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俑藝術的最高峰:絢麗的唐三彩俑(組圖)

發表:2013-02-13 15: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唐彩繪侍女俑 唐鎮墓武士俑 唐胡人彩繪俑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

唐朝(西元618年─907年)建立以後,到高宗、武後時期的墓葬中,隨葬俑群已顯示出盛唐的時代風貌。甲冑武士形貌的鎮墓俑已改為足踏臥獸的天王形貌的鎮墓俑,還出現了體高與天王狀鎮墓俑近同的盛裝文官和武官俑,文官俑戴介幘,武官俑戴弁冠,姿態端莊。自西晉以來作為出行俑群行列中心的牛車,已經為鞍轡鮮明的駿馬所取代。原來流行於南北朝至隋,以重裝騎兵為前導的軍事氣氛濃郁的出行對列,這時已充滿享樂歡快的色彩,重裝騎兵逐漸消失,大量出現的騎士或手臂駕鷹,或攜帶獵犬、獵豹,組成外出狩獵的行列。隊列中還有騎馬的鼓吹樂隊以及打馬球的騎手。

就在這一時期,出現了釉彩絢麗、造型生動的三彩俑,達到了中國古俑藝術的最高峰。這是以一種釉彩多變的低溫釉陶(燒成溫度約在800-1100攝氏度)製作的俑,釉色鮮艷但不透明,色彩以黃、綠、赭色為主,所以俗稱「唐三彩」。實際它的釉色並不止3種,還有藍、黑等色。

到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社會經濟的空前繁榮導致人們崇尚奢靡之風,促使三彩工藝達到它的最盛期。這時三彩俑的人物造型,體態肥滿豐腴,特別是女俑,高髻長裙,面容富態,雍容大度,反映當時社會流行的審美風尚。人物造型準確,輪廓曲線富於變化,顯示了唐代人物圓雕取得的高度藝術成就。

唐三彩作品中造型最為生動的是駿馬,最具代表性的是葬於723年的鮮於庭誨墓中出土的兩組4件三彩馬。它們的體高都超過50厘米,兩匹毛色純白,另兩匹是頸部帶有白斑紋的白蹄黃馬。4匹馬造型都極生動,長頸肥軀,體骨勻稱,馬尾結紮成彎角形狀,馬具鮮明、轡和鞍、秋的革帶上都飾著漂亮的黃金花和杏葉。一對白馬的長鬃剪出當時流行的「三花」飾,另一對白蹄黃馬只將馬鬃剪出一花。鮮於庭誨墓中還出土了一件極為罕見的駱駝載樂俑,在駱駝背馱載的平台上,塑出四人樂隊和一名起舞的綠衣胡人男子。駱駝造型雄健優美,樂俑、舞俑形象生動。

来源:網路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