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英雄榜】大唐開國名將—陳國公侯君集(組圖)

凌煙閣二十四位功臣歷史系列文章之八

作者:雲中君 發表:2016-12-03 00: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大唐明君賢臣的文治武功,威震四夷,名垂青史。(繪圖:看中國)

侯君集,祖籍豳州三水(今陝西旬邑北),以才力雄豪著稱。少時侍奉於秦王李世民幕府,隨從征討屢立戰功,歷任左虞候、車騎將軍,封為全椒縣子。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在玄武門之變爆發之際,侯君集積極參與出謀劃策,居功甚大。秦王李世民即位為皇帝之後,進封為潞國公,享受封邑一千戶,升為右衛大將軍。(注1)而此時的貞觀大將李靖,食邑才只有五百戶,可見當時在李世民的眼中,侯君集的功績遠大於李靖。貞觀四年(630),侯君集遷任兵部尚書,不久又任檢校吏部尚書,參議朝政。他出將入相,以傑出的才幹獲得了大唐王朝的讚譽。貞觀九年,他被任命為積石道行軍總管,作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李靖的副手,擊敗吐谷渾。此後又任主將擊滅高昌國。凱旋回朝後因私吞高昌國戰利品而被御史彈劾,為此他一直怏怏不樂,耿耿於懷。

唐貞觀十七年(643年),洛州都督張亮密告侯君集煽動自己謀反。唐太宗對張亮說:「你與君集都是功臣,君集單獨把這話告訴你,沒有別的人聽見,如果把這事交給主管官吏處理,君集必定說沒有這事。兩人相互對證,事情無法弄明白。」於是就不再追究這件事,對待侯君集像當初一樣。(注2)不久又把侯君集與眾功臣的肖像一同畫在凌煙閣上。

此後,當時的太子李承乾同魏王李泰爭嫡日烈,各有黨羽。侯君集親近太子,策劃兵變,事發被捕。定罪後,唐太宗於刑前,親往質問,對以「朕因汝從此不登凌煙閣」。侯聞言動容,拜倒大嚎,最後求皇帝念舊,允留侯門香火。(當時論罪理應滅族)唐太宗許赦免其妻及一子(後遷嶺南),侯君集亦甘心受刑。

輔佐李靖討伐強敵 出謀劃策大獲全勝

唐貞觀四年(630年),侯君集遷任兵部尚書,參與朝廷政事。當時準備討伐吐谷渾慕容伏允,唐太宗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命侯君集及任城王李道宗一起為副帥。貞觀九年(635年)三月,唐軍駐紮在鄯州,侯君集對李靖說:「我大軍已到,賊寇尚未逃到險要的地方,我們應當選拔精銳兵力,長驅疾進,敵賊沒有料到我軍突然到來,我們必有大利。如果這個計策不能實行,賊寇必定暗中逃跑到很遠的地方,山隔路阻,討伐賊寇實在是很難的了。」李靖採納了侯君集的計謀,於是選拔精銳騎兵、輕裝深入。

五路大軍直指吐谷渾,李道宗在庫山追上了吐谷渾的逃兵,擊敗了賊軍。慕容伏允膽戰心驚。他放火燒荒,盡毀草原,然後躲進沙漠。侯君集主張窮追猛打,不給吐谷渾軍喘息之機。李靖採納了侯君集的建議,唐軍兵分兩路,李靖、薛萬均往北路,侯君集、李道宗往南路,對慕容伏允展開了鉗形攻勢。途中經過破邏真谷,翻越漢哭山,途經二千餘裡,行軍在茫茫沙漠,盛夏降霜,山多積雪,轉戰經過星宿川,到達柏海,屢次與吐谷渾交戰,都獲得大勝。侯君集部穿越2,000多里的不毛之地,人靠喝馬血維持體能,馬靠啃冰雪延續生命,終於在烏海(今青海苦海)追上了吐谷渾軍,殺得吐谷渾人鬼哭狼嚎。唐軍翻越積石山(今青海阿尼瑪卿山),在今天的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裡全殲慕容伏允的吐谷渾軍,慕容伏允走投無路,自縊身亡。慕容伏允的兒子慕容順也被唐軍俘獲,吐谷渾舉國投降,唐軍大獲全勝,自此吐谷渾一舉平定。

