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掃地」 「退房令」形同虛設(圖)

發表:2017-02-12 12: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7年2月12日訊】六年前,國資委一紙「退房令」,至今未竟全退。早在2010年,國資委要求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清退房地產業務,僅留下16家主業為地產的央企,後這個名單增加至21家。六年多時間過去了,不僅主業為地產的央企在瘋狂發起「地王大戰」,那些屬於清退行列的央企也並沒有完全退出地產市場。央企凶猛搶地,製造地王,壟斷土地市場,土地價格飆漲,使得房地產越來越成為巨頭之間的小范圍競爭,小型開發商生存空間狹窄,正逐步被市場淘汰。為什麼「退房令」如此受關注?為什麼出現「政令」不暢、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央企「退房令」失靈、形同虛設?為什麼央企一直不肯退出房地產業,國有資產會流失?國資委真的能管得了央企嗎?

2016年拿地支出前15名房企中,由央企和國企組成的「國家隊」佔據8席;16個拿地總額超百億巨無霸項目中,有9家花落「國字頭」。2010年國資委曾發布公文,要求多數央企退出房地產業,當時被板子打中的央企多達78家。時近7年,央企並沒有在樓市偃旗息鼓,反而似乎愈發活躍。「退房令」發出後,有一部分央企還是比較聽話的,通過股權轉讓、項目轉讓等方式退出樓市回歸主業,但仍有一部分央企賴在樓市不走,成為「地王」和高房價的推動者。那麼,國資委發布的「退房令」,為何對部分央企缺乏約束力,值得反思。

筆者表示:央企「退房令」過去六一直受到社會與輿論及民企的關注、討論、監督、譴責,特別是民企、中小房企更是羨慕、嫉妒、恨。其一是「地王」凶猛,央企製造,集中「掃地」,導致地價上漲一波高潮,民企、中小房企唯有望地興嘆。低成本融資、高成本拿地,高地價,一定程度上直接拉高房價。其二是央企倚靠獨特的政治、權力、經濟、政商地位,在信貸金融、稅收、產業、土地政策方面支配資源,讓民企、中小房企淘汰於土地市場,被迫退出房地產行業。其三是超國民待遇、壟斷土地市場、瘋狂搶地掀起地王大戰,對民企、中小房企非常不公平。其四是央企一定程度上為房價上漲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央企沒有完全執行「退房令」,反而按部就班的產權交易,歸根結底就是經濟體制弊端、「退房令」缺乏強制性、權威性、可執行性、懲罰性、具體時間表與涉及到太多利益集團、國資委業績考量、房地產暴利、央企資產配資需求與貪婪逐利、職工安置難。其一是經濟體制中國有經濟佔主導地位,這就是「政令」的有形之手與市場的無形之手難以形成有機統一。其二是「退房令」帶有指導性、政策性、命令性,並非法律規定,沒有強制性、權威性、可執行性、懲罰性、具體時間表。並且沒有誰去監督「退房令」,更加沒有一套成熟的配套措施與監管系統,這就是執行不力、監管不嚴的根源。其三是國資委與其他部門及央企之間,包括央企股東之間涉及到太多利益集團。其四是房地產業務作為央企主要利潤來源,國資委需要業績。其五是房地產既是「老虎機」,也是「印鈔機」,沒有哪家央企不喜歡房地產的,因為房地產好比「提款機」。其六是央企資金實力雄厚,有涉足房地產業務的強大的物質基礎與條件,融資成本低,利潤空間大。央企可以通過以項目帶房地產業務,從地方政府手中拿到很多優惠政策。這就是典型的最好資產配置與貪婪逐利。其七是一旦退出房地產業務,大量的職工面臨失業,需要龐大的資金與住房安置及再就業崗位等,暫時無法解決。國資委「退房令」也就很難真正發揮作用、產生效力了。房地產調控,也就在各方的共同對抗下,很難出現明顯效果了。

「退房令」這條「指令」本身的約束力極為有限,國資委在法理上的「軟肋」,為央企打擦邊球留下灰色地帶。按照法律意義嚴格來說,‘退房令’是2010年3月18日下午國資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的,這條‘命令’不是以部門規章形式發出的,是否以規範性的紅頭文件形式發出不得而知,也並非國務院、全國人大或者常委會以法律、法規發出的文件。因此,它的強制性較弱。而法律位階較高、較為重要的國有資產管理活動法律規範是《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其中規範了國資委作為國務院直屬特設機構的行政職能,是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負責監督管理企業國有資產,這裡的‘出資人’看成《公司法》中的股東,‘國家隊’的股東是國家,國資委就是它的代言人。

國資委真的能管得了央企,顯然是缺乏底氣的。國資委頒布的「退房令」在法理上定位模糊,即使「退房令」就此夭折,央企在地產界的大手筆動作依舊遭到了「口誅筆伐」。出臺比「退房令」級別更高的「約束力」,這才解決的根本問題。在豐厚的利潤回報面前,部分央企扎堆地王、並就此實現了做大做強。從市場經濟主體的角度來看,央企有這種逐利行為是合理的,但另一方面,央企的特殊性在於它並不只是市場經濟主體,還應該更多地承載宏觀經濟的命脈,應該在公共事業領域造福於民。因此,央企的經營行為不能單純按市場規律而為,也應該受到政府主管部門的行政調控。

整體而言,央企房企的整合過程,推高了地價,也逼迫著房地產行業的洗牌,房企兩極分化的格局愈發明顯。中海與中建地產重組完成後,再與中信地產住宅板塊業務合併,增加了其環渤海及珠三角等區域的一、二線城市的土地儲備,鞏固並提升了其千億開發商的地位;招商地產因為母公司資產的注入成為招商蛇口,成為當時中國最大市值開發商。樓市集中度在進一步提高。央企「隨行就市」放心搶地,「退房令」最後期限迫在眉睫,行業整合在所難免,央企被迫忽略短期內的開發成本,「拚命拿地」以便增強自己在整合大戲中的砝碼。,央企製造,成為「地王」收割機。

責任編輯:何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