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威特的教育理念(3)(圖)

作者:心怡 發表:2017-07-02 01:0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卡爾•威特的教育理念(3)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美國哈佛大學的圖書館裡有一本珍貴的藏書——《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德文原版的藏書堪稱是教育史上的奇書,據說是美國的惟一珍本。這本書於1818年寫成,作者卡爾•威特是一位清貧的牧師,他記述了弱智兒子在14歲以前的成長過程及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方法。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博士賽德茲說:「把一個低智兒童培養成了聞名全德意志的奇才,這是證明《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神奇和偉大的最好例子。」

作者在第三章「我抓住了兒子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中,詳細介紹了在兒子三歲之前的早期教育。作者「根據兒童潛能遞減的法則,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有著某種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這個最佳時期非常關鍵,它對人一生的智力發展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千萬不能錯過。對兒童早期智力開發的關鍵,就是抓住最佳時期。」

作者為了盡早發揮孩子的潛能,從嬰兒能夠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撫時就開始教育兒子。他和妻子以最敏銳的感覺去感知嬰兒的需要,隨時解除兒子的不愉快,為以後教育和訓練打下良好的感情基礎。他在兒子4個月時,吃母乳前給孩子一點柑橘汁,後來又給一些水果泥、青菜粥。他認為「孩子愛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所以只給兒子喜歡吃的食物,但是在兩歲之前不給兒子吃肉。德國有句諺語「人的性格取決於食物」,他認為「菜食療法」可以使孩子形成不同的性格,比如多吃馬鈴薯會提高孩子的推理能力。

我們一般都會認為教育孩子就是教孩子讀書、識字、學習知識,而作者認為一個孩子從嬰兒到成人的過程中,方方面面都可以納入教育的範疇,至今為止很多父母甚至許多教育專家也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比如在飲食方面,我們總認為吃的越多越好,越有益於健康。而作者認為給嬰兒吃的過飽,會阻礙孩子的腦部發育,有害於孩子的健康,容易患上腸胃疾病,也會導致孩子長大之後過於依賴物質的享受。

一次他的妻子給兒子餵奶之後,看到兒子在哭就又給兒子餵奶,他馬上奪走奶瓶。儘管兒子的外祖母非常生氣,但他還是堅持不給孩子餵奶。他告訴妻子疼愛孩子不是一味的順從孩子,要以謹慎的態度來培養和教育孩子,妻子明白其中的道理之後,就不再過分的順從孩子了。可能我們會覺得作者這樣做未免過分了,但是作者認為培養優秀的孩子就要從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細節做起,不應該忽視任何看起來微乎其微的地方。

作者從嬰兒時期開始就對兒子進行體能訓練,著重「保持兒子的健康心情」,認為愉快是健康的關鍵。如果周圍的氣氛陰鬱的話,孩子就會消化不良,身體不健康,所以孩子居住的房間應該是令人心情愉快的。天氣晴朗時,他會把兒子帶到田野裡,讓孩子眺望綠色的原野,並且經常讓兒子在屋外睡覺,便於沐浴陽光、呼吸新鮮空氣。

作者極力反對把孩子包起來,以免妨礙孩子手腳的自由活動,認為這種活動就是嬰兒的運動;在嬰兒睡覺時,他也極力反對把孩子裹的緊緊的,認為「一個健康的人需要的是自由而不是束縛」。一次女傭怕他的兒子冷,把孩子裹在被子裡,結果孩子滿臉通紅、哇哇大哭,于是他馬上把被子打開,讓兒子在床上自由自在的活動,兒子就不再哭了,顯的非常高興。我們大多數人雖然都疼愛孩子,但是真正懂得疼愛孩子的人卻不多,大人覺的看起來很舒服,可是對孩子卻是一種痛苦。

當他的兒子6週時,長的像4個月的孩子,兒子的健康使人們非常吃驚,這就是經常呼吸新鮮空氣,進行運動的結果。在兒子2、3週時,他讓孩子在木棍上做懸垂運動(不是強迫孩子做),還有一種是訓練孩子抓住作者的手指。因為嬰兒與生俱來就有「把握反射」,在兩個月後這種「把握反射」消失時,孩子的胳膊已經練的非常有力了,為提前進行爬行訓練打下了基礎。經過營養和體能兩方面精心的培養,他的兒子從體弱多病的嬰兒長成了健康活潑的孩子。(待續)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