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心】CC派特務頭子陳立夫竟是這樣的獨步雅士(圖)

作者:琴心 發表:2014-03-08 19:1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6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前兩天,跟一位忘年交L吃飯,他聊起當年的往事,提起了陳立夫。陳立夫在我的記憶中是國民黨的大特務頭子。朋友L的敘述,完全刷新了中共對陳立夫的宣傳。

朋友L耳聞目睹的陳立夫

朋友說,以前一直被教育說陳立夫是大壞蛋,壓迫人民的四大家族之一。90年代,我去臺灣探望伯父,他與陳立夫私交深厚,於是我見到了中國醫藥學院的董事長陳(立夫)伯伯。見過之後,才知道陳立夫是個非常好的人,極有修養,溫文爾雅,謙和平淡,談起中國文化,尤顯學識淵博,見識深刻。陳立夫說,中共那個抹黑宣傳沒人能比,把他塗抹的一團黑,他不是什麼貪官惡棍。

朋友的伯父跟他談起陳立夫離開大陸的一些事情。蔣介石總結國民黨在與共產黨作戰中失敗的教訓,主要是中共間諜的破壞作用,像潛藏在黨國政府內的高級要員郭汝瑰等,直接導致了孟良崮戰役轉折性的大失敗。失國的責任總要有人負,陳家兄弟是負責安全以及決定國民黨走向的CC派首腦,陳立夫承擔了戰爭失敗失國的責任,退出政壇,離開臺灣,以搞道德重整的文化研究名義赴美國。

1951年,哥哥陳果夫肺結核覆發因缺錢醫治而亡。蔣介石曾兩次親臨弔唁這位黨國要員,卻沒有讓陳立夫回國奔喪,主要也是擔心陳立夫人氣太旺,回來增加了力量。臺灣是陳誠經營起來的,陳立夫是蔣介石原來的膀臂,蔣介石出於對臺灣政治穩定的考慮,用人謀事不得不權衡應對。1961年,陳立夫獲准回臺探望他病重的父親,回臺灣的時候來機場接他的人爆滿。為了避免猜忌,陳立夫並未久留就回了美國。

陳立夫在美國十八年,過了一段清苦的歲月。為了謀生,他製作皮蛋、辣椒醬、粽子出售,在唐人街華人中小有名氣。朋友說,他還曾經醃製一種泡菜,被譽為陳氏泡菜;他還烙過大餅,酥香好吃,被譽為陳氏大餅。蔣經國一直比較關注陳的生活,聽說陳立夫的艱難生活後,蔣經國私下資助了他1000美金生活費。陳立夫用這筆錢買了一些雞,開始了養雞事業,雞也養得很好。朋友提及的這些事情,比如具體的資助數額,賣泡菜和大餅之類,我並未在能查到的資料上看到。不過,陳立夫在艱難的謀生中的確是幹什麼都顯示出他出類拔萃的幹才。眼看著生活將有起色,豈料一場大火和雞瘟,將雞夢破碎,陳立夫的生活陷入困境。蔣介石聽說了這件事情,透過手下給陳立夫匯去一些錢接濟他。蔣經國多次希望陳立夫返臺但都遭到他婉拒。陳誠死後,蔣介石招陳立夫返臺,他才接受回到臺灣定居。

回臺灣後,陳立夫多次婉拒蔣介石提出的政治職務,最後只接受蔣介石所授的總統府資政一職,但總是以總統府資政的身份襄助文化復興運動。他在大陸時期就已大力提倡中華文化,回臺後更專注於文化上的工作,推動中醫藥學和儒學的發展,不遺餘力培育中醫中藥人才。

90歲那年,陳立夫用一生寫書法募款所得成立了一個醫藥研究文教基金會,用以鼓勵國內外從事中醫藥及文化學術的高深研究。加上他在二三十年代汪精衛等強硬打壓中醫時,與哥哥陳果夫曾挺身而出,籌備開展「以科學方法整理中醫學術」,陳立夫被推為國醫館理事長。陳立夫對中醫的推崇與貢獻豐厚,因此有"中醫保鑣"的美譽。

我這位朋友是醫學院的教授,家學淵源,與90多歲的陳立夫,本就是同道中人,談起話來真是恨不早識。陳立夫的謙和性情、飽讀經書的學養、做事的認真精專、減少俗務的養生之道,很多方面的見聞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也理解了陳立夫令民國許多人欽敬的原因。

