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君】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四)(組圖)

作者:雲中君 發表:2013-11-17 13:4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長孫無忌

【看中國2013年11月17日訊】凌煙閣24功臣之首—長孫無忌:才智卓著,忠心不渝

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將二十四位將有特殊功勞的開國元勛繪圖於凌煙閣,以彰其功,長孫無忌名列第一。長孫無忌出身名族,才智卓著,於唐朝有開國之功,於太宗為知己之臣。居相位三十餘年,而忠心不渝,受命輔佐高宗,延續貞觀遺風。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哥哥,身為皇親國戚,又是唐朝的開國元勛,他不居功,不自傲,畢生盡力協助唐太宗、唐高宗治理朝政,為唐朝的穩定與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不愧為一代忠臣。

長孫無忌博學多才,又有謀略,少年時即與李世民交好。隋朝義寧元年(617年),李淵起兵太原,無忌在長春宮進見,授任渭北行軍典簽,自此輔佐李世民東征西討。武德九年(626年),參與發動玄武門之變,協助李世民躲過殺身之禍。貞觀元年,遷吏部尚書,以功第一,封齊國公,後徙趙國公。歷任太子左庶子、左武候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僕射、司空,功勛卓著,他是太宗最信賴倚重的大臣。雖然位極人臣,招致議論,但唐太宗仍多次表示對長孫無忌的信任。貞觀五年(631年),長孫無忌與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四人,以元勛封每人一子為郡公。貞觀七年,太宗冊書,任命長孫無忌為司空,無忌堅決推辭不受,太宗不准,還特意寫了一篇《威鳳賦》,賜給長孫無忌,追思創帝業之艱難和長孫無忌的佐命之功。

唐太宗認為把朝廷要職授予長孫無忌,不是因為他是皇后的哥哥,而是鑒於他的才行。長孫無忌在玄武門兵變中表現出不凡的才能與膽識,太宗即帝位後,在一些重大事務上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貞觀元年時,突厥因天災人禍,內部矛盾激化,多部反叛,實力大衰,朝廷中許多大臣請求乘機出兵攻打突厥,但唐與突厥不久前剛訂立盟約,太宗有些猶豫。長孫無忌說:「虜(突厥)不犯塞而棄信勞民,非王者之師也。」認為「今國家務在戢兵,待其寇邊,方可討擊。彼既已弱,必不能來。若深入虜廷,臣未見其可。且按甲存信,臣以為宜」。唐太宗採納了他的意見,放棄了馬上出兵的打算。

又如,唐太宗十分仰慕周代的分封制,不顧許多大臣(如魏徵、李百藥、顏師古等)的反對,詔令以荊州都督荊王元景為首的二十一名親王為世襲刺史,以趙州刺史長孫無忌為首的十四名功臣為世襲刺史。貞觀十一年唐太宗正式下詔,一般大臣不敢再諫,但侍御史馬周和太子左庶子於志寧仍冒死諫諍,唐太宗根本不聽。最後,是以長孫無忌為首的被封功臣呈遞了抗封的表文,長孫無忌又通過自己的兒媳長樂公主再三向唐太宗請求,說:「臣披荊棘事陛下,今海內寧一,奈何棄之外州,與遷徙何異!」唐太宗才不得不「詔停世襲刺史」。

貞觀十一年(637年)長孫無忌奉命與房玄齡等修《貞觀律》。貞觀十六年(642年),太子李承干謀反被廢,唐太宗欲立晉王李治,召長孫無忌、房玄齡、李績密議,長孫無忌表示支持,次年李治被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危,遺命長孫無忌與褚遂良輔政。

貞觀文臣虞世南:文學宗師忠直博學

虞世南,浙江余姚人。貞觀初年,唐太宗尊他為上賓,設立文館,文館中人才濟濟,但都推舉虞世南為文學的宗師。唐太宗授予他記室的官職,同房玄齡一起掌管文化方面的事情。虞世南曾經受命書寫《列女傳》用來裝飾屏風,當時沒有現成的書,虞世南就憑記憶將書默寫了出來,竟沒有一點差錯。

貞觀七年,虞世南提升為秘書監。唐太宗處理完政務,一有空閑就召見虞世南,和他暢談歷史,探討治國方面的道理。虞世南外表弱不禁風,一副書生模樣,性情卻十分剛烈,志趣高遠,每次談論起歷代帝王的政治得失,都能夠有所針砭,進行一番很好的評論和判斷。

