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家長:孩子困惑自己到底是哪國人?

作者:Jessica在多倫多 發表:2013-08-23 01: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08月23日訊】社會學家認為文化歸屬是我們心靈安身立命之處。定居異域他鄉的海外華人希望自己能夠融入當地文化氛圍,從而尋找到心靈的歸屬感,但是,經過一番糾結和掙扎,人們發現民族文化依然是最終的精神家園,也是建立自信和安全感的源頭。在歐洲旅居多年,作品橫跨中歐文化的著名作家龍應臺依然認為中國文化是她安身立命的依靠。

加拿大華人主要有三種:一是在加拿大的土地上依舊過著中國人的日子,不上班,講中文,吃中餐,看中文報紙和電視,朋友全是中國人。二是絕大多數的華人受過良好教育,能夠進入當地主流工作圈,認同主流文化並積極融入,但其融入基本上是限於職場文化,生活圈基本還是在華人群體裡,中國文化依然是其內心歸屬。第三是全盤西化,希望與中國身份徹底隔絕。居住在白人區,不去中國店,不吃中餐,講英文,不交中國朋友,總之,離中國圈子越遠越好。由於受到更多西式文明的熏陶,這類人顯得洋範十足,有人甚至因而在國人面前產生一種優越感,經常將自己摘了出來對國人的種種行為進行抨擊和嘲諷。但是,即便如此,他們內心深處不得不承認,主流社會仍然是可望不可及,中國文化是他們一輩子擺脫不了的根。

如果說中國文化是父輩們在加拿大安身立命的依靠,那麼對於在加拿大出生或者很小過來的華裔第二代來說,情況就變得複雜得多。他們的語言,思維和理念跟當地白人孩子一樣,有的人甚至連中文都不太會講,對中國的一切也已經很陌生,他們認為自己是主流社會的一分子,但是,他們身上抹不去的中國特質使得他們常常被視為中國人,從小會受到主流文化的一些不認同,長大進入職場後,他們很多人還是徘徊在主流社會的邊緣。那麼他們究竟是誰?他們的文化歸屬在哪裡?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強烈的渴求主流社會認同的心態讓有的人因此不願意面對自己的華裔身份,父母的濃重口音的破碎英語讓他們感到難堪,初來乍到的中國同胞們諸多與西式文明不符的行為方式,像鄉下人進城一樣讓他們覺得上不了台面。他們因此對中國有關的人和事相當排斥,希望將自己身上的中國元素剔得一乾二淨。我在中國朋友圈的聚會中經常看到這樣的青少年,對我們這些來中國的叔叔阿姨們視若無睹,在外面碰見也假裝不認識。更為可悲的是,語言文化的差異導致他們和父母之間很難進行關於社會和人生的深入的交流,在加拿大,今後子女和父母的感情如何溝通,如何維繫?我想我要對Jessica從小進行中國文化教育,不管她將來的文化歸屬是加拿大還是中國,但是有一點她必須做到,那就是她必須能夠驕傲地擁抱自己的華裔身份,只有這樣她才能抵抗來自主流社會的種種不認同,從而自信和快樂地生活在加拿大這片土地上。但是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的是很難啊。

Jessica是在加拿大出生後回國內直到六歲才來加拿大,從小在外面玩的時候,大家都會開玩笑逗她,說她是個加拿大人,Jessica每次都大哭:「我不是加拿大人,我是中國人。」漸漸地長大些後,她似乎從一些大人們略帶稀罕的眼光中讀出了點什麼,她開始以加拿大人而自豪起來,經常屁顛顛地逢人自我介紹:「我是加拿大人。」

但到了加拿大後,Jessica很快發現她作為一個加拿大人不是那麼理直氣壯了。「媽媽我究竟是不是加拿大人啊?」有一天放學後她問我。「你在加拿大出生,又在加拿大生活,當然是加拿大人了。」「為什麼Maya說我是中國人不是加拿大人?」「哦,可能是因為你是從中國來的呀。」為了讓自己更像個加拿大人,Jessica開始向本地孩子看齊,她以前愛穿裙子和皮鞋,現在喜歡穿T恤和短褲以及運動鞋了,早餐要吃Pancake,土司,煎雞蛋和香腸,喜歡披薩,熱狗和三明治。說話神情舉止越來越像個加拿大女孩。每個孩子都需要得到群體的認同,我也想她應該盡快融入加拿大同學中間。

