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林專欄】景頗族的「目瑙節」(圖)

作者:方林 發表:2014-12-08 03:5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景頗族的「目瑙節」,網路圖片。

景頗族是中國雲南世居民族之一,居住在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境內的海撥1500-2000米的亞熱帶山區,其先民最早居住在青藏高原南部,唐代為「尋傳蠻」的一部分。

景頗族最早居住於青藏高原,是氐羌族群的一部分,經過幾次大的遷徙後才定居於今天的居住地。「目瑙」是景頗族在漫長的社會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反映自己民族的歷史、文化和宗教等習俗的文化現象。豎立在目瑙廣場上的「詩棟」(標牌)分陰陽(雌雄),當中所繪製的是反映景頗族的遷徙路線和其他生產、生活的圖案。舉行大的「目瑙」慶典時都要先祭奠「木代」(太陽神)。原因之一,「目瑙」舞來自太陽宮;之二,傳說景頗族的祖先曾娶太陽女為妻,景頗人是太陽的子孫,「木代」與景頗族有淵源關係。因此,景頗族貴族家一般都祭奠「木代」。「董薩」(祭司)要進行「目瑙齋瓦」,用特定的形式和祭詞敘述天地的形成,萬物的誕生,景頗人的淵源變遷史等,內容無所不包。這些活動,千百年來起著記錄歷史,傳承文化的作用。

每年,景頗族慶祝的傳統節日很多,有新米節、撤種節、嘗新節等,其中最為盛大且最古老的節日當屬「目瑙節」。

「目瑙縱歌」,景頗語意為「大夥跳舞」,是一年到頭景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目瑙縱歌」是一種數萬人踩著同一個鼓點起舞的大型舞蹈,伴以雄渾的木鼓聲,氣勢磅礡,規模宏大、震撼力極強,是中國西部地區的民族狂歡節,有「天堂之舞」、「萬人狂歡舞」的美稱。
 
通常,「目瑙節」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以後的九天內擇雙日舉行,節期三至五天不等。目瑙縱歌是景頗族用來驅惡揚善、祝頌吉祥如意、歡慶豐收的傳統節日,歷史上,每逢豐年,出征、凱旋、婚姻嫁娶、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動,均要跳「目瑙」。
 
景頗族的「目瑙縱歌」原來是一種融宗教和文化習俗為一體的傳統慶典。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演化為各種不同類別的「目瑙」。大致有以下幾種:
 
1、「歲目瑙」,家庭財源茂盛,人丁興旺時舉行;
 
2、「布當目瑙」,征戰取得勝利時舉行;
 
3、「貢冉目瑙」,同胞兄弟分家自立門戶時舉行;
 
4、「騰肯目瑙」,新建房屋住所落成時舉行;
 
5、「空然目瑙」貴族家娶親辦婚禮時舉行;
 
6、「達如目瑙」,出征時舉行;
 
7、「昔目瑙」,有名望的長者去世送葬時舉行;
 
8、「柱目瑙」,祭奠「木代」神時舉行。
 
不同類別的「目瑙」都有特定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整個過程都是由「瑙雙」(領舞)隊和「瑙巴」(相當於助理)隊組成的舞隊來表現和完成的。
 
關於「目瑙」起源有三種傳說。
 
第一,人類是向鳥兒學會了目瑙舞,而鳥兒的目瑙舞又是從太陽神那裡學來的。
 
第二,古時景頗族居住在一個遙遠而美麗的地方,人們過著幸福安樂的日子,然而有一天來了一個飲血吃人的魔王,他專靠吃小孩為生,還常常施展魔法,呼風喚雨,淹沒田雨。人們從此陷入了深重的苦難。這時,一個名叫雷盼的景頗男子帶領眾人奮起反抗,經過激烈戰鬥,終於殺死了魔王,為民除了害。人們欣喜若狂,縱情歌舞歡慶勝利。後來,人們為了紀念祖先降魔除邪的勝利,每年都要舉行歌舞活動,並把這種歌舞活動稱之為「目腦」。
 