唐貞觀十一年(637年),侯君集與長孫無忌等開國功臣一同受到世封,侯君集被封為陳州刺史,改封為陳國公。第二年,又拜為吏部尚書,進位光祿大夫。侯君集出自軍隊,平素沒有學問技藝,以前根本不愛讀書。進了李世民的秦王府後才拿起書本補習功課,他天資聰穎,竟然很快小有成就,典選官員,制定考課,決定考核官吏成績,做得有條不紊,頗受時人讚美,出將入相,文武雙全,正是大唐帝國官員的典型特徵。他一直走得很順,少有挫折,心高氣傲,恥居人下,就成了他一貫的心態。唐太宗曾命令有「大唐軍神」之稱的李靖教給侯君集兵法,過後君集卻上奏說:「李靖將會謀反,兵事隱微之處,不肯告訴我。」太宗為此責備李靖。李靖說:「如今中原無事,臣所教之法,足以制服四夷,而君集卻想學盡臣之謀略,這是君集想要謀反。」李靖為右僕射,君集為兵部尚書,一同回省,侯君集乘馬過門好幾步才發覺,李靖對人說:「君集大概有什麼異謀吧?」後來果如其言。

風馳電掣討伐高昌 浩浩蕩蕩取勝凱旋

高昌國位於中亞地區的咽喉地帶,東面是強大的唐王朝,西面是西突闕這樣凶悍的遊牧民族,在強國的虎視眈眈之下,高昌國就有了牆頭草的特徵,在大國的縫隙之中謀求生存,於是,高昌國搖擺不定的舉動就被大唐帝國視為對國家威嚴的挑釁。

高昌國王鞠文泰本來對大唐頗為恭敬,經常貢獻一些奇珍異寶,唐貞觀四年,鞠文泰親自入朝晉見唐太宗,得到了豐厚的賞賜,鞠文泰的妻子還被冊封為常樂公主。在來回的路上,他見到大唐的西部地區因久經戰爭而城邑空虛、人民稀少,心裏湧起了輕視唐朝的念頭,於是悍然與西突厥勾結在一起,做出了幾件讓人側目的事情。他扣押了不少路經高昌的西域商人和貢使,不許他們前往大唐。又和西突厥聯合出擊,攻打唐朝的西域屬國伊吾和焉耆,連下焉耆數城。焉耆王派使者向大唐求救,唐太宗的忍耐終於達到了極限。唐貞觀十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忍無可忍,任命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率領薛萬均、薛孤吳兒等將領討伐高昌國。(注3)


大唐開國名將──陳國公侯君集畫像。(網路圖片)

高昌王鞠文泰之所以膽大妄為,是因為他料定唐朝不會真的出兵。他曾笑著對群臣說:「唐國離我們有七千里之遠,沙漠鹽鹼地二千里而無水草,冬風刺骨,夏風似火,行商到此僅百分之一,怎能通行大軍呢?如果屯兵於堅城之下,不過一二十天,食盡必潰,我就可以捆縛他們了。」可是,事實給了鞠文泰無情的一擊,唐軍風馳電掣,浩浩蕩蕩,已經逼近了高昌國。鞠文泰頓時六神無主,急火攻心,竟然活活嚇死,鞠文泰的兒子鞠智盛即位為新的高昌王。

侯君集的數萬兵馬已經到達柳谷,聽說鞠文泰這幾天就要下葬,軍中議論紛紛。有人主張趁機偷襲,侯君集沒有同意,「大唐皇帝因為高昌傲慢無禮,才興問罪之師,如果我們趁人發喪,偷襲敵人,非大國雄師所當為。」(注4)於是,唐軍鼓行而前,從容進軍。

等鞠文泰喪禮已畢,唐軍開始攻城了。拋石車和沖城車輪番作業,巨石像冰雹一樣飛向城牆,城牆上的高昌守軍被砸得血肉模糊,沖城車猛烈撞擊城牆,一下,二下,三下,城牆出現了缺口,缺口越來越大,唐軍並不急於入城,只是一下又一下的撞擊,讓高昌人膽戰心驚。儘管高昌城堅牆厚,也無法阻擋唐軍進軍的步伐,唐軍攻城掠地,俘獲高昌男女七千多口,長驅直入,將高昌都城團團圍住。鞠智盛惶惑無計,趕緊寫信給侯君集,「得罪大唐天子的人是先王,現在他已不在人世,智盛剛剛即位,不知箇中情由,希望尚書哀憐」,侯君集的問答是,「想要避禍,馬上投降」。鞠智盛左右為難,猶豫不決,侯君集不再遲疑,率領唐軍發動了猛烈的攻擊。高昌本來與西突厥約定裡應外合,西突厥援兵聽說侯君集已經兵臨高昌,竟然不顧盟友,西逃千餘裡,只留下高昌軍隊孤身面對唐軍。

