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家長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作者:Cathy荷塘月色 發表:2013-03-06 10:2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無論你官多大,或是多富有,也不管你有多窮困,都離不開對子女教育這個重大的人生課題。尤其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一些家長百般嬌慣孩子,不想再讓子女經歷自己以前經歷過的苦難,更不想讓孩子去品嚐自己以往創業的辛酸。他們極盡所能地給子女搭建一個舒服、享樂的平臺。殊不知,這樣卻害了孩子。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不無道理,頗有深意。在中國歷史上,就有不少教育子女極其成功的範例。那麼,古代家長又是怎樣教育兒女的呢?

在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聲名遠揚的大將軍,他叫子發。一次,因國家形勢需要,他率領部隊與秦國交戰。雙方打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楚方前線的軍備物資吃緊。無奈之下,子發便派人向楚王告急。 

特派員臨行前,子發還特意囑託他去探望一下老母親。老人非常關心前方戰事,見到來人就問:「戰士們好嗎?」特派員回答說:「眼下僅有一點兒豆子維持生活,沒辦法,只好一粒粒地分著吃了。」「那你們的將軍呢?」老太太追問道。特派員心想,咳,真是兒行千里母擔憂啊!於是,他不假思索地如實相告:「將軍的生活您老不用挂心,每餐都有肉有米飯吃,他身體好著吶!「

不久,子發率軍凱旋歸來,母親不但沒有帶人迎接慶賀,反而緊閉大門不讓他進家。不僅如此,老母親還派人去指責子發:「你讓戰士們餓著肚子打仗,你自己卻吃好的喝好的,這樣自私地做將軍,打勝了仗也不是你的功勞。越王勾踐在討伐吳國的時候,有人曾獻給他一罈子酒,越王卻派人把酒倒在江的上游,讓戰士們一起去下游飲水。這是為什麼呢?雖然大家沒有品嚐到美酒的醇香,可卻鼓舞了全軍的士氣,大大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還有一次,有人送給越王一袋子乾糧,勾踐又把它分給了士兵們吃,分到每個人嘴裡那是少得可憐啊,但士兵的士氣卻增長了十倍。這才叫同甘苦,共患難。」

子發的母親還批評他說:「而你呢?在戰場上只考慮自己,卻不顧士兵的冷暖飢飽,你不是我的兒子,別再進我的家門了!」

子發聽了母親的批評,覺得十分慚愧,向母親承認了錯誤,並保證以後堅決改正,這才得到了老人的原諒,進了家門。

子發的母親有一顆正義、博愛、善良的心。她是個嚴母,心中卻時刻裝著國家和千萬個「兒子」。她沒有因為兒子的功勞兒沾沾自喜,四處炫耀;而是將自己的博愛之心、寬廣的胸懷深深地「種植」、傳遞在兒子的思想裡,這就是教育的最大成功。

《三字經》裡有幾句話說得好:「養不教,父之過」,「玉不琢,不成器」。在子女的成長路上,父母起著關鍵的教育、疏導作用。溺愛,就是一種放縱,或說是縱容,這樣只能助長孩子的不良習慣和不軌行為,最終走上邪路。不要總以為自己的孩子委屈,請換位思考一下,誰家的孩子不是孩子呢?

 

来源:新浪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