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離牧與稻穀

作者:華翰 發表:2014-07-30 09:5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一、舍親子而求忠義

南唐時,有個叫劉仁贍的軍官,鎮守在一個叫壽春的地方。後來,後周的軍隊,前來攻城,劉仁贍誓死堅守。但劉仁贍的小兒子劉從諫,在軍中擔任個小軍官,卻是個貪生怕死的孬種,竟私自坐船逃跑了。

劉仁贍把他抓回來,嚴格按照軍法,要將他斬首。監軍官聞訊後,趕緊跑去向劉仁贍的妻子薛氏求救。薛氏說:「我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軍令如山,任何人在它(軍法)面前,都不能舞弊徇私。如果免了那混賬東西(她自己的兒子)一死,那麼我們劉家,就是不忠了。這樣,我又還有什麼臉面,去見全軍將士呢?你們還是把他快快殺了吧!免得我看著揪心!」

隨後,薛氏痛哭了一場,穿了白衣白褲,到兒子墳前拜祭。

後來城池終究失陷,劉仁贍陣亡,薛氏也絕食而死了。

從人性的角度看,世上沒有一個人,是不愛自己孩子的,也沒有一個人會不愛自身。忠臣既然連自己的身體,都不可惜,何況是自己的孩子呢?

有的評論者認為:兒子都快死了也不去救,這似乎傷害了仁愛道德。但若是考慮到父母對子女的仁愛,必須遵循社會道義的原則,才是正確的,那麼薛氏夫婦的做法,就是殺身成仁、為國盡忠。特別是薛氏的那一番話,不只成全了劉家的忠義,也足以激勵全軍的將士為國效忠。

二、正義之母養出凜凜之「虎」

宋朝的劉安世,是朝廷官員。當初,皇帝任命他做諫官時,他曾跑去稟告母親說:「朝廷讓我擔任進言規諫的官職,這個官職很容易觸犯當朝大臣,招致殺身禍患。但如果現在我以母親年邁為由,辭去這一官職,還來得及。」

母親說:「你說得不對。我聽說所謂的諫官,就是皇帝身邊直言規諫的臣子,你有幸得到這一官職,應當捨身來報答皇上的恩典才對。即使以後你得罪了權貴,獲罪被流放外地,無論你流放到多遠,老母我都會一路跟過去。」

聽母親這麼講,劉安世欣然接受了任命,從此鐵面無私地站在朝廷上,每每大臣們或皇上有了過失,他總是直言極諫,據理力爭。官員們看到他,都感覺殿上站著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頭威風凜凜的老虎。

身居諫官之職,就應當理直氣壯,盡心盡職,這就是所謂的「在其位謀其政」。

故事中劉安世的母親,為了勸勉兒子,竟能以捨身來報效國家,也真可以說得上是深明大義的長者了。

三、周氏一家盡忠報國,流芳千古

明朝時候,有個叫周遇吉的,很早就死了父親,母親含辛茹苦把他撫養成人。李自成起事時,周遇吉正鎮守著代州,兵少糧盡,救兵又遲遲不來,周遇吉心灰意冷地跑回家,跪在母親面前,悲痛地哭了起來。母親責備他說:「都什麼時候了,你還有時間回家來,像楚國的囚徒一樣痛哭呢?」

周遇吉回答說:「一會兒孩兒就要捨身報國了,死我不怕,只有母親您讓我割捨不下啊。」

周母大怒道:「你做忠臣,我就能做忠臣之母,為國捐軀,流芳千古,我又有什麼遺憾去見你地下的父親呢?」說完也不看他,揮揮手就叫他回去。

城池失陷後,周遇吉一直巷戰至死。周母聽後,毅然挺身而出,跟敵人作戰……

人在亂世之際,忠孝往往是無法兩全的。周遇吉已經夠忠了,而他母親呢,則比他更忠。城池失陷、兒子戰死,她還同媳婦劉氏一起,率領村裡的婦女們,登上衙門的屋頂,去射殺敵人。箭射光了,再也沒有什麼武器來戰鬥了,才放火自焚。

周氏一家,都是盡忠報國,真是流芳千古啊!

四、娶兒媳的首選應是什麼?