唐軍填平了城壕,拋石車開始了照常作業。又建造了十丈高樓的巢車,可以俯視城內,指揮拋石車的落點。巨石所至,血肉橫飛,嚇得高昌人紛紛躲進屋內。沖城車撞擊城牆,城牆一片片坍塌,高昌人眼睜睜地看著,卻絲毫無能為力。鞠智盛看著、聽著,終於精神崩潰,他黯然出城,向唐軍投降。侯君集調兵遣將,攻下高昌的其餘地盤,高昌國滅亡了,東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的高昌國並入了大唐的版圖,唐軍得高昌三萬七千七百人,克高昌二十二城。貞觀十四年,唐太宗在高昌舊地設置西州,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設置安西都護府。史書上曾記載了一則軼聞,預言了高昌國的消失,這就是曾流行於高昌國的一首童謠,「高昌兵馬如霜雪,漢家兵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手自消滅」。

有功不賞怏怏不樂 暗通太子一拍即合

侯君集取得了蓋世功勞,同時也犯下了彌天大錯。他起初攻克高昌時,不曾奏報請示朝廷,就發配沒收無罪的人,又私自收取寶物。軍中將士知道這個情況,也爭著盜竊,侯君集恐怕暴露了這件事,不敢制止。到了京師,御史和有司奏請朝廷追究侯君集的罪過,朝廷只得詔令侯君集下獄。中書侍郎岑文本挺身而出,為侯君集作了精彩的辯護。他列舉了陳湯等前朝大將的故事,希望唐太宗記人之功,忘人之過,並引用黃石公兵法作為論據,軍法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故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計其死」,所以以前的明君用人,必然用人所長、棄人所短,不會輕易委屈功臣大將。唐太宗深以為然,下詔釋放侯君集,不再追究他的過失。

雖然侯君集虛驚一場,但有功不賞,一直讓他怏怏不樂、耿耿於懷。他自認為對平定西域有功,卻因為貪圖財利被囚禁,心裏很不服氣。人性本是複雜的,侯君集並非胸懷寬廣的謙謙君子,做事一向隨心所欲,不畏人言。他家裡養著好幾個奶媽,就是為了自己每天可以喝到新鮮的人奶,窮奢極侈,以此為甚。雖然唐太宗待他不薄,卻遠遠沒有滿足他所期望的要求,俗話說,富貴險中求,他要在皇太子李承乾的身上找到登峰造極的榮華。

此時的李承乾也正惶惶不可終日,他已經多次遭到李世民的訓斥,擔心自己的太子位隨時不保,知道侯君集對皇上不滿,正好拉他一同入夥。侯君集的女婿賀蘭楚石當時是東宮屬官,為兩人見面牽線搭橋,他們多次在一起策劃政變,侯君集曾舉手對李承乾言道,「此手當為殿下用之」。(注5)

心懷叵測密謀造反 背叛明主忐忑不安

侯君集對朝廷的不滿,唐太宗早就知道,卻一直並未在意,唐太宗沒想到的是,侯君集竟會密謀造反。唐貞觀十七年,張亮憑藉太子詹事的身份出任洛州都督,侯君集故意激怒張亮說:「為什麼被排擠?」張亮說:「是您被排擠,還想冤枉誰!」侯君集說:「我平定高昌國以來,只能在屋子裡左右發怒了,又怎能巴望受到排擠!」因此揎袖捋臂說:「憂悶得快活不下去了,你能造反嗎?我就與你一起造反。」張亮心中害怕,轉頭就將此話告訴了李世民,李世民認為這只是侯君集一時的氣話,按下此事,只當什麼都沒有發生。貞觀十七年,李世民讓閻立本畫出包括侯君集在內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放於三清殿旁的凌煙閣,共同緬懷開國功臣們的豐功偉績。

