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忠魂 林則徐(組圖)

作者:徐牧仁 發表:2013-05-25 12: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紐約市中心,東百老匯街前端的林則徐銅像,是由美國林則徐基金會於1997年所樹立。(Fotolia)

東漢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曾說:「盡心曰忠。」用這個角度來看,至死仍在為國家、人民憂心的林則徐,真可謂不折不扣的大清忠臣。6月26日國際禁毒日前夕,回顧19世紀那場牽動中國命運的銷毀煙毒行動,別具意義。

如果要歷數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名的人物,其中一定包含了官至一品、主張嚴禁鴉片的林則徐(1785至1850年)。

林則徐一生譭譽參半,他為官認真嚴謹,不僅在擔任河工時,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中國近海上,也屢次粉碎了英國人的武裝挑釁。然而,就是因為他「虎門銷煙」的壯舉,促成了中英鴉片戰爭,開啟了長達百年、中國遭侵略的歷史。


虎門炮臺位於廣東省東莞市境內的珠江入海口虎門,為鴉片戰爭時期的抗英遺址。(新紀元資料室)

在距離「虎門銷煙」173年的今天,就讓我們再重新審視歷史上的林則徐,看看這位大清能臣,是如何演繹臣子盡忠職守的角色。

幼承庭訓 少年便有異才

林則徐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林賓日雖為秀才,卻是貧儒,只在當地書塾以教讀、講學為生。林則徐的母親陳帙,為閩縣貢生陳聖靈之女,賢慧能幹。林則徐幼承庭訓,接受良好的薰陶。

據林則徐的《先妣事略》回憶,因為家中人口眾多,入不敷出,母親常瞞著林賓日,帶著女兒們整夜做女紅、剪紙貼補家用。林則徐體諒母親姊妹的勞苦,曾請求讓自己協助工作,母親卻責備說:「男兒務為大者、遠者,豈以是瑣瑣為孝耶!」這段貧苦的童年,讓林則徐銘刻上勤奮清儉的品格。

林賓日因為家貧,13歲才進私塾,常被同學取笑。因此,林則徐早在四歲時,便由父親「懷之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書五經。在父親的精心教育下,林則徐很早就熟讀了儒家經傳,並且擅於詩聯。

某次林父帶著學童到鼓山春遊,在山上,父親出了「山」和「海」兩個字,讓所有學童各以此做一副七言「鶴頂格」聯聯句。林則徐吟出:「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句子,不僅工整,而且氣勢不凡,連父親也心中稱奇。

景仰先賢 養成愛國性格

林家同族中,有一位剛正不阿的長輩叫林雨化,曾揭發福建按察使錢士椿舞弊案,遭錢士椿羅織罪名報復,結果林雨化被監禁七個月後,謫戍新疆,途中受盡折磨,直到60歲才獲釋歸鄉。林則徐自幼知曉林雨化之事,很希望見林雨化一面。後來,終在父親的引見下拜見林雨化,遍覽其著作。此後,林則徐便下決心有朝一日要澄清吏治。

林則徐家離南宋愛國名將李綱之墓不遠,於是「李綱墓」也成為他和朋友聚會之所。

14歲中秀才後,林則徐入讀鰲峰書院,書院的院長是敢於衝撞和珅的鄭光策,在鄭光策的帶領下,林則徐專心向學。這些少時的經歷,都對林則徐有著重要的啟迪作用。

飽嘗官場冷暖 憤而罷官

林則徐在道光年間,雖深受重用,但仕途也曾遭遇坎坷,致使他萌生辭官之意。

林則徐在嘉慶十六年於會試中選,賜進士,開始入仕做官。此後歷任國史館協修、撰文官、清秘堂辦事、江西、雲南的正副考官、江南道監察御史等職。然而,嘉慶二十五年,林則徐在任江南道監察御史時,一場官場上的風雲,讓他對仕途心灰意冷。