原來陳立夫是這樣的

陳立夫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朋友眼中的他,引起我極大的好奇。與軍統頭子戴笠相比,陳立夫這個當年叱詫風雲的人物,我在書報上幾乎從未見過他的緋聞和醜事。除了他是個大特務外,根本是一無所知。我上網搜索陳立夫的相關信息,陳立夫的形象也越加清晰明朗起來。

陳立夫從小就聰慧過人,學業出色。他志在實業救國,本不想從政。1924年,24歲的他取得美國匹茲堡大學冶礦碩士,當了8個月的實習礦工後回國,準備接受採礦工程師的聘請。那時,正是北伐前夕,當時的蔣介石急需人才,他通過陳果夫轉了兩份電報,表示希望陳立夫能到廣州協助自己。陳立夫的叔叔陳英士當年與黃興是孫中山的左膀右臂,陳英士與蔣介石是結拜兄弟,他被袁世凱殺害後,只有蔣介石敢冒著危險去收屍並悼念,因此陳立夫兄弟與蔣介石之間是叔侄之誼。陳立夫不好拒絕,就想先幫忙一段時間,再去採礦。不料一入政壇就再也無法抽身。

陳立夫在工作中顯示出少見的幹練和勤奮,蔣介石在他的勸說下改變了去蘇聯的打算,留下來領導革命軍北伐,並取得了勝利。他27歲被任命為蔣介石的機要秘書科長,29歲他升任中央黨部秘書長,是國民黨史上最年輕的中央黨部秘書長;31歲又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組織部調查科下面三個組中的一組、二組分別發展壯大成中統局和軍統局。二陳掌管國民黨黨務機構,致使當時有「蔣家天下陳家黨」之稱。陳果夫和陳立夫的派系被稱為「二陳」或者CC系。

真正顯示陳立夫才識並為世人稱道的,是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貢獻。1938年,38歲的陳立夫任教育部長,在抗戰最艱辛時刻,陳立夫喊出「戰時如平時」口號,首要工作就是主持了大學內遷,才有後來西南聯大的教育史奇蹟。其次,陳實施「貸金」政策,由國家借錢給學生唸書以及出國留學,造就一大批有成就的學者。諾貝爾獎金得主李政道、楊振寧二位就是其中受惠者。另外,大學全國統一招生制度、全國各級教育、師範教育培訓制度、教師退休金制度以及教師節等,也都是他在任教育部部長時創立的。更有遠見的是,為了鼓勵外國青年研究中國歷史文化,1944年以後,中國在英國的牛津、倫敦、劍橋,美國哈佛、耶魯、斯坦福、芝加哥,印度的加爾各答等多所名牌大學設立50多個名額的獎學金,鼓勵學習研究中國語言、歷史、政治、地理等學科,造就了不少漢學家,其中如耶魯大學的名教授吳克 (Prof. Richard L. Wallker)、曾任哥倫比亞大學副校長的狄百瑞 (Prof.W.T.Debary) 等。

國民黨史上多少風流人物,都隨著退出大陸而煙消雲散,陳立夫卻老樹開新花,接著創造百歲養生的奇蹟。今天臺灣人提起陳立夫,無不承認他在中醫界的崇高地位。他不僅著書立說闡述中醫中藥以及中國文化的精華,還以自己長壽百歲的實踐經驗,留給後人自創的48字養生真訣,影響廣泛。他還提供良方給國家釀造養生酒,名為「永康酒」,就是臺灣的玉鶴牌永康酒;還貢獻給大眾「陳立夫治心阻方」等食物養生方法,使無數人受益。

以上種種已經令人稱奇,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陳立夫竟是一個淡泊明志、從不發脾氣的人。他在《我怎麼會活到一百歲》文中介紹自己的稟賦之一,是不發脾氣。小時候「每次遇到困難,往往只怪自己,不怪人家,所以不會發脾氣,更不會因此和人家衝突。」做蔣介石機要秘書,就是「自己一個人從早忙到晚,沒有同事,更無發脾氣的對象。」29歲以後官職做大了,下屬都是前任留下來的人,「我客客氣氣待他們,他們亦恭恭敬敬待我,無一次發過脾氣。所有部下,都對我很好,不知脾氣何用。」 他還曾勸蔣介石:要學德國的興登堡將軍, 一生從來不發脾氣,興登堡將軍說「發脾氣是自己責備自己」,「要做到常自責,才是修身之道」。見蔣聽了默默不語,又說「校長如果對我發大脾氣,我第二天就辭職不幹了。」蔣因此在陳立夫為他服務的25年中,始終沒有對他發過脾氣。