李世民是非常念舊的,侯君集也何嘗不是如此,《酉陽雜俎》上記載了侯君集參與密謀造反後惶恐不安的心情。他夢見二甲士把他抓到一個地方,一個戴著高高帽子的人大喊道,「取侯君集的威骨來」,立刻就有好幾個人操起屠刀,打開他的腦袋和右臂,取出魚尾狀的骨片,當他醒過來的時候,腦袋和右臂還十分疼痛。「自是心悸力耗」,連一張弓也拉不開了。謀反是滿門抄斬的大罪,侯君集當然知道個中干係,常常夜不能寐,黯然嘆息。他的妻子還蒙在鼓裡,看見丈夫如此不安,忍不住出言勸解,「你是國家大臣,怎麼會如此忐忑不安?如果是做了辜負國家的事情,還是去自首的好,肯定可以保住性命」,侯君集雖然也有過自首的念頭,但終究沒有付諸實施。

一失足釀成千古恨 再回頭已是百年身

皇太子李承乾謀反的陰謀終於東窗事發,很快牽出了勛臣侯君集。面對人證、物證,唐太宗確定侯君集參與了李承乾的陰謀。唐太宗親自審問侯君集說:「我不想讓刀吏羞辱你,所以親自審訊驗證。」侯君集辭窮。太宗又對百官說:「從前國家沒有安定,君集確實施展了他的能力,不忍心把他置之於法。我準備留他性命,公卿們允許我的要求嗎?」群臣爭著進言說:「侯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請殺死他來表明國家的法度。」(注6)唐太宗無法否決眾臣的意見,只能與侯君集最後訣別,此時,大唐皇帝淚如雨下,侯君集也泣不成聲,血雨腥風中走出的生死戰友,一失足釀成千古恨,再回頭已是百年身。

侯君集臨刑前,神色鎮定,他對監斬官說:「我哪是謀反之人?竟落到如此地步!但我曾任將領,破滅兩國,望能告知陛下,免坐一子以守祭祀。」(注7)雖然謀反本應滿門抄斬,唐太宗聽後還是答應了他的請求,赦免了他的妻子和一個兒子延續侯家的香火,將他們流放到嶺南。

注1.《舊唐書.列傳第十九》:太宗即位,遷左衛將軍,以功進封潞國公,賜邑千戶,尋拜右衛大將軍。

注2.《新唐書.卷九十四.列傳第十九》:會張亮出洛州都督,君集謬激說曰:「何為見排?」亮曰:「公排我,尚誰咎?」君集曰:「我平一國還,觸天子嗔,何能排君?」因攘袂曰:「鬱鬱不可活,能反乎?當與公反。」亮密以聞。帝曰:「卿與君集皆功臣,今獨相語而無左驗,奈何?」秘不發,待君集如初。

注3.《全唐文.卷六.討高昌詔》:「……今遣交河行軍大總管吏部尚書侯君集、副總管兼右屯衛大將軍薛萬均、副總管左屯衛將軍薛孤吳兒、行軍總管武衛將軍牛進達等,董率眾軍,宏宣廟略,乘驛進路,同會虜庭。……」

注4.《舊唐書.列傳第十九》:君集率兵至柳谷,候騎言文泰剋日將葬,國人咸集。諸將請襲之,君集曰:「不可,天子以高昌驕慢無禮,使吾恭行天罰,今襲人於墟墓之間,非問罪之師也。」

注5.《舊唐書.列傳第十九》:君集子婿賀蘭楚石時為東宮千牛,承乾令數引君集入內,問以自安之術。君集以承乾劣弱,意欲乘釁以圖之,遂讚承乾陰圖不軌,嘗舉手謂承乾曰:「此好手,當為用之。」

注6.《舊唐書.列傳第十九》:太宗謂百僚曰:「往者家國未安,君集實展其力,不忍置之於法。我將乞其性命,公卿其許我乎?」群臣爭進曰:「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請誅之以明大法。」

注7.《新唐書.卷九十四.列傳第十九》:君集臨刑色不變,謂監吏曰:「我豈反者乎?蹉跌至此。然嘗為將,破二國,若言之陛下,丐一子以守祭祀。」

主要參考文獻:

劉昫等,《舊唐書》,後晉

吳兢,《貞觀政要》,唐

歐陽脩等,《新唐書》,宋

司馬光等編,《資治通鑒》,宋

董誥等編,《全唐文》,清

惜秋,《隋唐風雲人物》,現代

王壽男,《隋唐史》,現代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