,史筆所記也給予她「乾坤輔佐之間,綽有餘裕」的高度評價。

有一個有趣的細節,在《觀世音經信箋注》中所載,長孫氏小字「觀音婢」,那麼,這是民間善意的附會還是一種奇特的巧合呢?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只需記得,歷史的長河裡,一位菩薩心腸的皇后,曾經留下永久的感動和溫暖的傳奇。

千古一嘆

正如《劍橋中國隋唐史》中總結的那樣:「貞觀之治」的概念一直是有力的政治象徵,不僅終唐之世如此,而且對整個中國歷史說來也是如此。它甚至可以成為蒙古的忽必烈、滿清的乾隆和日本的德川家康的政治樣板。那麼貞觀之治象徵什麼呢?「象徵著君明臣賢;文治武功皆有可觀;還比較隱蔽地象徵了操控歷史話語的士大夫們所信奉的政治理念最大限度地得到實踐的機會。其中最重要的是帝王對個人慾望的克制,這也就意味著生活上樸素和政治上納諫。」
  
那麼,懷念這個時代的同時,不要忘了,創造這個神奇時代君王的背後,還有一位偉大的女性長孫氏。

来源:騰訊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