由此可見,陳立夫是一個深受中國儒家文化沉澱和熏染的典型,他的仕途和人生似乎印證了中國人熟知的一個理「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對這一點。陳立夫也是深信不疑。他自言一生在工作中遇生命危險十多次,最後能死裡逃生,都在預先有感應,可稱為祖宗積德,也可稱為命該死,因此才有可能活到一百歲。其中兩件可見一斑。

「民國二十六年底總司令部退守漢口,不久又將退守重慶,陳佈雷兄決定乘船經洞庭湖再由陸路經貴州去重慶,朱家驊兄擬乘飛機直飛重慶,二人均約我同行,各贈我一票,余難作決定。是晚忽得一夢(余常有夢),有老虎從天上下來,欲吃我。醒來余認為「虎」與「禍」同音,禍從天上來,則余應向天上去,遂決定與朱家驊兄同飛,而歸還陳佈雷兄之船票。不料日機見洞庭湖中有大船,遂向下以機槍掃射。原來預備余所睡之床,得有三顆機槍子彈。陳佈雷兄在湘上岸後,即來電告以此事,謂幸余未接受其邀請,否則危矣。」

「上海北車站,是我去上海下車之站。有一次我在快到上海之一個小車站「真如」,突然感到心地不寧而下車,搭一計程車至上海。不料此一預知之感覺,竟避去上海北車站的一次狙擊。」類似的避險還有,有一次他代表蔣介石去國葬場,忽然感覺前去不安而臨時改變路程,事後得知:逃過一次暗殺計畫。

陳立夫的遇難呈祥印證了天人感應一說,他對夢的準確解讀說明他熟悉相關的傳統文化。倘若是一個無神論者或者是不得解夢三昧的人,即使有夢兆,也恐難避開危險。可見在迷中對傳統文化的信念是多麼重要。他減少俗務而約束禮儀的六條中,有些是現代科學無法解釋的。如「參加婚禮及壽禮不發言」、「不為較餘年幼的死者蓋黨旗等」,今天很多人可能覺得是迷信的一種忌諱,而陳立夫卻當作遵守不變的準則,並認為,正是自己遵守這些來自古禮的規矩,才能保證自己58歲就曾動過手術的身體活到百歲。

寫在陳立夫身後的話

陳立夫2001年去世,之前,他希望兩岸能夠實現和平統一,曾經提出以傳統文化作為共識的紐帶。這個想法不能不說是很有見地的,但是也看出陳立夫對共產黨的瞭解不如蔣介石入木三分。共產黨本質上是與傳統文化格格不入的,消滅的就是傳統的精華。陳立夫是回到了臺灣,能夠在政府支持下推動傳統文化以及傳統中醫的發展,如果是去大陸,即使拋開政治因素,僅是他那些傳統文人的信念,就足以要了他的命。

陳立夫雖然在初到臺灣時不得志,在美國過了一段艱難時光,但臺灣青山在,才有他夕陽紅。大陸河山已經被中共改造,其毒害陳立夫沒有嘗到,卻不幸落到他的小兒子身上。

陳立夫最小的兒子陳澤寵,住在臺灣,承繼父業。 2005年8月赴北京旅遊,因感冒不適到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檢查,該院進行肝臟腫瘤切除,手術後昏迷不醒,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卻無積極處理,轉送武警總醫院換肝。當醫師打開腹腔時發現,陳澤寵已有多根肋骨斷裂,經搶救後仍病逝於北京。享年64歲。其妻林穎曾為此,提出非常多的證據有關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嚴重失責並試圖隱瞞事實,據此提醒人們大陸醫療讓人堪憂。她曾感慨:這種醫療水平的國家,阻撓臺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還誇口說照顧臺灣人民的健康,實在是諷刺。

觸摸真實的歷史,我彷彿也聽到朋友轉述的陳立夫的那句平和的話:共產黨的抹黑宣傳太厲害。不過抹上的黑終會隨著時間剝落,倒讓人看清黑手的可恥可笑。據中文維基百科文字:陳果夫、陳立夫兩兄弟掌管國民黨黨務機構,至使當時有「蔣家天下陳家黨」之稱。雖被中國共產黨宣傳為民國四大家族之一,經多方研究學者證明二陳主管黨務而未見以公謀私斂財的證據,並未娶多妻亦無花名在外,在中國近代高層官員中被公認個人品行修養良好,也被肯定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各種層面中影響力極深的兩兄弟。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