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長江斥央視戲曲春晚「真孫子」,罵得好!(圖)

作者:帝國良民 發表:2014-02-04 18:2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第一次上央視戲曲春節晚會,潘長江創作的戲曲小品《上任路上》被剪掉了三分之二。

【看中國2014年02月04日訊】第一次上央視戲曲春節晚會,潘長江精心創作的小品就被剪掉了三分之二。2月1日、2月2日連續兩晚,潘長江在微博上直斥央視戲曲春晚的主創是一幫不懂藝術的人,罵道:「真孫子。」;在今年央視戲曲春晚上,潘長江和於文華等演員一起表演了戲曲小品《上任路上》。不過,這個小品不僅故事支離破碎,笑點也明顯不足,引來不少網友爭相吐槽。

「真孫子!」,罵得好,其實某種程度上央視春晚何嘗不也是在「真孫子」們的操弄下年復一年的演繹著被觀眾報怨的所謂節目。那些被看似隆重邀請參加節目的藝人們,並非真的拿不出讓觀眾叫好、或者能引起公眾共鳴的好作品,往往恰恰被那些刻意高強並曲解主旋律的節目審片大員們弄得面目全非、枯燥乏味。就像潘長江這次所痛斥的,「用了近一個半月的辛苦創作小品被剪掉三分之二,亂七八糟,即沒故事又沒扣了,根本就看不明白了,估計你們就更看不懂了!」。

作為觀眾都期待能看到有「笑果」的小品,尤其希望看到能反映並結合社會現實,進行藝術化的諷刺,並通過小品的笑點、笑過後加以反思,照講這樣的藝術作品才更具有感染力,也才更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最近一些年來,小品的內容卻越來越變得索然無味,給人的感覺就是牽強附會、胡編亂造一些「情景」,表面上看是試圖傳播正能量,其實恰恰相反卻彰顯出立意的淺薄,更不用說藝術化或感染力了。既然能給公眾帶來的少許笑聲,往往都侷限在對殘疾人或弱勢群體的模仿、嘲笑和諷刺,唯獨不敢揭露社會現實和醜惡現象。試問小品或相聲這些原本根植於民間的藝術,如果脫離了對社會現實的反映或諷刺,這本身就是與傳統的曲藝背道而馳的。

藝術家的生命力源於深刻的社會現實,更源於觀眾的共鳴,藝人希望通過自身的藝術創作來贏得掌聲,觀眾也期待在笑聲中獲利享受並留下反思的空間,這樣的藝術才更具生命力,才更容易成為所謂的「正能量」,但偏偏就有那麼些不懂藝術的「真孫子」,長期把持著藝術舞臺,刻意彰顯政治正確,動輒上綱上線的對藝術作品進行破壞式審核,將故事弄得支離破碎的同時,也將藝術變成了文化垃圾,將文藝舞臺弄得死氣沉沉或烏煙瘴氣,年復一年的春晚也包括戲曲春晚等節目,要麼成為操弄資源的名利場,要麼就寧願讓節目成為永遠的雞肋;反正這幫龜孫子有一個最好的擋箭牌——眾口難調。

潘長江們今天才認識到那些把持藝術舞臺關口的人是「真孫子」,算是摸到了為什麼近年來小品日薄西山的真相,有這幫真孫子把持,即使再有才的藝術家為了進入圈子,在藝術創作上也只能投其所好,中規中矩,在被龜孫子們刻意扭曲主旋律幌子下葬送著藝術的生命,也看著傳統的小品相聲一天天沒落。

以前我們嘲笑香港臺灣是文化沙漠,但反觀現在,我們又有什麼樣的藝術作品獻於世人呢?電影電視還是音樂、曲藝?看不出,意淫強國式的抗日神劇,加上鋪天蓋地的清宮爛片,都能順利的通過審核並充斥各種主流屏幕,這難道不正是那些幫不懂藝術的「真孫子」們精心培植的傑作?這麼多年了,我們有拿得出手的藝術作品向世界炫耀嗎?恐怕自我陶醉的資格都沒有了,而小品的沒落只是冰山一角而已,龜孫子們不但拚命製造著鋪天蓋地的霧霾,也在處心積慮的擴展文化沙漠的邊界。

可悲的是,現在中國幾乎所有的領域都被那幫孫子把持著,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即使讓大導演馮小剛導演春晚,也不過增加一個文化炮灰,已到了對節目的報怨都成了無可奈何的習慣,吐槽都成了典型的娛樂文化,實在是諷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