當時,因為河南巡撫琦善怠忽職守,導致河南南岸決口,林則徐不懼琦善的貴族背景,向嘉慶帝直奏琦善的疏失。他不假情面的作法,換來同僚的忌疑與嘲諷。之後,他屢次感到仕途上的阻力,終在次年七月藉口父病辭職回籍。

重新出仕 獲道光帝重用

林則徐罷官後,家鄉的父母及鄉親父老,都極反對辭官的決定,他只好再度出仕,所幸經由曹振鏞、瀋維等人的斡旋,道光帝也素知林則徐的幹練,特地召見,並於道光二年破格復職。自此,經過沉潛的林則徐,終可一展抱負。

林則徐在復出後歷任江南淮海道、江蘇按察使、兩廣總督等官,曾在府衙自書一副堂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慾則剛。」道盡林則徐為官的理想。


林則徐肖像,一說認為是廣東畫家林官所繪。(維基百科)

為官嚴謹 認真治水有成

林則徐為人嚴謹認真,從治水一事上,即可看見端倪。林則徐對治水並不專精,但在道光十一年,被擢升為東河河道總督。他向道光帝表示自己不懂治河,但道光帝一再鼓勵他,林則徐只好硬著頭皮到山東接任。

到任後,林則徐細心研究治水的知識,開始驗催河工、督察官員,下令檢查河堤料垛,他呈給道光帝的奏折寫道:「周歷履勘,總於每垛夾檔之中,逐一穿行,量其高寬丈尺,相其新舊虛實,有松即抽,有疑即拆,按垛以計束,按束以稱斤,無一垛不量,亦無一廳不拆。」

因為他如此認真,令貪官無可作假,大水來時,兩岸果然無恙。後來,一位詩人張際亮向林則徐提議,應將黃河改道北流,從山東利津入海。林則徐深為贊同,但官員們都反對,提議便遭否決。

直到林則徐逝世前,他還一再惋惜張際亮的治河方略是對的。逝世後,咸豐五年,黃河竟改道,果真從利津入海。

罪戍伊犁 仍無怨無尤


英國在印度的鴉片儲存庫。(維基百科)

後來,林則徐身為欽差大臣,奉旨查辦鴉片,在虎門銷毀了鴉片後,清政府迫於英軍壓力,將林則徐作為罪臣流放新疆伊犁。

在赴戌途中,林則徐仍憂國憂民,並不為個人的遭遇而唏噓,當與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別時,做了〈赴戍登程口佔示家人〉二首以明志,其中「時事難從無過立,達官非自有生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句子,正寫出坦蕩為國的胸懷。到了新疆,林則徐盡心協助當地百姓鑿井墾地、發展經濟,並向守邊大臣提出許多方略,無絲毫懈怠或怨尤。

心胸開闊 致力研究西洋

除致力於煙毒的掃蕩,林則徐也是第一批用開闊胸襟看到外國事務的中國士人。他不僅親身學習英語、葡語,更著力翻譯西洋新聞與史地學術等圖書。見到西方海軍的威力後,便開始購買及仿造船炮。他與幕僚編纂的《四州志》等資料,也是魏源編撰的《海國圖志》的前身。


晚年的林則徐像,描繪出他鬚髯皆白,卻仍然精神奕奕的樣子。(維基百科)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當所有的人懾於英國氣燄,全神貫注於來自東南海疆的西洋勢力時,林則徐已洞燭機先:他在新疆伊犁的三、四年裡,深入觀察,發現到俄國的潛在威脅,曾撰寫《俄羅斯國紀要》一書,提醒國人對俄羅斯的認識與防備,後來更率直的向友輩提出呼告:「終為中國之患者,其俄羅斯乎!吾老矣,君等當見之!」他明白感受到這西北的虎狼之國,才是中國人未來最大的隱憂。可惜並未喚起當局的重視。

許多筆記與資料都顯示,林則徐是一個內斂沉靜的人。然而,林則徐英毅的氣度,卻折服了許多的士人。他的思想不僅影響了魏源、馮桂芬、鄭觀應、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直到生命最後,都在為國家社稷著想的精神,更為晚清立下了救亡圖存的忠臣典範。

来源:新紀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