但是,問題很快就來了。「媽媽以後午餐只要給我帶三明治就行了,不要給我帶中餐。」「為什麼?」「我不喜歡吃中餐,Chinese food is disgusting。」「 這話是誰說的?」「同學說的,他們看見我的午餐就會笑我。」我的心彷彿被刺了一下,來到加拿大後我才知道我的民族自尊心真的是很強,我立刻打開電腦在google 上刷刷打上「中餐」,找到一大堆關於中國美食的信息讀她聽。我告訴Jessica中餐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之一,中餐館遍佈全世界,各個國家包括加拿大人都愛吃中餐,小朋友嘲笑她是因為他們沒吃過。我鼓勵她向小朋友介紹她喜歡的中國食物。「不,我在家可以吃中餐,我午餐還是不要帶中餐。」Jessica固執而堅定地說。

隨著英文程度的提高,Jessica對中文書已經沒有興趣了,尤其是對寫中文字更是排斥。有一天Jessica對我宣布:「媽媽,我不是中國人,我不用學中文。」「你爸爸媽媽都是中國人,你怎麼就不是中國人了?」 「我喜歡加拿大,加拿大比中國好,我喜歡做加拿大人。」這話我怎麼聽著這麼不舒服啊,一年的時間,我的女兒竟變成了個小洋人,我有點不淡定了,大聲呵斥她:「你是中國人的後代,你的血液裡流著中國人的血液,中國有你的親人和朋友,中國是你的根,這是你永遠改變不了的事實。」聽得似懂非懂的Jessica哇的一聲大哭:「我要做加拿大人,我不要做中國人。嗚嗚嗚……加拿大環境好,小孩子學習不累,這都是你們說的呀。嗚嗚嗚嗚……」

看來對Jessica的中國文化教育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解決的,而是一個長期的熏陶過程,任務艱鉅啊。我從國內訂購了一套中國歷史,每天晚上和Jessica一起看,看完後我們會一起討論,還會跟加拿大的歷史做比較。歷史是認識一切的開端,Jessica開始對中國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精彩的歷史故事也引發了她對中國的文化、地理和風土人情的興趣。讀三國故事的時候,我們會在中國地圖上找尋那些著名的歷史名城,Jessica 希望下次回國的時候要去這些地方看看。歷史書也讓她更多地瞭解了李白,杜甫,蘇軾,李清照等著名詩人, 現在再讓她聽唐詩宋詞, 她會不停地向我刨根問底打聽這些詩詞背後的故事。她很好奇唐朝的楊貴妃的美麗,經常問我「媽媽,楊貴妃究竟長什麼樣啊?」我從網上下載了京劇《楊貴妃》片段給她看,精美華麗的服飾和美輪美奐的表演著實把她吸引住了,她在國內幼兒園的時候學過一點京劇,我們決定給她加拿大找一個老師繼續學習。針對她不願意學中文的心理,我和她一起上網看冰心,徐志摩,郁達夫,林徽茵等人的生平介紹,我告訴她這些詩人和作家不僅能用中文寫出優美文學作品,他們還能用英文寫作,所以光是英文好不稀奇,只有英文和中文好才是了不起。Jessica對林徽茵很感興趣,她覺得她長得那麼漂亮,能用中英文創作,還能用英文演話劇,又是著名建築設計師,實在太了不起了。每個週末的早晨,當我們吃完加拿大式的早餐後,我便會放上一張冰心等人的作品的CD,Jessica很大程度上聽不懂,她會邊聽邊幹一些別的事情,比如畫畫啊,給她的芭比換各種衣服啊,或者鼓搗她的瓶瓶罐罐做她所謂的科學小實驗,我希望隨著日久天長這些美文的韻律和意境慢慢地滲透她的心裏的。

現在Jessica還是認為她是加拿大人,有時候也會說她一半是中國人,一半是加拿大人。我不知道我的努力能讓中國文化在Jessica 身上保留多少,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對她進行中國文化教育也還在探索之中。我想她以後可以講著流利的英文,有著加拿大人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但是,她必須能夠和我們用中文進行交流和溝通,她要對中國這片土地和她的父母充滿感恩,她要對來自中國的同胞們有發自內心的親切感。

来源:新浪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