第三,景頗人的創世人寧貫瓦的父母對寧貫瓦說:「我倆死後,你要舉行喪禮目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變成大地,你也就能變成人,繁衍人類。」於是,寧貫瓦接受父母的旨意去太陽國學跳目瑙。在太陽國裡,大家公推美麗的孔雀為目瑙舞的領舞人,孔雀不負眾望,帶領大家翩翩起舞,並悉心教會每個習舞者。寧貫瓦學成後,在人間也組織了目瑙舞會,他劃定喜瑪拉雅山腳為舞場(相傳即景頗族的發祥地),把目瑙舞的線路刻畫在目瑙柱上,並規定領舞之人要戴上孔雀羽帽,以紀念孔雀的授舞之恩。從此,目瑙誕生了,並世世相傳,延至今日。
 
每逢「目瑙節」日,村村寨寨的景頗人身著節日盛裝,紛紛從四面八方湧入目瑙廣場。廣場上人山人海,氣氛熱烈歡快而不失莊嚴古樸的特色。
 
「目瑙縱歌」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目瑙示棟,是為了紀念景頗族先人首創「目瑙縱歌」而設立的祭壇。示棟是豎立在目瑙縱歌舞場中央的四根長約4米的目瑙柱(亦稱雌雄柱),是景頗族群眾心中最神聖、最崇敬的圖騰。四根目瑙柱中,中間兩根為陰,外面兩根為陽,上面皆繪有精美而富有象徵意義的圖案:右邊柱上往往繪以蕨菜花紋,象徵團結奮進;左邊常畫回紋構成若干個四方形,並塗以不同顏色,表示景頗族的遷徙路線;中間兩根柱子之間有交叉的刀和箭相連,表示景頗民族生活離不開刀和劍,也體現景頗民族的英勇果敢精神。
 
目瑙柱的左側立著一個方形架子,上層是吹嗩吶的座位;前面掛著一個兩米長的大皮鼓和一面直徑一米多的大芒鑼,供跳舞時伴奏用。廣場四周用竹籬笆圍起,目的是為了防止野鬼的侵入和牲畜的干擾。在歷史上,豎目瑙示棟之前,全村寨的董薩要念村寨鬼(一種祭祀),形成祭祀高潮。連續三天的祭祀後,才能將目瑙示棟豎起,屆時,整個目瑙縱歌場歡呼雀躍,場面極其熱烈。
 
景頗族的目瑙縱歌極其講究,沒有瑙雙的領舞是不能開場的。舞蹈開始時,鼓樂齊鳴,人們由4名頭戴飾有孔雀、野雞羽毛和野豬牙齒的目瑙帽的「瑙雙」領頭,「瑙雙」身穿紅綠綢緞制的龍袍,手執長刀。「瑙雙」排成兩列,前面二人稱為武雙,後面二人稱為文雙。後面跟著背銅炮和持長刀的隊伍,婦女們拿著扇子或彩帕跟在最後,歡歌雀舞,熱鬧非凡。參舞者少則幾百人,多則幾千人,從清晨到日暮,又從日暮到清晨,通宵達旦地盡情歌舞,其間舞者跳累時可自動退場憩息片刻,而後又繼續登場舞蹈。
 
傳統的目瑙舞,行進路線嚴格按照目瑙柱上所示的花紋線路進行,即俗成的舞蹈規則,跳完兩圈後,就要變換隊形,分成兩路:一路仍由領舞人帶領,一部分人按照花紋的線路往前跳;另一路則變換舞姿,跳起自由的舞式,由舞蹈水平較高的人領頭(多為年青的小夥子),這種舞式稱為「瑙巴」,在跳舞的同時,還有兩對武士繞著廣場周圍跳,其中兩人拿盾,兩人持他,以示驅趕野鬼。跳到第三天收場時,舞隊中的人手持花束跳,做飯的拿起鍋鏟跳,管酒的抱起酒筒跳,一派盡興方休的景象。
 
「目瑙縱歌」作為一個民族的傳統活動發展至今,宗教色彩和類別日益淡化,它已成為景頗族約定俗成的傳統節日,統稱為「統肯(傳統)目瑙」。目瑙縱歌集景頗族文化為一體,涉及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集中地展現出景頗族的傳統文化,對景頗族的歷史文化研究有重要價值。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