明朝時候,有個婦人陳氏,很早就死了丈夫,但她盡心盡力撫養孤兒,並且用賢明的仁義道德,教養兒子。他兒子受了母親的感化,也很賢明,能幹,特別有道德品行。

兒子長大後,有個富商想招他做女婿,並許諾結成親後,會給陳氏幾千兩銀子。

別人都以為這是一件大好事,但陳氏卻婉然辭謝了。有人勸她說:「你讓兒子去給富商做女婿,從今以後,不光是他,就是你自己,也一樣可以永享富足。相比你現在的貧困,不是好很多嗎?」

陳氏卻說:「驟然得到意外之財,不是吉祥的事。再說娶媳婦,娶的是女子的仁義道德,並不是她的家產錢財。」

一般情況是:貧窮的人,娶了富家女,那些富貴女,都會因為娘家有權有勢,而驕傲奢侈,瞧不起婆婆和夫家的其他人。陳氏深刻懂得這一點,果斷地拒絕了這門親事。她的不慕富貴,確實是明智之舉,值得人們參考、學習。

五、祖輩留下大量財富,實是貽害子孫

漢朝的疏廣,是輔導太子的太傅(太子的老師),他的侄兒是輔導太子的少傅(輔導陪伴太子的官)。他們叔侄二人,教了太子有五年了。

有一天,疏廣對侄兒說:「我聽說:知道滿足的人,不會受到恥辱;知道停止的人,不會受到危險;功成名就了,就應該見好就收,隱身而退,這是行之有效,永久不歇的道理。(原文是:「吾聞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侄子聽了他的話,叔侄兩人,很快就向朝廷以病為由,辭官回家。走的那天,道路上擠滿了前來送行的人。大家都說:「這兩位官人,真是賢良啊。」

疏廣回到家後,把積攢的錢財,都分給了鄉親們。有人勸他買田買屋,置辦家業。疏廣說:「我也曉得要為子孫考慮,給他們留下萬世家業。不過我又想,如果我的子孫是賢良的,家裡的錢財多了,難免會墮落他們的志氣;如果子孫是愚笨的,家裡的錢財富足,那豈不是更加重了他們的過失?」

他的話流傳開來,人們都認為他講的非常有道理。

許止淨認為:疏廣為後代子孫,考慮得長遠深邃,他說:這個世界上其實有許多做子孫的人,深受祖上的毒害:那些做祖輩的人,總是怕他們的子孫受苦,就為他們積累了大量的家業。殊不知,恰恰是那些錢財,害了那些子孫啊!這一點,漢朝的疏廣,確實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六、鐘離意不受污穢之物

漢朝的鐘離意,做尚書時,交趾有個太守,因為受賄犯了罪,皇上抄了他的家,把財產充了公,還把一些東西,賜給朝廷的大臣們。鐘離意分得幾串珍珠。其他大臣,都跪謝皇上後,就把禮物收下了。

只有鐘離意,把珠子一丟,不肯向皇上拜謝。

皇上問他是什麼緣故?他回答說:「古代的孔子,忍著渴,就是不喝‘盜泉’的水;曾夫子回轉車子,就是不願走進‘勝母之門’。為什麼?是因為聽到那些名字,都覺得羞辱了自己。現在這些贓物,雖然都是寶貝,但它們來路不正,沾染了許多原主人的污穢之氣。我為什麼要接受它?正因為這樣,我才不拜謝皇上的賞賜啊。」

皇上聽了,嘆息著說:「鐘尚書所說的話,是何等的清白廉潔啊。」就叫人改拿了庫裡的錢,賜予了他。

年長者賜予東西,年少者不應該推辭不受,這是自古以來的禮,更何況那東西,是皇上所賜予的?鐘離意不拜謝,還把那「沾染了污穢之氣」的珠子,甩在地下,他可真是有骨氣和有品德的人啊!

七、米放道旁,無人拿去,感化之力:大矣!

漢朝時,有個叫鐘離牧的人,種了二十多畝田。秋天,田裡的稻子熟了。沒想到:有個人卻硬說那稻子是他的,不由分說,就把那稻穀割了去。

鐘離牧也不和他們爭,全都讓他拿走了。

後來,縣官知道了這回事,就把那強割稻穀的人捉了去,要給他治罪。

奇怪的是:鐘離牧卻竭力營救他,最終使那個人免了罪。

回到家裡,那個人也不吭聲,領了妻子,連夜就舂打那些強佔來的稻穀,得了三十多石的米後,就把米挑到鐘離牧家。

鐘離牧關了門,不肯收。那個人就把米放在道路旁邊。竟然也沒有別的人去拿一丁點兒。

此後,鐘離牧的名聲,就漸漸傳開了,他還做了南海的太守官,封了都鄉侯。

許止淨說:鐘離牧的品德,固然值得人們千秋景仰,但是如果縣令不下令逮捕那個潑皮,那個潑皮未必就能醒悟並改正。所以古人說得好啊:「繩之以法,法立則知恩。」如果國法不立,那些無賴之徒,不僅掠奪別人的財物,還會因此而洋洋得意,哪裡又還能懂得悔改、報恩呢。又,米放道旁,竟無人拿去,鐘離牧的感化之力:大矣!

(以上均據蔡振紳《八德須知》)

来源:正見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