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誠信無價!君子重諾守信(圖)

作者:貫明 發表:2016-09-12 10: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孔子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網路圖片)

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今中外的正人君子都是重誠守信之人。在中國古代,誠信曾是無數人修身立世的信條,有許多正人君子為了一個「信」字可將生死置之度外。「一諾千金」、「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及「一言九鼎」等成語,反映了自古以來中國人對信用、信譽的重視。在古代中國人眼裡,誠信無價,凡正人君子必信守承諾,言而無信必是小人所為。關羽雖是一介武夫,千百年來卻倍受世人敬重,不是因為他的武藝高強,而是因為他是一個重諾守信的正人君子。

東方的聖賢們在誠信方面的思想所見略同。孔子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孟子云:「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李白曾在詩中寫道:「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古往今來,堅守誠信都是為人處世、從政經商的通理。西方的《聖經》中也說過:「誠信比財富更有價值。」

唐代大詩仙李白曾在《長干行》一詩中寫有這樣的詩句:「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這兩句詩其中包含了兩個淒美的故事:詩中所說的「抱柱信」,是說一個叫尾生的男子和一個淑女,一天在橋下約會。到了約會的時間,女子還沒有來,河裡就開始漲水了。尾生為了不失信義,堅持等待,抱住橋柱,直至被淹死。「望夫臺」講的則是一位婦人丈夫在外,約定日期回來,但是歸期到了,丈夫還沒有回來,妻子總是站在高高台上,眺望遠方,等待丈夫歸來,最後化作一尊石頭,長久地屹立等待。

在春秋戰國時代,地處中原的魏國並非諸侯當中的大國,卻使四方賢士雲集而來,立足於世數百年而不衰,這都得益於魏文侯的守信重義。據史書記載,有一次,魏文侯與群臣飲酒時,極得宴飲之樂,這時候,天上突然下起雨來。他卻罷酒命駕,要到郊野去。左右勸他:「飲酒正盡興,天又下雨了,您去郊野幹什麼呢?」魏文侯說:「我因與山林之人有打獵的約會,不能失約於人。」魏文侯對這樣的生活小事都能有信必守,無怪乎四方賢士都樂意為之效命。

清朝時,蘇州吳縣有個叫蔡林的商人,以重承諾、講信義著稱。有位朋友把千金寄存在他家,沒有留下任何憑證。不久,這位朋友病故了,蔡林就把朋友的兒子叫來,交還這筆重金。朋友的兒子不願平白無故地接受這千金之資,便說:「沒有這回事,這麼多的金子能沒有個字據嗎?再說,家父生前從未對我提及這件事。」蔡林聽了,笑了笑說:「字據在我心裏,不在紙上,這是因為你父親瞭解我的緣故,所以他沒告訴你。」其堅守誠信的形象,可為世人楷模。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