唐高祖去世之後,唐太宗由於為他操辦隆重的喪事而操勞過度,形容憔悴,國事有所耽誤,文武百官無計可施。但是無論在哪種情形下,虞世南每次進宮進諫,唐太宗都欣然接受。從此以後,唐太宗對他也就更加親近和尊重。唐太宗曾經對身邊的侍臣說:「我一有空閑就與虞世南商討古今大事。我一有好的見解,虞世南總是非常高興,可是一旦我的觀點有失偏頗,他就十分擔憂。他如此誠懇,我非常欣賞。如果各位大臣都像虞世南那樣,我哪還用得著擔心天下治理不好呢?」

唐太宗稱讚虞世南有五絕:一是德行,二是忠直,三是博學,四是辭藻,五是書翰。虞世南去世後,唐太宗失聲痛哭,非常悲傷,為他舉辦了喪事,賜以喪具,並追封他為禮部尚書,謚號文懿。

唐太宗在寫給魏王李泰的信中說道:「虞世南對於我,就像我身體的一部分。他提醒和糾正我的遺漏和過失,一刻都不曾忘記。他實在是當代名臣、人倫道德的榜樣啊。過去,我有一點成績,他必定加以肯定,我有一點小過失,他必定冒著觸犯我的危險毫無保留地指出來。現在他去世了,國中再無這樣的人了,這怎不讓我痛惜。」不久,唐太宗作了一首詩,憑藉古人的事跡來發表感慨:「鐘子期去世之後,伯牙失去知音,再也沒有彈過琴。我這首詩,又寫給誰看呢?」於是唐太宗讓褚遂良把詩拿到虞世南靈帳外誦讀並焚燒,可見他哀痛之深切。然後,太宗又下令將虞世南和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李靖等二十四位功臣的圖像,畫在凌煙閣內,作為永久的紀念。

貞觀文臣馬周:竭盡忠誠秉公直言

馬周,博州茌平人。貞觀五年,他到京師長安,住在中郎將常何家裡。當時唐太宗要百官上書講政事得失,馬周替常何陳述了有利於國家百姓的二十多件事情,讓常何上奏朝廷,事事都很合太宗心意。太宗奇怪常何會有這樣的才能,便問常何,常何回答說:「這些並不是我想出來的,而是我家裡的一位叫馬周的賓客代我寫的。」太宗當天就要召見馬周,馬周還沒有趕到,便派使者催促了四次。到謁見時,太宗同他談得很高興,便把他安置在門下省,授予監察御史的官職,後來升遷到中書舍人。

馬周機敏善辯,長於陳奏,對事情瞭解得很清楚,所以講的話都符合實際。太宗曾說:「我對馬周只要一刻不見面,就很想念他。」貞觀十八年,馬週一直升遷到中書令,兼任太子左庶子,身兼朝廷和東宮的官職。他處理事情公平允當,很受當時人讚譽。後來又兼代吏部尚書職務。太宗曾對侍從的大臣說:「馬周看問題敏捷,辦事慎重週到。至於評論人物,能秉公直言,我近來任用他所推薦的人,多數都能合我的心意。他既然竭盡忠誠,親近依附於我,我定要依靠他來共同地把政事辦好。」

第一賢後長孫皇后:撰寫女則垂範百世

據《舊唐書》記載,貞觀八年,當朝的長孫皇后感染疾病危險疲乏。太子李承干進入服侍,悄悄地啟奏皇后說:「醫藥全都用盡了,您的病情卻未好轉。請允許我啟奏皇帝陛下赦免囚徒,度人入道,希望這樣的做法能增添您的福壽。」皇后回答說:「生死有命,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增添的。如果修福可以延長壽命,我從來就不做惡;假如行善沒有效果,有什麼福可求?赦免是國家的大事。怎麼能因為我一個婦人使天下的法度混亂?」承干不敢奏明皇帝,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左僕射房玄齡,房玄齡把這件事告知唐太宗,太宗和侍奉左右的臣子都感動得抽噎不已。朝廷上的大臣全都請求赦免,唐太宗只得聽從了。但是長孫皇后知道了這件事之後,堅持規勸,於是太宗就停止了這件事。

貞觀十年六月二十一日,皇后在立政殿過世,時年三十六歲。宮中女官把皇后編撰的《女則》一書呈給唐太宗時說:皇后生前把歷代婦人參政得失的歷史編成此書,自覺文字尚不精練,不敢呈獻。不想皇后還沒有來得及修完就……太宗打開書卷,不禁失聲痛哭。史書記載說「上覽之悲慟」。太宗把《女則》托在手上,以示近臣說:「皇后此書,足以垂範百世!朕非不知此乃天命,傷悲也於事無補,但自此以後,入內廷不能再聽到皇后的規諫之言,失去一位良佐,所以尤為痛心!」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