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些世界一流大學不愛招中國學生?(圖)

發表:2017-05-25 05:3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7年5月25日訊】中國人有天賦,又勤奮,可是為什麼世界一流大學開始不愛招中國學生了?這些年看到這麼多從國內培養出來的傑出高材生,他們在專業上這麼突出,但思維方式那麼僵化、偏執,社會交往能力又那麼差,除了自己狹窄的專業,在自由社會裏就不知道怎麼跟人打交道、怎麼表達自己,這些問題的根子都出在受中共一黨專制之下的中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不管是正式的學校教育、家教和社會文化背景,都深深地受到黨文化的毒害。因為黨領導下的中國,就是需要子民們聽話,順從。而不是思維開闊,具有創新的新生代。

下面是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斌對中國學生的擔憂。

第一點:一位美國名牌大學金融教授談博士研究生招生政策時,他說他們今後可能不再招收中國博士研究生了。

這不是種族歧視問題,他自己也是中國人,而是因為過去多年的中國學生,開始學習成績都好,後來做博士論文研究時雖然未必突出,但還可以,可是等到畢業上學術市場找教職崗位時,表現都不好,沒辦法找到一流大學教職。所以,他們不想再浪費時間培養中國學生了。

實際上,不只是他們大學有這個打算,我所在的耶魯和其他大學,也討論過同樣的問題。雖然我們沒有決定完全停招中國學生,但有意識地少招或者偶爾不招。

以2015年為例,美國的前30名金融系畢業的博士中,來自中國的不少,但找教職崗位最成功的是去了加州理工學院,那個大學當然不錯,可是,這麼多中國博士生中沒有一個被前10名或前15名金融系招聘。

由於這些博士都畢業於頂尖金融院系,這一結果很讓人失望,各學校投入的資源和教授精力那麼多,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頂尖金融院系培養出的博士沒有被頂尖的金融專業聘用,在業界也許算是一種失敗。

耶魯大學
耶魯大學(圖片來源:Pixabay)

第二是,在美國金融和矽谷高科技行業中,印度裔高管遠超華裔。大家熟悉的谷歌、微軟、Adobe、軟銀、花旗集團等公司的CEO都是印度人,在這種級別的美國公司中似乎沒有一個華人CEO。公司副總裁一級的印度人就更多了。而且,不只是美國企業界裡中國人和印度人的反差這麼大,在大學裡也如此。比如,幾年前美國主要商學院中,有12個在選拔招聘商學院院長,其中有10個給了印度裔聘書,沒有一個給中國裔。盡快後來一些印度裔謝絕了,但這本身也反映出中國和印度之間在教育、文化上的差距。但為什麼結果會如此失望?當然最明顯的區別就是中國文化和教育都受到黨文化的毒害,而印度沒有黨文化。考慮到中國畢業生在業界的發展和影響力,讓很多著名的私立大學不再招收中國學生。因為私立大學要維持自己在業界的學術地位和影響力,如果學校因為在某些方面的聲譽下降,也會影響到社會成功人士和企業對學校的捐助和支持,這可是私立大學經費的主要來源。

黨文化中的專制心態也表現在中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在陳志斌教授所任職的耶魯大學,就曾遇到一些非常聰明,才華遙遙領先的中國學生。他們在選擇專業時,並不是出於對自己所選的專業有興趣、有激情去開拓和研究,而是「因為父母要我這樣做,而且看到其他同學都這樣做」,而且絕大多數學生是因為父母的壓力和安排才選擇所學的專業。

既然他們都不是因為自己真實的興趣而為,那麼多讀金融博士、經濟學博士的中國學生最後在職場上表現一般甚至較差,就不足為奇。趕鴨子也許可以上架,但上不了高架的。

很多人往往是根據父母自己認為「好」的標準去選擇「最好」的學校和專業,等於讓子女去過一種父母認為好但子女自己未必認為好的職業和生活。有時候,這實際上是迫使子女去實現父母自己沒有能實現的專業夢。

有的人是隨大流,去追求大家都認為最好的哈佛、耶魯或者北大、清華。如果你問他們「為什麼哈佛耶魯好、北大清華好」時,他們也說不上來。而對於美國社會來說,好與不好,是基於子女的個人興趣、偏好、個性和天賦所決定的。

在物質產能過剩、物質這麼豐富的今天,溫飽不再是個問題。父母可以給子女最重要的禮物是給他們提供經濟條件,讓他們追求自己的興趣、選自己喜愛,有激情的事業。把自己的喜好強加給子女的父母顯得太自私、太不尊重子女,這包括學校、專業、工作和婚姻戀愛。

中國黨文化鼓勵民眾「聽話」和「順從」

之所以中國人跟美國人、印度人的差別這麼大,也當然跟中國政府鼓勵「聽話」「順從」緊密相關。在中國長大的過程中,父母等周邊的人都教你「乖乖聽話」、聽長輩的話。不管走到哪裡,只要見到比自己年長的,都要小聲講話,要順從聽話,不能挑戰長者和權威的言論。

正因為從出生開始,二三十年之內,周邊大多數人都比自己年長,都是自己必須要順從聽話的對象,所以,每個人在成長的二三十年裡都會被馴化得乖乖的,沒機會鍛練講話辯論。長大後即使想學習辯論、學習作報告演講技巧,也很難改變從小被迫養成的「聽話不作聲」習慣。

在中國,別人說「你的孩子好聽話」是對你子女的表揚,父母也會因此而欣慰。而在美國社會,從來沒有美國人以這種話去誇獎孩子的,因為美國人會認為「聽話」「順從」是貶義,是沒有個性的表現,因此,沒有人願意被這樣評價。

美國學校更注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看,正因為這種思辨能力的培養,一聽到任何話,很自然地就會去懷疑、審視,然後就看能否找到證據來證明這個話邏輯上或者事實上、數據上站不住腳。這種習慣看起來簡單,但是對於培養獨立的思辨能力,讓學生在大學畢業以後,不只是簡單地聽從領導的話,就像機器人似的只會聽從指令,這些是非常重要的開端。美國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人很自然就會有思辨能力。

責任編輯:柳成蔭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