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抗疫有亮點:唐代集體掩埋(圖)

發表:2013-05-17 13: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瘟疫侵襲人類,從古至今,都有發生。從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便有「疾疫」、「疾年」等文字記錄。兩漢時期是古代對瘟疫記錄最多的時期,東漢時期暴發的「毒言」是漢代在熱帶地區流行的通過唾液傳播的一種皮膚性傳染病。東漢的王充在《論衡言毒》中對該瘟有載:「太陽之地,人民急促,促急之人口舌為毒。」同代的《睡虎地秦墓竹簡》還有關於防治「毒言」的立法,清晰記錄有對「毒言」者,知情者應主動斷絕與其接觸,不與患者一起飲食,或者不用同一器皿。這是已知我國最早的關於防治瘟疫法律行文及預防常識。面對瘟疫的發生,東漢的「醫聖」張仲景,在其所著《金匱要略·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第二十四》亦有所記:「肉中有如朱點者,不可食之。六畜自死,皆疫死,則有毒,不可食之……」

西漢平帝元始二年夏,「郡國大旱,蝗」,當時疫情嚴重,患者多,平帝下詔:「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西漢政府騰出一些住宅作為隔離區,集中對病人進行治療,切斷瘟疫的傳染源,以防止疫病擴散,在古代治療手段落後的情況上,是一種有效的措施。其實,瘟疫隔離在秦朝已經被納入法制軌道,漢代繼承充分發揮了這一抗疫措施。

瘟疫流行時,漢代的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員也採用醫藥治療來抵抗疫情。比如,東漢馬援出征交趾時,軍中出現瘴疫,軍醫發現薏苡仁能在一定程度預防瘴氣,令將士食用等。漢代政府在疫情出現時,還派太醫到地方為民眾診病,將醫藥分給疫病的百姓。如建寧四年(171)三月大疫,命中謁者巡行致醫藥。建武十四年大疫,太守鐘離意親自接濟醫藥:「所部多蒙全濟。」古人還充分發揮水井這當時重要飲用水源的作用,給井加欄,上蓋,必要時直接將藥物投入井中,供大家飲用,用於治療和預防瘟疫的傳播。

嚴重的瘟疫發生時,在古代會致大量人口死亡,如果不及時安葬死者,就會加劇疫病的傳播。平帝元始二年便由政府出錢給在疫病中死亡的人安葬費,及時安葬死者,一方面減少疫情傳播,也能安慰活著的人,幫助其擺脫困境。隨著古人對抗瘟疫的經驗不斷積累,古人對瘟疫的預防也日漸科學。如晉人葛洪在《肘後備急方·治瘴氣疫》載:「一家合藥,則一里無病,凡所以得霍亂者,多起飲食。」這就很直接地告訴人們要重視生活環境和飲食衛生。從古流傳下來的臘月大除塵,端午飲雄黃酒,挂艾葉等習俗主要就是為了殺菌抑菌。

到了唐、明朝時期,其抗疫都有亮點。如唐文宗李昂「有一門盡歿者官給凶具隨事瘞藏」,集體掩埋,減少公共擴散,預防傳染病的再暴發。明嘉靖年間創製「濟疫小飲子」,給民間賜藥的同時,還有「頒方」等手段。用醫治疫做得最好的宋代,還產生了著名的中醫典籍《聖惠方》、《集驗方》等,其上面所載方子,有一些至今還被現代中醫所使用。

當然,縱觀古代的抗疫,受科學技術、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國家財力等因素制約,其抗疫救災的成效是有限的。疫情在古代還滋生出許多的求神彌災等祈禱儀式,舊有巫祝信仰發展等。面對瘟疫,不管古代還是現代,人類為控制、降低、減少瘟疫流行都積極地做著各種努力。

来源:北京晚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